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肺為嬌髒邪易侵,開闔宣肅治節行 1(2 / 3)

我為病人檢查:病人43歲,身體偏胖,體質良好,麵色偏暗,光澤較差,舌苔淡黃膩,較厚,舌質淡紅,脈弦滑。

經過了解病史和檢查,我對病人說:“你的病主要是慢性喉炎,因慢性炎症引起聲門肥厚。從中醫來說,是由於你平時工作繁忙,常心煩氣急,而致肝鬱不舒,而且體內又有伏痰,痰與氣互相結合,阻遏於咽喉所致。用中醫來調治效果比較好。”

病人點點頭說:“那就請你費心了。”

我讓旁邊徒弟小商做以下記錄。

辨證:肝鬱氣滯,痰熱內伏,痰氣互結,阻於咽喉。

治法:疏肝解鬱,化痰散結,宣肺利喉。

處方:加味逍遙散、四七湯、桔梗湯加減。

醋柴胡10g川楝子10g廣鬱金10g枳殼10g

桔梗6g黃芩10g炒梔子10g牡丹皮10g

白蒺藜10g夏枯草10g法半夏10g蘇梗10g

茯苓10g瓜蔞20g川貝母10g旋覆花10g

赭石20g玄參15g麥冬15g兒茶1.5g

水煎服,7劑。

等病人走後,我們對此病例進行了討論。

“對這一病例的辨證與治療,你們有什麼問題?”我問。

小龐有一點兒疑惑不解地說:“我有兩個問題。首先是關於中醫診斷的。周老師治療方中采用了四七湯,該方是用來治療梅核氣的,那是否說這是一個梅核氣病人?第二是治療方麵,這個病人得病已近3年,久病必虛,應該到了肺腎兩虛的時候,但方中基本沒有采用滋補的方法,這是為什麼?”

小商也說:“此方與平時治療咽喉炎的方子截然不同,似乎是從肝論治並以調氣為主。”

“你們在臨證時必須全麵分析判斷病情。通過全麵分析,才能知道這一病例具有梅核氣和喉痹的雙重特性。病人長期工作緊張,心煩急躁,有明顯的肝鬱氣滯的證候表現,如胸悶喜太息等,此時出現咽喉症狀,應該說是梅核氣。但梅核氣所出現的咽喉症狀主要是病人的主觀感覺,而缺乏客觀的咽喉病變。但現在病人咽喉不利,卻有明顯的客觀咽喉病變,如說話聲音嚴重嘶啞,檢查有聲門肥厚。這又不完全符合梅核氣的特點。所以我認為此病人具有梅核氣與喉痹的雙重特性。但更重要的是進行病因病機分析:病人有明顯的肝鬱氣滯的表現已如上述,同時體胖並舌苔厚膩,這提示體內有痰。痰氣互結,最易阻礙竅道。‘久病必虛’並非絕對,時間隻能作參考,主要根據脈證。病人的脈證並沒有肺腎兩虛的證候。基於這一分析,才做出上述辨證與治療。”

“經你分析我對這一病例的病因病機清楚了,你的治療方針是既治喉痹,又治梅核氣嗎?”小龐說。

“對,我是將這兩方麵治療有機的結合起來了。”

“請周老師再解釋一下方藥配伍。”

“方中醋柴胡、川楝子、廣鬱金、枳殼疏肝解鬱;旋覆花、赭石降氣平逆;瓜蔞、川貝母、茯苓、法半夏化痰破結;桔梗、蘇梗寬胸理氣;黃芩、炒梔子、牡丹皮清肺肝之火;白蒺藜、夏枯草清熱平肝;玄參、麥冬滋陰潤喉;兒茶利咽護喉。

1周後複診,病人喜形於色,說:“7劑藥下咽,我病好了一半,不僅咽喉清利多了,而且其他症狀也好多了,胸悶輕了,長出氣也少了。我從來沒有獲得過如此明顯的療效……”

當然,如此長久的病,見效雖快,但治愈卻需要時間。上方加減治療月餘,才基本治愈。

肺炎

寒邪與溫邪性質不同,致病特點也不同。寒邪是陰邪,屬凝澀之氣,易引起肺閉而致喘;溫邪是陽邪,其主開泄,單獨致病,很少引起喘憋。而此病高熱煩躁,咳嗽喘憋因外寒裏熱,肺氣鬱閉。

每當講課到了一定階段,會進行一次病例討論,這已成為了我的授課風格。所討論的病例都是我經治的實際病例。這種理論結合實際的討論,往往能引起學生們高度興趣,獲得學生讚賞。這次是在本科班溫病學課進行中的第二次討論。

“同學們,今天我們討論的是一個肺炎病例。現在請班長將病曆摘要發給大家。”

等班長完成病曆摘要分發以後,我接著說:“現在大家聽我將病曆摘要念一下。

袁某,女,2歲。咳嗽1周,發熱3天,體溫最高達39℃,咳嗽加重並有喘憋,咳嗽時有痰鳴,煩躁不安,夜眠不實,食欲減退,曾嘔吐一次,舌苔淡黃膩,舌紅,脈浮滑數。肺部聽診散在中小水泡音,胸部X線透視,兩肺紋理增重,並有點片狀陰影;血象檢查:白細胞13.5×109/L,中性白細胞72%,西醫診斷:支氣管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