第5章 常用乙肝診斷知識(2 / 3)

以通過鋇劑檢查發現。造影前,被檢查者應該禁食6小時以上。鋇劑造影檢查可以清晰地顯示消化道黏膜麵改變的情況,全麵觀察消化道的輪廓及病變的形態,尤其對於一些細微結構的觀察比較理想,還可以提供有關功能、張力等方麵的信息,因此是消化道疾病的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6.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在肝病中的應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它將影像增強技術、電視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與常規的X線血管造影相結合,是數字X線成像技術之一。DSA具有實時成像和繪製血管路徑圖的能力,特別有利於介入診療操作。DSA的主要特點是消除不相幹的背景圖像,突出含對比劑的部位。可以說DSA檢查是對肝血管病變診斷的黃金標準。但是DSA的缺點是暴露在放射線的時間較一般的X線要強,存在對造影劑過敏的發現,DSA是屬於一種有創檢查,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因此,DSA一般是用於其他無創性影像學方法不能發現病灶或雖發現病灶,但不能準確定性診斷的疑難患者。常用的肝DSA檢查包括肝動脈造影和間接門靜脈造影等方法。7. CT檢查肝病的優勢計算機體層成像(CT),與傳統X線成像相比,CT圖像是真正的斷層圖像,它顯示的是人體某個斷層的組織密度分布圖,其圖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無斷層以外的組織結構幹擾,因而顯著擴大了人體的檢查範圍,提高了病變的檢出率和診斷準確率。CT分為平掃和增強掃描兩種方法,平掃是指不用對比劑增強或造影的掃描。增強掃描是指血管內注射對比劑後再行掃描的方法。目的是提高病變組織同正常組織的密度差,以顯示平掃上未被顯示或顯示不清的病變,通過病變有無強化以及強化的類型,有助於病變的定性。我們說如果隻是大概看看肝的密度、形態,那麼平掃就可以了;如果要看清肝某些部位的具體病變情況,那麼我們就要動用增強掃描了。但是這並不是代表平掃可以被忽視,對於診斷部分肝病變比如脂肪肝等、顯示肝出血及鈣化,平掃是不可缺少的。CT增強掃描可以增加正常肝組織與病灶之間的密度差,能更清晰地顯示平掃不能發現或可疑的病灶,能判斷病灶的血供情況以幫助鑒別病灶的性質,能顯示肝內血管的解剖。當B超檢查發現異常後,選用平掃和增強多期掃描可以幫助定位和定性診斷。對於“增強”我們不妨打個比方,如果原來是一灰色的東西放在灰色的背景下,邊界可能就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為了物體更加清楚,我們最好的選擇就是將白色的東西放在灰色的背景中,那麼就會清晰了。這也就是增強劑的基本原理,使原來混雜在背景中的圖像給反襯出來,以便把要觀察的東西看得更加清楚。8. B超和CT的比較如果您把前麵幾節閱讀了,應該也可以比較一下B超和CT的優缺點了。我們再一起來看一看、比一比。B超的特點是無放射線、小巧、靈活,價格相對便宜。缺點是依賴於B超醫師的個人能力;對太小的病灶B超無能為力;對組織的定性診斷有一定的局限性。CT檢查的優點是分辨率較高,可以通過增強掃描幫助分辨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檢查的結果可以供大家觀看。缺點是有一定的放射線輻射,價格相對較貴,對於比較重的病人很難做到窗旁檢查。了解了B超和CT的優缺點,我們可以知道如果是普通的體檢,篩查,我們應該選擇B超,但如果發現有可疑的病灶,需要進一步確認時,應該選擇CT。CT增強最大的問題就是有一部分人會對CT的含碘對比劑過敏,如果出現過敏醫生就會覺得很頭痛,因為過敏就不得不放棄增強檢查,那麼這個時候,或許選擇MRI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9. MRI檢查的特點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技術是在發現磁共振現象的基礎上,借助電子計算機技術和圖像重建數學的進展與成果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醫學影像檢查技術。MRI的優點:首先是無X線電離輻射,因此更加安全。其次MRI對軟組織和腦的分辨率很高。能夠多方位、多參數成像。再次還能夠進行功能成像和生化代謝分析。其局限性是對帶有心髒起搏器和體內有鐵磁性物質的患者不能進行檢查;對需要監護設備支持的危重患者不能檢查;對鈣化的骨骼顯示不如X線、CT;常規的掃描時間比較長;對質子密度低的肺或者是皮質骨顯示不佳。10. MRI與CT的比較首先它們的原理是不同的,一個是MRI顯像,一個是X線成像。因此MRI是不接受X線輻射的,而CT要受到比較多的X線輻射。