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附錄(1)(1 / 3)

走進“紅樓”,感受“孤獨”――《紅樓夢》與《百年孤獨》的比較研究

於麗莎

《紅樓夢》(以下簡稱《紅》)與《百年孤獨》(以下簡稱《百》)分別產生於中國與哥倫比亞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家,地域上分處亞洲與拉丁美洲,時間相隔二百餘年。就它們所涉及的生活畫麵而言,《紅》比《百》要廣闊得多,從官職、服飾、飲食、習俗、禮儀、稱呼到奴婢製度、妻妾製度,都有精彩的描寫,堪稱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就文學色彩而言,《紅》集詩、詞、曲、賦、聯、文於一卷,充滿馥鬱的詩情和濃麗的畫意,為後者所難及。就時間跨度而言,《紅》和《百》雖然同是家族史,但《紅》僅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極短的時代內賈府的衰敗史,隻是“曆敘侯門十餘年之事”,而《百》時間跨度較大,描寫了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的命運,是一部拉美民族的苦難史。

盡管如此,兩部作品在某些方麵還是頗有相似之處的。曹雪芹的《紅》作為中國古典小說的藝術高峰已是毋庸置疑,而加西亞·馬爾克斯(1928-)以其不朽巨著《百年孤獨》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亦足以證明其偉大的文學成就。本文試將這兩位文學大師的作品加以比較,分析其同中之異,異中之同,意欲通過一種平行研究,為《紅》提供一種世界文學的參照,並總結出一點文學的共同規律和作家的相通文心,揭示其文化內涵。

一、“天上人間兩茫茫”

⑴——敘事的時空建構

(一)時間安排

英國作家伊麗莎白·鮑溫曾斷言:“時間是小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認為時間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重要的價值。凡是我能想到的真正懂得,或者本能地懂得小說技巧的作家,很少有人不對時間因素加以巧妙地利用。”

⑵兩部作品的時間安排都非常巧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淡化時代背景,模糊時間紀年與傳統小說必然交待具體時間不同,在兩部作品中很難找到明確的時代背景和時間紀年。《紅》第一回中反複強調“無朝代年紀可考”,從而隱去了時代背景;而在故事發展過程中,時間也是含糊的、相對的,多用“一日”、“是日”、“這年”、“一時”等詞帶過。可以說,“在《紅》裏,時間是流動的、可變的、無限的參照,卻又是具體分明的現實。”

⑶《百》中雖然大體劃定了一個“百年”的時間範圍,但亦是抽象的,所指要大於能指。它不僅是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的活動時域,更是喻指拉美人民被奴役、被剝削的漫長的苦難歲月。與《紅》相似,《百》故事的敘述過程中也采用了“若幹年後”、“一個晴朗的早晨”等不定的時間概念。《紅》就整體而言體現出一種模糊美,但從小處看卻是具體的;而《百》無論從大處還是小處都是模糊的、抽象的,類似畢加索的畫作,以抽象的線條、立體派的造型,展現出一幅撲朔迷離的圖畫,使人從中看出或體悟到人類共有的麵目。這與西方現代派虛化時空的某些手法很相似,使其既講述了一個民族的傳奇故事,又超越了時空,成為整個人類精神的寓言啟示錄。

打破線性時間邏輯

自然時序的打破與心理時序的重組是傑出小說的常用技法。兩位作家都自覺地打破傳統敘事常用的線性時間邏輯,運用了獨特的時間敘述方式。曹雪芹在《紅》中采用了立足過去,從現在“預告”未來的“過去將來完成時”的敘述角度。敘述人開始是凸現的,如文章一開頭作者就安排了中國古代章回體小說的例常交待,敘述人(即說書人)出場,“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在以後展開的敘述中則漸近無聲與隱匿,隻是有時會在故事背後“跳出來”,給讀者以警示,進行預述。作者以這種全知全能的角度審視人物與事件,將後有之事預作交待,而筆法又是隱譎的、諱莫如深的,就在這已知和未知的交錯中增強了敘事的張力。

與《紅》將曆史歸於大荒無稽而唯剩風情的那個著名的開篇相類似,馬爾克斯在《百》的開篇也個性十足,創造了一個“經典句式”——“許多年後,麵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憶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裏,馬爾克斯采用了立足將來,從現在“倒敘”過去的“過去完成時”的敘述角度,使得人物猶如站在曆史的門檻上,一麵看著過去,一麵看著未來。類似的句式在小說中多次出現,形成以“現在”為邏輯起點的相互交織。在全書處於倒敘框架的大前提下,這種手法的運用使作者處於一個“超然”的高視點上,成為洞悉馬貢多秘密的智者。

兩位作家雖然都采用了“先述”的“另類敘事”,但不同的是,《紅》的“先述”是立足故事的前端對其後端之事的“預述”,而《百》的“先述”是立足時間的後端對其前端之事的“倒敘”。盡管敘述角度有別,其藝術效果卻是相近的。線性時間邏輯的被打亂,造成小說同現實的間離感和陌生化,從而給讀者帶來強烈的審美刺激和新異感。尤其《紅》又借助於時間、事件的錯位“以暗示某種預兆和機緣”,更見奇絕的敘述效果。如果說馬爾克斯是在借鑒西方現代派的創作實踐而有意為之的文學技巧的話,那麼早在二百多年前敘事理論並不發達的中國,就有了《紅》這樣一部具有“現代”敘事水準的小說,則不愧為曹雪芹藝術才情的顯現,更見其先驗性質和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