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乙型肝炎的治療5(2 / 3)

能改善體質,增強體力,保持精力旺盛。健康人體液呈弱堿性,過度勞累或生活緊張等原因會使體液變成酸性,易感染病毒,常用庫拉索蘆薈會使體液保持堿性,維持健康、不患感冒。蘆薈是古今中外治療便秘最有效的藥物,即使非常嚴重的便秘,服用蘆薈之後,也能在8~12小時內通便,是因為蘆薈素成分增加大腸液的分泌,增加脂肪酶的活性,恢複失調的大腸自律神經功能的緣故,並且,不會有任何不良反應或藥物的依賴性。(5)強心活血作用:蘆薈中的異檸檬酸鈣等具有強心、促進血液循環、軟化硬化動脈、降低膽固醇含量、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使血液循環暢通,減少膽固醇的值,減輕心髒負擔,使血壓保持正常,清除血液中的“毒素”。(6)免疫和再生的作用:蘆薈素A、創傷激素和聚糖肽甘露(Ke-2)等具有抗病毒感染,促進傷口愈合複原的作用;有消炎殺菌、吸熱消腫、軟化皮膚、保持細胞活力的功能;凝膠多糖與愈傷酸聯合還具有愈合創傷活性,因此,它是一種治療外傷(出血性外傷、不出血性外傷)不留傷痕的理想藥品。(7)免疫與抗腫瘤作用:蘆薈中的黏稠物質多糖類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抑製、破壞異常細胞的生長的作用,從而達到抗癌目的。日本蘆薈研究專家添田百枝博士在《關於蘆薈的抗癌性研究》(1966年發表)的論文中指出:蘆薈中的有效成分能阻止癌細胞活動。日本蘆薈研究專家鈴木鬱南博士《蘆薈素-A之抗腫瘤活動》的論文中提出了動物實驗的卓越療效。蘆薈中的高分子物質——“蘆薈抗原”對於紅血球具有凝聚性質,含有能與細胞膜起反應的物質;蘆薈抗癌素-A具有強烈的生理活性,經動物實驗確認它具有抗癌作用,能提高人體的抗癌免疫能力,增加自然殺傷靶細胞,殺死生物內異常細胞——癌細胞等功效。用蘆薈治療癌症的另一種理論是“自身治愈力”蘆薈具有增強人體的自身治愈能力,這個事實已經被得到證明。(8)解毒作用:蘆薈本身無毒無害無不良反應,不會產生抗體。蘆薈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分解生物體內有害物質的作用,還能消除生物體外部侵入的毒素。放射線或核放射能治療癌症過程中會引起的燒傷性皮膚潰瘍,有蘆薈治療不僅有解毒、消炎、再生新細胞的作用,還能增加因放射治療而減少的白血球。(9)抗衰老作用:蘆薈中的黏液(mucin,就是蛋白質),是以arboran A B\aloe mannan\aloetin等多糖類為核心成分,黏液類物質是防止細胞老化和治療慢性過敏的重要成分。黏液素存在於人體的肌肉和胃腸黏膜等處,讓組織富有彈性,如果液素不足,肌肉和黏膜就會喪失了彈性而僵硬老化。構成人體的細胞,如果黏液素不足,細胞就會逐漸衰弱,失去防禦病菌、病毒的能力。另外,黏液素還有壯身、強精作用。(10)鎮痛、鎮靜作用:手指腫痛、牙痛而難以忍受時,在患部貼上蘆薈生葉,能消除疼痛,神經痛、痛風、筋肉痛等,內服加外用蘆薈,也有鎮痛效果。蘆薈還能預防和治療宿醉、暈車、暈船等。(11)防曬作用:蘆薈中的天然蒽醌甙或蒽的衍生物,能吸收紫外線,防止皮膚紅、褐斑產生。(12)防蟲、防腐作用:蘆薈汁液具有很好的消毒、防腐作用。夏天皮膚上塗上蘆薈汁,蚊子不咬。哥倫比亞人常給小孩腳上抹上蘆薈汁,以防止蟲害。蘆薈汁噴灑門窗和室內,蒼蠅不入,傣族人就是用蘆薈汁防止蒼蠅進室內的。(13)防臭作用:蘆薈具有防止腳、口、腋等體臭的作用。很早以前,人們就用蘆薈來消除體臭。非洲剛果人打獵時,在身上抹上蘆薈汁,以免被動物聞到體臭。蘆薈的奇特功效引起了科學界,特別是醫學界的廣泛重視,尤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研究開發應用蘆薈,因而形成了一股“蘆薈熱”。蘆薈發展非常迅速,開發成果利用顯著,經濟效益巨大,其研究成果不僅用於醫療、美容、食品保健,而且還應用於染料、冶金、紡織、農藥、畜牧等領域中。雞骨草膠囊:雞骨草膠囊是根據民間驗方,經過多年試製改進而成的。其成分是:三七、人工牛黃、豬膽汁、牛蛭、雞骨草、白芍、大棗、梔子、茵陳、枸杞子。雞骨草膠囊是中藥治療肝炎、膽囊炎的良藥。肝炎、膽囊炎屬於中醫學的黃疸脅痛範疇,主要是因濕熱阻滯、肝失疏泄所致。