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管海寧的時候,查宣門居士贈我一本《蔗塘詩》,裏邊都是他的族人心穀先生(為仁)所寫的詩。
心穀原來的籍貫就在海寧,寓居天津,十九歲時就經受患難,在獄中待了八年,才放回來;他平生憐才愛士,設有驛站款待賓客,詩寫得十分精妙,是深得初白老人教誨的人。有《同友集空穀園》說:“住在郊外塵埃少,悄悄地去拜訪他。柳樹下停著船,花兒正靜靜地開放。高人還在睡覺,小孩子認識這人曾來過。稍站一會兒看天上的鷗鷺,竟然忘了來這裏的用意。”
有《秋夜病中》說:“小巷的盡頭遙遙傳來報更的聲音,弄堂清靜如水,沒有人的走動聲。一朵雲彩飄走,月亮露了出來,風兒吹過,竹林發出嘯聲。不去向枚乘求《七發》,隻憑借著這些境物去找三清。調藥養傷躺了幾個月,白發又多了幾根。”
其他的像:“酒沒有一醉千日的,事情有一百年也忙不完的。”“憂愁的風搖著樹發出聲響,老鼠聽厭了數錢的聲音。”“問問那亭子邊的三五棵樹,春來花開幾枝?”都是可以傳誦的句子,己未,我請假回去娶親,杭堇浦前輩給我寫信,先生讓他的兒子儉堂登船相送,至今也不敢忘記。
先生有《蓮塘詩話》,載有初白老人教作詩的方法有:“詩寫的好不在辭句而在於意境,詩歌雄壯不在句子而在於氣勢,詩歌空靈在於靈氣而不在技巧,詩歌淡雅在於妙而不在於浮淺。”
這話和我的意思十分相合,特意在這裏記下來,留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