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5歲,他躺在床上顯得疲乏無力,麵色黃白,缺乏光澤,摸胸腹雖熱而手足發涼,舌質紅,少苔並有裂紋,脈細數無力。
看完病人,回到醫師辦公室,我在病曆上做了以下記載。
中醫辨證:毒熱不盡,深入陰分,耗氣傷陰,氣陰兩虛。
治法:涼血解毒,滋陰益氣,寧心安神。
處方:
青蒿10g柴胡10g金銀花15g連翹10g
生地黃15g麥冬15g玄參15g川黃連6g
黃芩6g赤白芍各10g牡丹皮10g銀柴胡10g
生曬參6g蓮子10g
水煎服,10劑。
“我雖然是西醫,但也學過中醫。你能否給我講一講中醫的病證分析。”萬女士說。
“他以往經常反複感冒發熱,感冒雖然好了,但餘毒未盡。餘毒深入營血,耗灼陰液,消耗正氣,以致氣陰兩虛。葉天士說‘心主血屬營’,邪入營血,必然影響到心,故才會出現心慌等心神不寧的症狀。”
“經你這樣一分析,我已能理解你的治療思路:清解餘毒與滋陰益氣雙管齊下。不過我還想聽一聽你關於方藥的配伍。”
“金銀花、連翹、黃芩清熱解毒,生地黃、麥冬、玄參滋陰生津;人參益氣;赤芍、牡丹皮配生地黃、玄參又可以清營涼血;青蒿、柴胡清熱透邪,再配銀柴胡清陰分熱以退低熱,蓮子肉益心脾寧心神。”
9天後,我接到萬女士的電話:“周大夫,你的藥已經有明顯的效果。我孩子的低熱已退,精神也已好轉,心慌也輕了。根據這種情況處方還需修改嗎?”
“低熱剛退,症狀才見減輕,我看原方不作加減,再服10劑。”
再以後,症狀逐漸消失,上方加減治療3個月,心肌酶和心電圖均恢複正常,病愈停藥。
心律失常(頻發期前收縮)
性情急躁者很容易有肝鬱氣滯的症狀,繼而出現氣滯血瘀,使心脈失通,出現結脈。
我帶學生一進某醫院大門,就遇到第三病房的主管大夫陳醫生,她迎上來對我說:“今天先到我們病房去吧。我們那裏有一個心律失常的病例,想請你看一看,為他加用中醫治療。”
“那好,就先去你們那裏吧。”我回答。
我帶著學生跟著陳醫生來到三病房,進了醫師辦公室,陳醫生拿過病曆,向我們做以下介紹:
患兒14歲,女,因心慌心律失常於83年7月15日入院。該患兒於入院前兩周開始常感到心慌,睡眠不好,常難以入睡,即使進入睡眠也有易醒傾向,白天精神不振。體檢聽診有頻發的期前收縮,每分鍾達10餘次,有時呈三聯律,其他未發現異常。做心電圖為頻發的室性早搏。入院後用過普萘洛爾、胺碘酮等治療,未能恢複正常心律。通過檢查與觀察,我們認為以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可能性最大。
“我還想了解一下她的家庭環境,以及她的性格脾氣。”聽完病史介紹後我對陳醫生說。
“她是獨生女,家裏比較嬌慣;脾氣不好,情緒容易激動。”陳醫生補充說。
“這些情況很重要。好吧,我們去病室看看。”說著我招呼學生走向病室。
病室很明亮,裏邊有六張病床。我們被告知心律失常的病人是第一床。那是一張靠窗戶的床,上麵有個女孩塞著耳機正在聽音樂。她看我們朝她走來,就取下了耳機。
“我們是中醫大夫,是來為你會診的。為了快一點讓你病好起來,早一點恢複上學,要為你增加中醫治療,你同意嗎?”等我們走近病床,我溫和地對她說,我知道對這種精神敏感的病人,首先要讓她接納我們的治療。
“好,隻要讓我的病快一點好,早一點上學,什麼我都同意。”她爽快地回答。
小姑娘身材偏瘦,臉頰掛著一絲紅潤,靈活的眼神,透發出她的聰明和伶俐。經檢查,女孩口唇紅潤,舌苔薄黃,舌邊尖紅,脈弦細,且呈現出結代脈。我讓學生們也分別把一下她的脈。
看完病人,我們出了病室,先到會議室進行討論。