該方以雞骨草之甘涼,清熱解毒,舒肝散瘀為主藥,輔以茵陳清熱利濕,退黃,梔子清三焦實熱,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三七活血止痛;牛黃開竅,既除病邪,又能消腫止痛。肝以柔為貴,故用白芍柔肝止痛,養血斂陰,平抑肝陽。治肝病當先實脾,為防攻伐太過,進一步損傷肝,以紅棗益氣健脾,緩和藥性;枸杞子養肝陰,豬膽汁苦寒,有清熱解毒潤燥之功效。以上五味為佐藥,全方相輔相成,共奏疏肝利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功。雞骨草膠囊對於慢性、遷延性肝炎以及早期肝硬化的有效率為77.5%;對於急性傳染性肝炎的有效率為92.3%;雞骨草膠囊對人體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並有增強T細胞功能的作用。葫蘆素片:功能主治為解毒清熱,利濕退黃。用於濕熱毒盛所致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及原發性肝癌的輔助治療。黃芩甙:具有抗炎、抗變態反應的作用;保肝利膽的作用;降壓、利尿、鎮靜、解熱的作用;醛糖還原酶抑製的作用。臨床上用於傳染性肝炎、急性膽道感染、鉛中毒、清熱解毒、胸悶嘔惡、肺熱咳嗽、腫瘤瘡毒、胎動不安等。青葉膽:來源為龍膽科植物美麗獐牙菜的全草。含黃酮甙、生物堿和香豆精。能顯著降低大白鼠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引起的血清丙氨酸轉氨酶升高。對肝細胞有保護作用。功用主治:清肝膽濕熱,除胃中伏火。治療肝炎以及尿路感染。患者,許某某,男性,29歲。1993年體檢發現“乙肝,小三陽”,肝功能正常。近期查:“乙肝,小三陽”、HBV-DNA 1.71×108copy/ml,肝功能(包括ALT、AST、SB)正常範圍,B超提示:慢性肝病表現。初診:肝區脹痛,乏力,夜寐不寧,胃納尚平,二便調。舌質偏紅、苔薄膩,脈細弦。中醫辨證屬肝鬱脾虛、毒邪濕熱內蘊,治以疏肝健脾、清熱解毒化濕,取柴胡疏肝散化裁。方擬:柴胡9g,枳殼6g,製香附9g,陳皮9g,丹參30g,鬱金15g,玄胡12g,雞骨草30g,垂盆草30g,蛇舌草30g,龍葵30g,苦參30g,薏苡仁15,木香6g,黃連3g,竹葉3g,棗仁30g,杜仲9g,桑寄生9g,進14副,每日1劑,早晚溫服。二診:肝區脹痛減輕,胃脘欠舒,大便不成形,餘症從前。治守前法,輔以和胃健脾。原方去杜仲、桑寄生、竹葉,加川楝子15g,炙雞內金15g,生山楂15g,砂仁3g,薑半夏9g,肉豆蔻15g,烏藥15g,繼服藥3個月。三診:肝區脹痛繼減,脘舒,乏力減,夜寐安,大便成形,舌脈從前。繼守前治法,擬前方去棗仁,加連翹9g,繼服藥2個月。四診:肝區偶欠舒,舌脈從前,餘無不適。繼守前治法,擬前方去砂仁,轉方後持續服藥6個月。複查肝功能保持正常,“乙肝,小三陽”、HBV-DNA(-)。隨訪:一年後隨訪,患者訴勞累後稍乏力,餘無明顯不適;查肝功能保持正常,“乙肝,小三陽”、HBV-DNA(-),B超示:肝區光點增粗。“肝為風木之髒,因有相火內寄,體陰用陽,其性剛,主動,主升。”肝藏血,血養肝,使肝體柔和。《神農本草經疏·五髒苦欲補瀉論》又曰:“扶蘇條達,木之象也,升發開展,魂(肝)之用也。”肝主疏泄,以調暢氣機,通利氣血,促進脾胃開降等,故肝之為病,易阻遏肝氣,而失於疏泄。依據“肝喜條達而惡抑鬱”的特性,王老師以為治療當順其性,因勢利導,采用疏肝之法。此例患者既往感受疫邪,伏於肝絡,阻遏肝氣,肝病傳脾,脾失健運,水濕中阻,故吾師辨為“肝鬱脾虛,濕熱內蘊”證,治以“疏肝健脾,清熱解毒化濕”,擬柴胡疏肝散化裁治之。以柴胡、香附、玄胡、枳殼等疏肝理氣,丹參、鬱金、陳皮、木香、黃連、砂仁等疏肝活血、健脾和胃;且治療全程重視清熱解毒,取雞骨草、垂盆草、蛇舌草、龍葵、苦參、虎杖、連翹、米仁等清熱解毒、化濕為主治療,藥後臨床症狀明顯改善、消失;肝功能保持正常,“乙肝,小三陽”、HBV-DNA(-),抗乙肝病毒治療顯效。12. 熱點問題解答◎中藥治療乙型肝炎的療效如何?答:2005年底公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確定慢性乙肝的總體治療目標是:最大程度地長期抑製或消除HBV,以減輕肝細胞炎症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疾病進展,減少和防止肝失代償、肝硬化、原發性肝癌及其並發症的發生,從而延長存活時間和改善生活質量。