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芍藥湯桂枝三錢,芍藥六錢,炙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二、麻黃湯類
麻黃湯麻黃、杏仁各三錢,桂枝、炙甘草各二錢。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麻黃二錢,杏仁二錢,生石膏一兩六錢(杵細,紗布包),炙甘草二錢。
大青龍湯麻黃三錢,桂枝、炙甘草、杏仁、生薑各二錢,大棗三枚,生石膏一兩(杵細,紗布包)。
小青龍湯桂枝、芍藥、半夏各三錢,麻黃、幹薑、五味子、炙甘草各二錢,細辛八分。
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各二錢,細辛八分。
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附子、炙甘草各二錢。
三、葛根湯類
葛根湯葛根四錢,桂枝、麻黃、芍藥、生薑、炙甘草各二錢,大棗三枚。
葛根黃芩黃連湯葛根四錢,黃芩、黃連、炙甘草各二錢。
葛根加半夏湯即葛根湯加入半夏三錢。
四、柴胡湯類
小柴胡湯柴胡、半夏、人參、生薑各三錢,炙甘草、黃芩各二錢,大棗三枚。
大柴胡湯柴胡、半夏、生薑、大黃各三錢,黃芩、芍藥、枳實各二錢,大棗三枚。
柴胡桂枝湯柴胡、人參各三錢,黃芩、桂枝、芍藥、半夏、生薑、炙甘草各二錢,大棗三枚。
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胡、瓜蔞根、牡蠣(生)各三錢,桂枝、黃芩、幹薑、炙甘草各二錢。
柴胡加芒硝湯柴胡三錢,黃芩、人參、生薑、半夏各二錢,炙甘草一錢五分,芒硝三錢(後入),大棗三枚。
五、梔子湯類
梔子豉湯香豉四錢(紗布包,後入),生梔子三錢(先煎)。
梔子甘草豉湯即梔子豉湯加入甘草一錢。(甘草係指未經炙過的,下同)
梔子生薑豉湯即梔子豉湯加入生薑二錢。
梔子幹薑湯生梔子三錢,幹薑二錢。
梔子厚樸湯生梔子三錢,厚樸四錢,枳實二錢。
梔子蘖(同柏)皮湯生梔子三錢,黃柏二錢,甘草一錢。
六、承氣湯類
大承氣湯生大黃四錢,厚樸三錢,枳實三錢,芒硝六錢(後入)。
小承氣湯生大黃三錢,厚樸四錢,枳實二錢。
調胃承氣湯生大黃三錢,甘草二錢,芒硝四錢(後入)。
桃核承氣湯生大黃三錢,桂枝、桃仁、炙甘草各二錢,芒硝四錢(後入)。
抵當湯水蛭、虻蟲(分別熬令黑)各一錢,酒大黃三錢,桃仁二錢。
十棗湯芫花、大戟(分別醋炒)、甘遂(麵裹煨熟)各等分,杵為細末,以膠囊裝,每服六分至一錢,大棗煎湯送下。
大陷胸湯生大黃三錢,芒硝二錢,甘遂三分(麵裹煨熟,杵細),先煎大黃後入芒硝;甘遂末以膠囊裝隨藥送服。
小陷胸湯黃連一錢,半夏三錢,瓜蔞實四錢。
三物小白散桔梗一錢,貝母一錢,巴豆一分(去皮炒令黑),合為散,一次量。
七、瀉心湯類
生薑瀉心湯生薑四錢,半夏、人參各三錢,黃芩、炙甘草各二錢,黃連、幹薑各一錢,大棗三枚。
甘草瀉心湯炙甘草四錢,半夏、人參各三錢,黃芩、幹薑各二錢,黃連一錢五分,大棗三枚。
半夏瀉心湯半夏、人參各三錢,黃芩、幹薑、炙甘草各二錢,黃連一錢五分,大棗三枚。
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三錢,黃連、黃芩各一錢五分。
附子瀉心湯大黃、附子各二錢,黃連、黃芩各一錢。
黃連湯半夏三錢,黃連、炙甘草、幹薑、人參、桂枝各二錢,大棗三枚。
黃芩湯黃芩三錢,芍藥二錢,甘草一錢五分,大棗三枚。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即黃芩湯加半夏三錢,生薑二錢。
幹薑黃連黃芩人參湯幹薑、黃連、黃芩、人參各二錢。
旋複代赭石湯半夏、旋覆花、代赭石、人參各三錢,炙甘草二錢,大棗三枚。