“今天這一病例的病主要表現在脈上,我讓你們都摸了她的脈,你們覺得這脈有什麼特點?”等學生們坐定,我先提出問題。
“這脈的確有明顯的特點,不斷地出現停跳,這是不是書上說的結代脈?”學生甲說。
“我第一次遇到這種脈,現在我知道了什麼叫做結代脈了?”學生乙顯得有點兒興奮。
“不錯,這是屬於中醫的結代脈。通常將間歇脈叫做結代脈,但這是籠統的叫法。嚴格地說,應該將結脈與代脈區分開。現在哪位同學說一說結脈與代脈各有什麼特點?”我試圖將討論引向深入。
“緩脈當中有中止叫代脈,數脈當中有中止叫結脈。”學生乙說。
“不對,緩而中止,止有定數,稱代脈;緩而中止,止無定數,稱結脈。”學生甲予以糾正。
“對,你糾正得很好。不過間歇脈中也確有於數脈之中有中止的,那不叫代脈也不叫結脈,叫做促脈,溫病氣分熱時可以見到。那麼大家再進一步說明一下:結、代脈二者各有什麼臨床意義?”我追問。
“代脈屬虛,結脈屬實。”學生丁說。
“基本正確。不過還需更具體一些:結脈表明痰鬱氣結;代脈表明髒氣衰敗。大家看此病例屬於哪一種?”
“屬於結脈!”幾個同學不約而同地回答。
“說得很好。現在我來分析一下病因病機:患兒病史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情況,就是性情急躁,在家中比較嬌慣。這種情況很容易有肝鬱氣滯的現象,繼而出現氣滯血瘀,使心脈失通,於是出現結脈。從病人的情況看,並無明顯的虛象,脈象見弦,弦屬肝脈,脈證相符。因此我們這一分析應該能夠成立。你們是否同意?”
學生們點頭表示同意。於是我吩咐學生做以下記錄。
中醫辨證:肝鬱氣滯,氣滯血瘀,心脈失通。
治法:疏肝解鬱,活血通脈,寧心安神。
處方: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湯加減。
醋柴胡10g川楝子10g廣鬱金10g白蒺藜10g
夏枯草10g黃芩6g炒梔子10g當歸10g
赤芍10g白芍10g川芎6g炒棗仁10g
生龍齒15g遠誌10g
水煎服,7劑。
“其中醋柴胡、川楝子、廣鬱金疏肝理氣解鬱;白蒺藜、夏枯草、黃芩、炒梔子清熱平肝。當歸、赤白芍、川芎養血柔肝,活血通脈;炒棗仁、遠誌、生龍齒寧心安神。”我又對處方做了分析。
1周後等我們再來醫院,此患兒已經有了較明顯的好轉:早搏頻率已經從每分鍾10餘次減少到每分鍾5~6次,自感心慌減輕,患兒情緒也有好轉。效不更方,原方繼服7劑。
以後早搏頻率繼續減少,又過8天,早搏消失,再鞏固1周病愈出院。
心肌病(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
西醫診斷為心肌病,病在心髒;可是從中醫看來卻是以脾肺氣虛為主。在中醫辨證時,要以病人的證候表現為主要依據。
天津朋友徐君來電話說,他在北京的妹夫何某患心髒病多年,雖經多方治療,病情卻仍有發展,想采用中醫治療。
“他是什麼樣的心髒病?”我問。
“我隻知道是心肌病,詳細情況我不太清楚,以後讓他自己向你說吧。”
我們約好讓他兩天後到門診找我。
兩天後,何某應約來到門診。
“我是天津老徐的妹夫,他介紹我到你這裏來看病。”他自我介紹說。
“我今年43歲,這個病發現已經有五六年了。一開始就是容易感到疲勞,有一些心慌,我沒太在意,也沒有想到是心髒病。後來病情越來越加重,上樓梯都費勁了,一活動就心慌。到醫院檢查心髒擴大,心電圖也不正常,說我是原發性擴張性心肌病。”
“這幾年都是怎麼治療的?”
“常用一些強心藥和調節心律的藥物,病情嚴重的時候就去住院。”
“吃過中藥嗎?”
