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以打求和(6)(1 / 3)

一串信號彈升上夜空,戰士們神速地衝向草灘,密集的槍炮聲和敵軍宿營處的嚎叫聲響成一片。敵軍脫韁的馬,嘶叫著四處奔跑。為敵軍馱運物資的犛牛群,驚嚇得在草灘上團團轉。有些敵軍剛穿好衣服準備上馬逃走,但很快就繳械當了俘虜。經過不到一個小時的戰鬥,分屬兩個代本的一千多名敵軍,大部潰散,四百餘人當了俘虜。此役,繳獲了大批英式槍支彈藥、馬匹和物資。天亮後打掃戰場,向被俘的敵軍每人發給路費五塊銀元和口糧。到中午,還有一些逃進深山的敵軍陸續前來繳械,要求我軍發給路費讓他們回家(有些藏兵來自遙遠的後藏日喀則、江孜地區)。

拉者山口這一仗以及各路兄弟部隊創造的戰果,在西藏影響深遠,大揚了我軍的軍威,證明解放軍是來西藏解放百萬農奴和驅逐帝國主義勢力出西藏鞏固祖國國防的。逃回拉薩的藏軍,在向人講他們吃敗仗的狼狽情形時,把我軍神化了:“我們不能再同解放軍打仗!”“解放軍打出的子彈滿天飛!”(藏兵沒見過夜空升起的信號彈)“解放軍走路比馬跑得還快!”

我們部隊離開拉者山口向昌都挺進的時候,先掩埋好戰友們的遺體(11位同誌在這次戰鬥中犧牲),沉痛地向他們告別。我們這支部隊經過這一仗一下子由步兵變成騎兵,每個戰士都配發了一匹馬。我們騎馬沿著緩坡向海拔4800多米的達瑪拉山攀登,地勢越來越高,看不到樹,接著又看不到草,滿眼是風化了的石塊。太陽落山了,夜幕落下。我軍決定連夜越過達瑪拉山,在天亮前拿下昌都。部隊經過多天連續行軍、作戰,疲勞至極,一路上無人說話,隻聽到馬蹄碰踢路上亂石的聲音。夜色深沉,完全看不見路的影子,好在戰馬識途,並沒有影響行軍的速度。

由於各部隊的任務不同和渡江器材的限製,渡江時間不盡一致。

鄧柯是北集團的主要渡口。鄧柯對麵沒有藏軍防守,參戰部隊都在白天乘船渡江。

擔任戰役迂回任務的右路部隊,由師副政委陰法唐、參謀長李明統一指揮,首先渡江。其中,師騎兵偵察連因要到青海巴塘與青海騎兵支隊會合,在戰役發起前的10月4日即提前渡江,6日到達巴塘,納入騎兵支隊戰鬥序列。8日,騎兵支隊由巴塘南下。154團於6日渡江,緊隨騎兵支隊南下。陰、李二位首長隨154團行動。

擔任戰役主攻任務的中路部隊,由師長吳忠和副廚師長陳子植、政治部主任周家鼎率領,按155團、156團、軍炮兵營、師直順序,於10月7日後依次渡江。由於渡船不足,組織指揮不善,加之這些單位都是在臨戰前才到達鄧柯,缺乏必要訓練,裝備又較笨重,因而渡江不如右路部隊順利,直至11日14時才全部渡完。航渡中多次發生翻船和落水事故。這段江麵雖然寬不到百米,但水深流急,結果有8名戰士溺水犧牲,淹死騾馬14匹,還有10多件武器和一些物資被衝走。渡江後,155團在右,156團和軍炮兵營在左,成斜梯形向昌都攻擊前進,師指揮所隨156團行動。

擔任正麵鉗製任務的左路部隊,由軍偵察營營長蘇桐卿和軍直屬政治部主任王達選指揮,於10月7日首戰崗托。崗托是金沙江西岸的一個約有二三十戶人家的村落,村中有一幢牆壁很厚的三層土質樓房;村北緊貼江邊有一座高約三四十米的孤立石山。崗托村位於金沙江的一個彎曲部,突出部伸向我方,那座孤立石山恰在突出部的前沿。突出部對麵是色曲(河)與金沙江的彙合處。色曲左側的大道,是我軍向前機動的主要通道,全在小石山的瞰視之下。

藏軍第10代本以約兩個甲本的兵力,主要依托小石山和那幢三層樓房組織防禦。我軍采取正麵牽製與翼側偷渡迂回相結合的戰法向藏軍發起進攻。10月7日拂曉,偵察營3連於崗托上遊約10公裏處偷渡過江,但在向崗托側後迂回時卻迷失道路,未能發揮作用。擔任進攻任務的為偵察營1連;因渡江器材不足,該連於天亮前僅有一個排乘牛皮船偷渡成功,即為藏軍發現,後續渡江分隊遭受猛烈射擊,一隻牛皮船中彈翻沉,船上15人全部落水犧牲,已上岸的一個排也遭藏軍火力壓製。

我軍重新組織火力,集中壓製小石山和樓房的藏軍,一個連乘勢猛攻。藏軍不支,向村後約二三百米的大山潰逃,占據山腰,繼續以冷槍向我射擊,直至當日下午始被我驅逐。此次戰鬥藏軍遺屍8具,其中甲本1人、定本2人,被俘9人;我軍除沉船淹亡15人外,戰鬥中犧牲排長2人、戰士9人,負傷10人,消耗子彈1.5萬發,各種炮彈200多發。這次戰鬥的主要教訓是對西藏地方政府軍據險頑抗估計不足,因而對部隊渡江的組織和火力組織都沒有立足於最困難的局麵,受挫後才倉促進行調整,結果既增大了傷亡,又浪費了彈藥,還延長了戰鬥時間;再是協同組織不善,如3連渡江後能按計劃插至崗托守軍側後,則完全可以用最小代價將其全殲。

10月11日,155團前衛三營八連,在兩名藏族向導的帶領下,巧妙地繞到西藏地方軍前哨據點夏來鬆多的背後,一舉全殲守軍約1個定本。12日,156團逼近西藏地方軍要塞郭堆,西藏地方好像要堅守生達方向有一股西藏地方軍前來增援,但剛與解放軍接火,他們便掉頭南逃,我僅擊斃其2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