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厚樸四錢,生薑、半夏各三錢,炙甘草、人參各二錢。
八、白虎湯類
白虎湯生石膏二兩(杵細,布包),知母四錢,炙甘草三錢,粳米一兩。
白虎加人參湯即白虎湯加人參(最好用吉林人參)三錢。
竹葉石膏湯竹葉三錢,石膏1兩(杵細,紗布包),半夏三錢,人參三錢,麥冬五錢,炙甘草二錢,粳米一兩。
九、五苓散類
五苓散澤瀉四錢,豬苓、白術、茯苓各三錢,桂枝一錢五分。一般均改作湯劑用。
豬苓湯滑石六錢(杵細,紗布包),豬苓、茯苓、澤瀉、阿膠各三錢(後入)。
茯苓甘草湯茯苓四錢,桂枝、生薑各二錢,甘草一錢。
十、四逆湯類
四逆湯炙甘草三錢,附子三錢,幹薑二錢。(四逆湯原用生附子,但筆者臨床上均用炮附子,下同)
四逆加人參湯即四逆湯加人參三錢(最好用吉林人參)。
通脈四逆湯炙甘草三錢,附子三錢,幹薑四錢。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即通脈四逆湯加入豬膽汁半杯(約15毫升)。
幹薑附子湯幹薑二錢,附子二錢。
白通湯蔥白四莖,幹薑、附子各三錢。
白通加豬膽汁湯即白通湯加入豬膽汁約15毫升,童便約50毫升。(無豬膽汁亦可用)
茯苓四逆湯茯苓六錢,人參(最好用吉林人參)、附子各三錢,炙甘草、幹薑各二錢。
四逆散柴胡、芍藥、枳實、甘草各等分為散,每服三錢。
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錢,桂枝、芍藥各三錢,木通、炙甘草各二錢,大棗三枚。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即當歸四逆湯加入吳茱萸、生薑各三錢。
十一、理中湯類
理中丸(湯)人參、白術、甘草、幹薑各等分(中藥店有成藥出售,製法不述)。如為湯劑,每次各用三錢。
真武湯茯苓、芍藥、生薑各三錢,附子、白術各二錢。
附子湯附子三錢,白術四錢,人參三錢,茯苓、芍藥各三錢。
甘草附子湯桂枝、附子各三錢,白術、炙甘草各三錢。
桂枝附子湯附子、桂枝、生薑各三錢,炙甘草二錢,大棗三枚。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茯苓四錢,桂枝、白術各三錢,炙甘草二錢。
芍藥甘草附子湯芍藥、炙甘草、附子各三錢。
桂枝人參湯桂枝、炙甘草各三錢,白術、人參、幹薑各二錢。
十二、雜法方論
赤石脂禹餘糧湯赤石脂、禹餘糧各一兩(杵細,布包)。
炙甘草湯炙甘草四錢,生地黃一兩,麥冬四錢,麻仁、阿膠、桂枝、人參、生薑各三錢,大棗三枚。
甘草幹薑湯炙甘草三錢,幹薑二錢。
芍藥甘草湯芍藥三錢,甘草二錢。
茵陳蒿湯茵陳蒿一兩,生梔子三錢,大黃三錢。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赤小豆一兩,麻黃、連翹、杏仁各二錢,甘草一錢,生梓白皮(或桑白皮)三錢。
瓜蒂散瓜蒂(炒令黃)、赤小豆各等分,杵為散。另以香豉一兩煎湯,和散服。
吳茱萸湯吳茱萸、人參、生薑各三錢,大棗三枚。
黃連阿膠湯黃連、芍藥各二錢,黃芩一錢,阿膠三錢,雞子黃二枚。
桃花湯赤石脂一兩,粳米一兩,幹薑二錢。
半夏散半夏、桂枝、甘草各等分。
甘草湯甘草三錢。
桔梗湯甘草三錢,桔梗二錢。
苦酒湯半夏1錢(杵),置苦酒(米醋)中,以雞子殼盛之,置火上,令三沸,少少含咽之。
烏梅丸有成藥,不詳述。
白頭翁湯白頭翁、秦皮各三錢,黃連、黃柏各二錢。
禹餘糧丸禹餘糧四兩,人參三兩,附子二枚(炮),五味子三合,茯苓三兩,幹薑三兩。上六味,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20丸(根據周岐隱先生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