“偶爾吃一些中成藥,還沒有吃過湯藥。”
我看病人中等身材,說話時有一些氣短,麵色有點兒蒼白,舌淡紫,舌體胖,有較深的齒痕,脈沉而細弱。然後我向病人解釋說:
“由於心肌的病變,使得心肌收縮無力,心髒的代償功能差,也就是說心髒功能後備力量嚴重不足,所以你稍一活動就會感到心慌氣短;如果再不注意就會出現心力衰竭……”
“對呀!我幾次住院都是因為心力衰竭。”
“從中醫來看,現在你正氣太虛,我要用中藥為你扶正補虛,並加強心髒功能。”
於是我讓在旁的徒弟小商做以下記錄。
中醫辨證:心陽不足,脾肺氣虛。
治法:補益心陽,益氣固肺。
處方:炙甘草湯、牡蠣散加減。
炙甘草20g桂枝10g生曬參10g白芍10g
炙黃芪20g生牡蠣20g五味子10g浮小麥15g
當歸10g麥冬15g蓮子10g炒棗仁15g
遠誌10g
水煎服,14劑。
“周老師,他是個心髒病患者,但在你的方中主要以健脾益氣和斂肺固表為主,也就是說以治脾肺為主,這是為什麼?”等病人走後小商提出心中疑惑。
“這是由中西醫之間差異造成的誤會。西醫說是心肌病,病在心髒;可是從中醫看來卻是以脾肺氣虛為主。病人突出的表現是‘短氣不足以息’,要知肺主氣,脾為氣之源,腎為氣之根;故氣虛主要從肺脾腎來考慮。從目前看腎虛還不明顯,故以治脾肺為主。”
“方中治心病的是什麼?”
“主要是炙甘草湯中的桂枝、炙甘草、生曬參可以益心氣、補心陽。”
“在你的方中,常常有巧妙的藥物配伍。請你為我們介紹一下方藥配伍特點。”小龐要求。
“方中人參與桂枝相配,補心氣益心陽,人參與黃芪、白術相配則為健脾益氣,人參與黃芪、牡蠣、五味子相配,則起到補肺氣固表的作用。因此人參、黃芪經過適當配伍,可以起到多方麵連環的作用;當歸、白芍補養心血,蓮子、棗仁、遠誌寧心安神。”
“我還有一個問題,”小商繼續提問,“桂枝是辛溫解表藥,具有發散作用,然而此病例有心陽不足,脾肺氣虛,此時用桂枝會不會更耗散正氣,更加重病情?”
“你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回答,“桂枝是屬於辛溫解表藥,但同時又有很好的溫陽化氣、活血通脈的作用,通過不同配伍,又可以廣泛地運用到雜病治療中去。所以關鍵是配伍得當。桂枝與麻黃、生薑配有辛溫發汗的作用,這種配伍在本例是禁用的;如果與當歸、白芍、桃仁、紅花配則起到活血通脈的作用;如果與黃芪相配,就會起到益氣通脈的作用,如《金匱要略》黃芪桂枝五物湯;如果與桃仁、大黃配,則起到攻逐瘀血的作用,如《傷寒論》中的桃仁承氣湯。”
兩周後病人來複診,病情有明顯好轉:心慌氣短較以前有明顯減輕,以往上到二樓要歇3次,現在隻要歇1次。以上方加減繼續調治3個月,病情穩步好轉,遂以上法改製為丸藥鞏固。
冠心病
馮兆張《錦囊秘錄》中說:“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故因痰而致病者甚廣,尤其在中老年的病症中,痰是一個不可忽略的致病因素。
那是2003年6月17日上午,門診來了位病人,46歲。說是由一個朋友推薦來看病的。
“請你說一下你的病情。”等他坐定以後我問。
“1個月前,我因為突然胸痛、憋悶,緊急送往某醫院搶救,診斷為‘心肌梗死’,先在重症監護室急救,3天後病情穩定下來,被轉入心血管病房繼續治療,1周前出院。出院後,仍感到胸口滿悶,喜歡長出氣,打飽嗝。上醫院複查,說沒有新的病變,現在服複方丹參片,有時用速效救心丸。”
“你在發病前後有無情緒波動?”我問。
“有,我就是急暴脾氣,動不動氣急上火。”
“平時血壓高嗎?”
“血壓有點兒高,150/90 mmH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