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紅寶書”時代的終結
“文化大革命”10年,全國用於印製毛澤東著作的紙張僅1966年至1970年的5年內就用了65萬噸,比1950年-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16年書籍用紙的總量(59.34萬噸)還多5.66萬噸。這僅是由國家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毛澤東著作的用紙量,“文化大革命”期間群眾組織等私自編印的毛澤東著作用紙則多得無法統計。
當時,社會上對“紅寶書”多以公費購買、免費分發幹部或作為獎品禮品、會議文件等形式分發,印數再多也滿足不了需要,造成紙張、塑料等物資及印刷力的極大浪費。
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前,毛澤東開始厭惡林彪的過度吹捧,個人崇拜和“紅寶書”浪潮開始降溫。
中共九大以後,毛澤東對過分的、將為後人詬病的個人崇拜降溫。他在審閱文件時,多次刪去加在“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前麵的“天才地、全麵地、創造性地”三個副詞。但是,林彪、葉群等卻把毛澤東為個人崇拜降溫的舉措稱為“偉大的謙虛”,同時把別人跟著毛澤東為個人崇拜降溫稱為反毛澤東思想。
在廬山召開的九屆二中全會上,在毛澤東為個人崇拜降溫的背景下,林彪聯合陳伯達,堅持稱天才,堅持設國家主席,引起毛澤東的極度反感。於是,毛澤東寫了一篇批“天才論”的文章《我的一點意見》,隨即開展批陳整風,敲山震虎,林彪知趣地停止了對毛澤東的大唱讚歌。
林彪曾經提出“大樹特樹偉大統帥毛主席的絕對權威”。1970年,毛澤東在南巡時便說:“什麼‘大樹特樹’,名曰樹我,不知樹誰人,說穿了是樹他自己。”這個“他”就是指林彪。
“九一三事件”之後,毛澤東繼續保持了領袖權威的地位,但通過批陳伯達、批林彪,那種狂熱的個人崇拜政治氛圍開始降下來,“早請示,晚彙報”、“忠字舞”、“語錄歌”等也逐漸降溫,毛主席的著作還是要學,但已經不像林彪時期那樣轟轟烈烈,作為“紅寶書”的《毛主席語錄》,其前述種種功用也大大降低。這種情況,慢慢持續到1976年粉碎“四人幫”。
1979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宣傳部發出《關於停止發行〈毛主席語錄〉的通知》。該通知稱:“林彪為撈取政治資本而搞的《毛主席語錄》本,斷章取義,割裂毛澤東思想,自發行以來,危害很大,流毒甚廣。為了肅清林彪、四人幫的流毒,自即日起,新華書店、國際書店現存的中文版、民族文版和外文版《毛主席語錄》本一律停止發行。”
從此,《毛主席語錄》在書店的門市部中消失,“紅寶書”時代結束。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