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中國預防與控製艾滋病中長期規劃(2 / 3)

(二)全民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識,減少重點人群(吸毒者、賣淫嫖娼者等)中的相關危險行為。

1.到2002年,全民預防艾滋病、性病知識知曉率在城市達到70%以上,在農村達到40%以上,在高危人群中達到80%以上。

2.到2002年,普通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新生入學預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處方發放率達100%;普通初級中學要將艾滋病、性病預防知識納入健康教育課程,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的學校開課率為100%,縣(市)或以上學校的開課率為85%以上,鄉(鎮)或以下中學的開課率為70%以上。

3.中央及地方主要的報紙、電台、電視台等大眾媒介應將預防艾滋病、性病宣傳教育納入工作計劃,到2002年前,做到定期刊播有關預防艾滋病、性病的文字或節目。

4.到2002年,在100%的戒毒所、收容教育所和80%的監獄、勞教等收容場所,要開展艾滋病、性病的預防教育。營業性娛樂、服務場所及流動人口聚集的場所和組織出國人員較多的單位要必備有關的宣傳資料。

5.到2002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至少完成一個預防與控製艾滋病、性病健康促進示範社區的建設。

(三)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監測係統,力爭做到準確、及時地分析、預測疫情及流行趨勢。建立起艾滋病、性病防治的服務體係。

1.到2002年,建立一個功能完善的國家艾滋病參比實驗室,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防疫機構內設立一個規範化的確認實驗室,艾滋病流行區的地(市)至少有一個醫療衛生機構具有檢測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能力。到2005年,在全國範圍內建成一個高效的艾滋病監測係統。

2.到2002年,全國所有的采供血機構和血液製品生產單位達到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工作規範化管理的要求,建立有效的質量保證係統和監控機製。

3.到2002年,全國大中城市和艾滋病流行嚴重的地(市),應在現有醫療機構中完善一所具備為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規範化治療、護理、谘詢和預防保健服務能力的醫院,完成各類醫療衛生人員艾滋病專業知識培訓。

4.到2002年,85%以上的醫療衛生人員接受過性病專業知識的短期培訓,85%的縣(區)級以上的醫療機構能為性病病人提供規範的診斷、治療、谘詢等醫療保健服務。到2005年,將性病防治、監測和健康教育納入社區保健的服務網絡。

(四)加速艾滋病的檢測試劑、治療藥物、疫苗及與製定防治對策相關的流行病學、社會學、行為學及衛生經濟學等方麵的研究,力爭有一部分項目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並有一部分成果用於防治實踐。

1.到2002年,開發成功國產艾滋病病毒抗體確認試劑,使初篩試劑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到2010年,做到艾滋病病毒抗原、免疫和臨床診斷試劑國產化,力爭達到國際同等水平。

2.到2002年,建立起艾滋病治療藥物臨床試驗基地;到2010年,在抗艾滋病病毒和免疫增強類藥物的研製及治療方法的研究上有所創新和突破,研製出針對我國艾滋病病毒主要流行株的疫苗並完成臨床試驗。

3.到2002年,完成我國艾滋病傳播預測模型的研究,形成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各類人群行為幹預(包括知識普及程度和行為轉變程度)效果評價指標體係。

(五)建立和完善艾滋病、性病防治的有關法律、法規體係。

1.到2002年,製定和完善預防與控製艾滋病、性病的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明確政府各部門、社會各方麵在艾滋病控製中的責任以及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權利和義務。

2.建立和完善各有關法規的執行監督和管理機製。依法取締非法采供血活動和非法性病診療活動。

五、行動措施

(一)加強領導,實施綜合治理。

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預防與控製艾滋病、性病工作的領導,認真組織落實規劃的各項措施和指標要求。及時了解掌握當地及鄰近地區艾滋病、性病疫情動態,製定適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並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認真組織實施與評價,切實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衛生、宣傳、教育、民政、公安和司法等有關部門應製定本部門的具體行動計劃,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實施綜合治理。堅持政府投入為主、分級承擔、多渠道籌資的原則,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統籌安排落實規劃所需經費,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經費投入。同時,還要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國際援助,拓寬投資渠道。充分發揮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和社區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作用。鼓勵和支持有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開展艾滋病病人的家庭護理和心理谘詢服務以及針對有高危行為人群的預防宣傳教育活動,盡可能為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幫助,在減少對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親屬、家庭成員的社會歧視方麵發揮特殊作用。

(二)落實規劃目標,實行分類指導。

促進大眾媒介及遍布城鄉的宣傳教育網絡開展預防艾滋病、性病的宣傳教育,提高醫療衛生係統艾滋病、性病防治服務能力及嚴格采供血管理是落實規劃近期的主要任務。青年和婦女以及易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為防治工作的重點人群。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當地和相鄰地區艾滋病、性病流行與危險因素的情況(如性亂、吸紮毒人群和流動人口等)以及當地預防、控製、監督和監測能力,明確本地區、本部門開展工作的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和優先幹預措施。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地區,實行分類指導。在尚未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性病發病率較低、高危人群數量較少的地區,要提高警惕,建立和完善監測係統,抓緊專業人員培訓及預防知識的普及教育。在已經發現較多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病發病與高危人群數量較多或增加迅速的地區,必須全方位開展工作,全麵落實規劃的各項防治措施。要有高度有效的領導、完善的監測和醫療保健服務係統,盡快普及艾滋病、性病預防知識,把轉變人群中高危行為作為防治工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