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水煎服。
(功效)鎮肝熄風,滋陰潛陽。
(應用)主治肝腎陰虧,肝陽上亢,氣血逆亂。症見:頭目眩暈,目脹耳鳴,或腦中熱痛,心中煩熱,麵色如醉,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口眼淅形歪斜,甚或眩暈跌仆,昏不知人,移時始爾,或覼後不能複原,脈弦長有力。現代常用本方細嫌糖療高血壓病,嚕銀細胞痛,月經前期緊張症。
大定風珠
(情節)某鄉民獨居村外荒涼之地。他有一套喂養雞鵝,繁殖龜鱉的絕技,以此維持全家老小的生計。時值春季,他怕別人偷藝,便打定主意把雞、鵝、龜、鱉等分欄封住,讓其產蛋繁殖。當人們問起,他謊稱要將它們賣掉。
(湯歌)大定風珠芍地黃,麥味炙草雞子黃,三甲麻仁共阿膠,滋陰熄風是妙方。
(組成)11味:五味子6克、生龜版12克、炙甘草12克、生鱉甲12克、麻仁6克、生雞子黃2枚、生牡蠣12克、阿膠10克、白芍藥18克、生地黃18麥冬18克。
(用法)水煎取汁,再入雞子黃攪勻,溫服。
(功效)滋陰熄風。
(應用)主治溫病熱邪久羈,熱灼真陰,虛風內動。症見:神倦瘈鋃,脈氣虛琚,舌絳苔少,時時欲脫。加減:有痰者,加天竺黃、貝母。現代常用本方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熱性病後期見有上述指征者。
地黃飲子
(情節)為了灌溉薄荒之地,全家商議修一條水渠。在冬閑時節,不顧嚴寒,父親率領著子侄們,備好了材料,有的挖渠,有的鋪石,最後鑿開江麵的冰層,引來江水,沿著渠道,流向田地。
(湯歌)地黃飲子山萸斛,麥味菖蒲遠誌茯,桂附蓉戟薄薑棗,水火相濟瘡痱除。
(組成)15味:五味子官桂薄荷(適量)熟地山萸肉麥冬巴戟天附子(炮)肉蓯蓉茯苓遠誌石菖蒲石斛各等份,大棗生薑適量
(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酌情增減。
(功效)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
(應用)主治痏痱證。症見:舌強不能言,是廢不能用,口幹不欲飲,脈沉細弱。加減:偏於腎陽虛而痰火盛者,可去溫燥的桂、附,加貝母、竹瀝、膽星、天竺黃。現代常用本方治療脊髓癆,脊髓炎,晚期高血壓,腦動脈硬化,中風後遺症,慢性腎炎髙血壓型等慢性疾病過程中有上述指征者。
羚角鉤藤湯
(情節)某武師是身手敏捷的摔跤能手,常有些年青氣盛的習武者上門挑釁。一次,又一個力大如牛的壯漢要與他較量。隻見武師微微含笑,猛地推搡對方,陡地抓住衣領,稍一勾背,就將對方操舉起來,輕輕一拋,那壯漢就拄在地上,疼得半天沒有爬起來。
(用法)水煎服。
(功效)涼肝熄風,增液舒筋。
(應用)主治熱極動風證。症見:高熱不退,煩悶燥擾,甚至神昏.手足抽搐,發為痙厥,舌絳而幹,脈弦而數6加減:熱邪內閉,神誌昏迷者,配紫雪丹、安宮牛黃丸;熱邪盛極者,加大青葉、板藍根、夏枯草;傷陰較甚者.酌加玄參、麥冬、石斛等。現代用本方加減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高血壓病,妊娠十癇等肝熱生風證候者;
朱丹溪
朱丹溪(1281年~1358年),名震亨,字彥修,元代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縣)人。世居丹溪,故學者尊之為“丹溪翁”。為金元四大醫家之一,是“滋陰派”的創始者。
他初致力於理學,年三十因母病,始讀《素問》。曾十次投訪名師羅知悌,曆時三月,始得一見。拱立門外,風雨不易,羅感其尊師之誠,始於接見。此時丹溪已四十四歲,朝夕鑽研,又得讀河間、子和、東垣等人的醫書,以三家之說推而廣之,首倡“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理論1發揮了《內經》以來有關相火的見解。丹溪的代表著作,是《格致餘論》一卷,捵於1347年,這是對劉完素“火熱論”學術思想的又一新發展。創立了滋陰降火療法,可謂獨具心得,因此人稱他為“滋陰派”。流傳的《丹溪心法》係其門人將朱氏的臨證經驗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