其次,兩者的特點決定了其各有所長,MRI擅長氫核分布豐富的腦和軟組織,CT擅長X線密度差別明顯的部位,比如肺、骨骼等。當然MRI經過擴展為MRA、MR水成像、fMRI等技術,不但可以了解組織器官結構,還可以了解組織器官功能和代謝。而CT通過增強,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組織內血管的情況。MRI的缺點是磁場,因此有磁性的東西都不能進入這個機器,否則會發生危險,而CT就沒有這個問題。MRI還有的缺陷是做檢查的時間比較長,噪聲比較大,價格也比CT貴一些。CT就比較快,價格相對MRI要便宜。對於肝來說,兩者的選擇差異並不如檢查腦部選MRI,檢查肺部選CT那麼簡單,一般來說CT由於能夠通過增強造影而獲得比較清晰的肝血管血流的分布和走向,結合平掃對鈣化點的鑒別而常常成為臨床醫生的首先。但是MRI平掃結合增強提高病變的檢出率和定性診斷意義也很重大。11. 什麼是PET和PET-CTPET全稱為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術,是一種核醫學顯像技術,與X線、CT、MRI、超聲檢查等都屬於影像醫學技術,在臨床診斷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PET利用向生物體內部注入正電子核素標記的化合物而在體外測量它們的空間分布和時間特性的三維成像無損檢測技術。PET的主要優勢是在於能夠在體外無創地“看到”活體內的生理的和病理的生化過程,這對於研究生命現象的本質和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的機製非常有用。在臨床上,特別適用於在沒有形態學改變之前,早期診斷疾病、發現亞臨床病變以及早期、準確地評價治療效果等。PET與主要顯示形態結構變化的X線CT、MRI和超聲檢查相比,能夠顯示功能代謝信息和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但是PET的空間分辨率相對較差、影像不夠清晰,影響對細微結構的顯示和病變的精確定位。於是我們又有了PET-CT,它將PET圖像與CT圖像融合,能夠同時顯示解剖結構和功能代謝信息,對疾病的診斷更加全麵準確。因此,我們說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影像診斷的精確度和準確性也在不斷提高。12. PET在肝病中的應用PET的優勢前麵已經敘述,那麼對於肝病PET主要是運用在肝腫瘤的鑒別和療效評估中。也就是說,目前來說PET並不能對肝炎的嚴重程度和肝硬化的程度做出判斷,如果發現有肝有結節,考慮腫瘤可能,常規的B超,CT和MRI卻都又不能明確其良性還是惡性的時候,PET可以比較敏感地幫助明確結節的良性和惡性。還有一種情況,如果肝腫瘤經過化療或者局部的放療等治療後,PET比常規的CT和MRI能夠更好、更快地了解到腫瘤組織是否已經壞死,周圍是否又有新的腫瘤出現。由此可見,如果不是這兩種情況的話,一般的肝病是不需要做PET的。13. 什麼時候需要做影像學檢查其實,這個問題對於肝炎患者來說是個簡單的問題,如果醫生認為有必要檢查,就應該做檢查了。對於醫生來說,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了解患者有沒有肝硬化、脂肪肝、肝腫瘤等情況,也可以了解肝門靜脈和脾靜脈的寬度等間接反映肝硬化程度的指標,因此當醫生認為需要了解這些情況時就會建議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查。由於病情可能是會不斷變化的,因此一般來說慢性乙肝的患者至少半年要檢查一次B超。如果B超發現了問題,需要進一步檢查CT、MRI等,醫生也會和患者解釋清楚檢查的必要性的。最後,我們再來回顧和總結一下影像學檢查的要點。首先,我們必須清楚,為什麼要做影像學檢查,這是因為肝是在人體內部的器官,通過肉眼是不可能直接看得到肝的情況的。因此,通過各種各樣的技術手段,間接地觀察到肝的表麵和內部情況。目前比較常用的手段有超聲波、X線、CT、MRI和PET等。其中超聲波的特點是方便、靈活、便於重複,因此常常作為篩選。X線主要是指DSA,主要看肝內部的血管情況,作為檢查肝血管病變的金標準,但是難度高,有一定風險性。CT配合增強劑可以清晰地顯示肝內部的結構,分辨率是目前肝檢查中比較高的檢查。MRI對水和脂肪組織的顯示有特異性,配合成像技術可以比較特異地鑒別一些肝病。PET屬於核素檢查,它主要用於鑒別肝結節的良惡性,特異性高,但花費比較高。因此說,影像學檢查根據運用的技術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不同的類別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在選擇做什麼檢查時應該明確自己想要了解肝的什麼情況再來選擇應該做的檢查,而絕對不是說,越貴的檢查就越好,越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