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節 婦女病症(2 / 3)

治療法則:清熱除濕,化瘀止痛。

——經前乳脹

每次經前或經期乳房作脹,甚至脹滿疼痛、乳頭癢痛者,稱為“經前乳房痛”。本病屬西醫學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範疇,多見於青壯年婦女,是常見病。

經期前乳房脹痛有以下兩種情況,可對症下藥:

一、肝鬱氣滯型

主要證候:經前乳房脹痛或乳頭癢痛,有些痛得厲害甚至不可碰觸衣物,而且小腹脹痛,胸脅脹滿,脾氣煩躁易怒,經行不暢,色黯紅,舌紅,苔薄,脈弦。

這需要采用疏肝理氣,通絡止痛的方法調整。通常采用柴胡、枳殼、炙甘草、白芍、川芎、香附、陳皮等醫治

若肝鬱化熱挾瘀者,症見經前乳房脹痛,乳中結塊,疼痛拒按,月經先期,量多,色紅,質稠,有血塊,或經行發熱,治宜疏肝清熱,涼血祛瘀,調經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湯加金銀花、連翹,或用丹梔逍遙散加減。

二、胃虛痰滯型

主要證候:經前或經期乳房脹痛或乳頭癢痛,胸悶痰多,食少納呆,平素帶下量多,色白稠粘,月經量少,色淡,舌淡胖,苔白膩,脈緩滑。

這主要是由胃虛痰盛,氣機不暢引起,要健胃祛痰,活血止痛。

可以采用當歸、赤芍、川芎、生地、陳皮、半夏、茯苓、海藻、紅花、香附、丹皮、甘草等藥調理

——白帶

白帶異常,中醫上稱為帶下病。

白帶的量明顯增多,色、質、氣味發生異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狀者,就很可能患了“帶下病”,又稱“下白物”、“流穢物”。這類似於西醫學的陰道炎、子宮頸炎、盆腔炎、婦科腫瘤等疾病引起的帶下增多。

帶下病以濕邪為患,所以病容易反複發作,不易速愈,而且常並發月經不調、閉經、不孕、症瘕等疾病,是婦科領域中僅次於月經病的常見病,應予重視。

白帶異常的主要病因是濕邪,有外濕和內濕兩種。

外濕指外感之濕邪,如經期涉水淋雨,感受寒濕,或產後胞脈空虛,衛生不潔,濕毒邪氣乘虛內侵胞宮,以致任脈損傷,帶脈失約,引起帶下病。

內濕的產生與髒腑氣血功能失調有密切的關係,臨床常見分型有脾陽虛、腎陽虛、陰虛挾濕、濕熱下注、濕毒蘊結五種。

帶下病辨證主要根據帶下量、色、質、氣味,其次根據伴隨症狀及舌脈辨其寒熱虛實如帶下量多色白或淡黃,質清稀,多屬脾陽虛;

色白質清稀如水,有冷感者屬腎陽虛;量不甚多,色黃或赤白相兼,質稠或有臭氣為陰虛挾濕;

帶下量多色黃,質粘稠,有臭氣,或如泡沫狀,或色自如豆渣狀,為濕熱下注;

帶下量多,色黃綠如膿,或渾濁如米泔,質稠,惡臭難聞,屬濕毒重證。

帶下病的治療原則以健脾、升陽、除濕為主,輔以舒肝固腎;但是濕濁可以從陽化熱而成濕熱,也可以從陰化寒而成寒濕,所以要佐以清熱除濕、清熱解毒、散寒除濕等法。

——貧血

大部分女性都有貧血的毛病,氣血不足。由於婦女以血為本,血隨氣行,由於經、孕、產、乳的關係,容易耗血傷氣,導致氣血失調,影響衝任,發生婦科疾病。

氣血來源於髒腑,運行於經絡,是婦女經、孕、產、乳的物質基礎。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兩者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的。

婦女若氣血調暢,則五髒安和,衝任通盛,經孕正常。氣血失調,不但是婦產科疾病的成因,有時也是婦產科疾病的結果,因此,調理氣血成為治療婦產科疾病的重要原則之一。情誌變化常引起氣分病變,寒、熱、濕邪主要引起血分病變,因此,調氣血的方法必須根據臨床症狀,分辨其在氣在血,分析其虛、實、寒、熱,然後確定具體治法。

每個人造成貧血的情況是不同的,要根據具體情況,按照症狀調適。

1.血虛者補血養血。

經、孕、產、乳都是以血為用,而又都易耗血,導致月經後期、量少、閉經、胎動不安、產後腹痛等病,治療宜補血養血為主,重證血虛宜填精補血。常用藥物如熟地、白芍、當歸、阿膠、龍眼肉、山茱萸、枸杞子之類。

2.血瘀者活血化瘀。

寒凝、熱結、氣滯、氣虛均可導致血瘀,衝任失暢,引起月經後期、月經過少、經期延長、經間期出血、痛經、崩漏、胞衣不下、產後腹痛、症瘕等病,治療宜活血化瘀為。常用藥物如赤芍、丹參、紅花、桃仁、丹皮、益母草、當歸、川芎、川牛膝、王不留行、五靈脂、蒲黃、澤蘭、山楂、三棱、莪術、延胡索、廑蟲、水蛭、虻蟲之類。

3.出血不止者固衝止血。

氣虛、血熱、血瘀等多種原因可以導致衝任損傷,發生婦科出血疾病,如月經過多、崩漏、胎漏、胎動不安、產後惡露不絕等。在針對出血原因治療的同時,宜以止血為主,以藥物作用不同可分為固攝止血、澀血止血、溫經止血、涼血止血、活血止血等類。常用藥物如龍骨、牡蠣、烏賊骨、陳棕炭、仙鶴草、血餘炭、藕節、艾葉炭、炮薑炭、炒地褕、貫眾炭、黑黃柏、焦梔子、側柏葉、苧麻根、三七、茜草、炒蒲黃、丹皮炭之類。

4.血熱者清熱涼血。

熱邪與血搏結,損傷衝任,迫血妄行,導致月經先期、量多、崩漏、經行發熱、產後惡露不絕、產後發熱等病,治療宜清熱涼血為主。常用藥物即清氣泄熱藥與涼血藥物如水牛角、生地黃、牡丹皮、玄參、白芍之類。

5.熱毒與血搏結者清營祛瘀。

感染邪毒,人裏化熱,或熱極化毒,與血搏結,導致熱人血室、婦人腹痛、產後發熱等病,治療宜清營祛瘀,即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常用藥物即清熱解毒藥如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敗醬草、魚腥草、土茯苓之類與活血化瘀藥合用。

6.血寒者溫經行滯。

寒邪人裏,與血搏結,血為寒凝,衝任阻滯,導致月經後期、量少、痛經、閉經、不孕、症瘕、胞衣不下等病,治療宜溫經行滯。常用藥物即溫經扶陽藥與活血化瘀藥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