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治療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調節、保肝抗炎、抗纖維化和對症治療,其中抗病毒治療是關鍵,隻要有適應證,且條件允許,就應該進行規範的抗病毒治療。但是抗病毒治療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對於那些暫時沒有抗病毒治療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需要有其他的治療方法。因此,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是在抗病毒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的綜合治療。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療、免疫調節治療、中醫中藥治療、“保肝”藥物對症治療、心理治療等。因此,中醫中藥治療是慢性乙型肝炎綜合治療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單純地說中醫中藥究竟是有效還是無效,隻有將其放在綜合治療的大環境之中,與其他治療形成互補,方能顯現出中醫中藥治療的優勢來。單純的中醫中藥本身不具有抑製病毒HBV-DNA等抗病毒的作用,因此不能作為抗病毒治療的主流藥物,但是中藥大多兼具保肝、免疫調節、抗肝纖維化和抗病毒等多種功能,更重視機體的整體功能狀態的調節,與其他治療配合使用可以提高療效,減輕不良反應,若應用得當,可使患者受益。但是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中藥並非都無不良反應,相反某些中藥,甚至是具有保肝作用的中草藥本身就有較嚴重的不良反應。因此,中醫中藥的使用必須在有經驗的專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可輕信所謂“偏方”“驗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害。◎中藥治療乙型肝炎的方法有哪些?答:乙型肝炎的中藥治療包括以下幾種方法:(1)清肝利濕促進黃疸消退。(2)活血化瘀改善肝微循環。(3)調理氣血調動全身免疫機能。(4)健脾益腎改善肝炎的臨床症狀。(5)滋陰、補氣,治療各種並發症。◎為什麼沒有將中藥寫進《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答:中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中醫的一些理念是跟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相關的,所以很多人非常認可中醫的概念,我們在乙型肝炎指南當中也講到了中藥的作用,但是我們現在講的是西醫學,特別是講循證醫學,是要考察這些藥物對病人治療過程中某些生化學、病毒學、免疫學以及組織學指標的改變來進行評估的,是要以全球多中心的隨機、雙盲、對照的臨床試驗結果為依據的。非常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很少有明確的中藥經過很嚴格的隨機臨床實驗來證明有明確的抗病毒治療的作用,因此我們在抗病毒治療藥物裏麵是沒有把某個中藥放進去的,但是我們相信中藥在發展,將來可能研究出來或者證實到某個中藥在隨機臨床實驗過程中是有效的,我們相信《指南》裏麵也會寫進去,也會推薦給大家用,但是現在還沒有推薦可以用的中藥。◎有些病人用中藥治療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甚至出現了HBV-DNA的轉陰,這又如何解釋?答:醫學是一門科學,必須經過嚴格的循證醫學論證才會證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