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 品 7(3 / 3)

鯉 魚 膽

【經文】味苦,寒。主目熱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強悍,益誌氣。生池澤。

【編者按】鯉魚膽,味苦寒,走厥陰,少陰之經。功用清熱、瀉火解毒。主目熱赤痛,青盲者,皆因目為肝竅,為火戶,易火動上擾為病,肝膽互為表裏,取其同氣相求,苦入心敗火,則屬實則瀉其子之義也。故青盲障翳,目熱赤腫痛,皆可用鯉魚膽而治之。用膽汁點眼,為一簡便易行,且有效之良方。

烏賊魚骨

【經文】味鹹,微溫。主女子漏下赤白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瘕;無子。生池澤。

【名醫論】

張隱庵曰:烏賊魚骨稟金水之精,金能平木,故治血閉腫痛,寒熱癥瘕。水能益髓,故治赤白漏下,女子無子。《素問》治年少時有所大脫血,或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病曰血枯,治以四烏賊骨一茹蘆為末,丸以雀卵,大如小豆,每服五丸,飲以鮑魚汁。

葉天士曰:烏賊魚骨,氣微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鹹無毒,得地北方之水味,入足少陰腎經。氣味升多於降,陽也。女子以血為主,肝為藏血之髒,肝血不藏,則赤白漏下,其主之者,氣溫以達之也。肝藏血,血枯則血閉,其主之者,味鹹以通之。腎為藏精之髒,主陰戶隱曲之地;肝為厥陰,其經絡陰器,其筋結陰器,二經濕濁下注,則陰蝕腫痛,其主之者,氣溫可以燥濕;味鹹可以消腫也。寒熱癥瘕者,癥瘕而發寒熱也,烏賊骨鹹可通,溫可散寒熱也。男子腎虛,則精竭無子;女子肝傷,則血枯無子,鹹溫入肝腎,通血益精,令人有子也。

【編者按】烏賊骨即海螵蛸,味鹹微溫,能除濕製酸,而長於止血收斂,故為婦科之要藥。暴崩下血,需急塞其流;久漏不止,也要斂其血;帶下多為濕證,日久也要固澀。故本品在婦科應用甚廣,配伍得當,無不效驗。與鹿茸、阿膠配,治崩中帶下;與辰砂、黃蠟配,治赤翳攀睛;配生地黃,治血淋不休;配幹薑,煎服,治血瘕。

海 蛤

【經文】味苦,平。主咳逆上氣喘息,煩滿,胸痛寒熱。一名魁蛤。生池澤。

【編者按】海蛤指蛤殼,為簾蛤科動物青蛤等幾種海蛤的貝殼。《本經》言“咳逆上氣,喘息煩滿”,皆陰氣虛而上逆者。夫腎乃氣之元氣,陽也,出於陰中。陰者,陽之守也。陰不能為陽之守,故有如上諸證。《別錄》謂其療陰痿,則知其能歸陽於陰矣。《唐本草》又主十二水滿急痛,蓋凡病於陰之不為陽守,而陽乃上逆,其至陰之生水液者,不得陽以為正,亦即隨陽泛濫四出耳。故海蛤是引陽入陰之藥,如此亦無胸痛寒熱之證矣!

文 蛤

【經文】主惡瘡,蝕五痔。

【名醫論】

張隱庵曰:蛤乃水中介蟲,稟寒水之精,故主治惡瘡蝕;感燥金之氣,主資陽明大腸,故治五痔。五痔解,見黃芪條下。

《傷寒·太陽篇》曰: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文蛤五兩為末,每服方寸匕,沸湯下,甚效。文蛤外剛內柔,象合離明,能燥水濕而散熱邪也。

【編者按】文蛤亦名花蛤、黃蛤、白利殼,為簾蛤科動物文蛤的貝殼。本品能清熱利濕,化痰軟堅。治口渴煩熱,咳逆胸痹,瘰鬁,痰核,崩漏,痔瘺。古人所見,本品鹹平,入肺腎經,所以上下結氣、血分疾病都可治療。今時多用於咳嗽。

石 龍 子

【經文】味鹹,寒。主五癃;邪結氣;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一名蜥蜴。生川穀。

【編者按】石龍子為石龍子科動物石龍子的全體,通稱蜥蜴,又名山龍子、守宮等。蜥蜴能吐雹祈雨,故能治癃淋,利小便水道。其功長於利水,故《千金方》用其治症結水腫,屍疰留飲。小兒陰潰亦用之,皆取其利水也。可見本品有強烈的行水和通利水道的作用。

露 蜂 房

【經文】味苦,平。主驚癇;瘈疭,寒熱邪氣;顛疾;鬼猜;蠱毒;腸痔。火熬之良。一名蜂腸。生川穀。

【名醫論】

張隱庵曰:蜂房水土結成,又得霧露清涼之氣,故主祛風解毒,鎮驚清熱。仲景鱉甲煎丸用之,近醫用之治齒痛,褪管,攻毒解毒,清熱祛風,學者以意會之可也。

【編者按】露蜂房即蜂房,不僅有祛風攻毒作用,而且有益腎溫陽之功。朱良春老中醫用其治療帶下清稀如水,綿綿如注,屢奏良效。民間相傳其有治咳定喘之功,每取露蜂房末3克(小兒酌減),雞蛋1枚(去殼),放鍋內混合,不用油鹽炒熟,於飯後一次服,每日1~2次,連服5~7天可獲滿意之效果。

蚱 蟬

【經文】味鹹,寒。主小兒驚癇;夜啼;癲病;寒熱。生楊柳上。

【名醫論】

張隱庵曰:蟬感秋氣而生,應月周而去,稟金水之氣化也,金能製風,水能清熱,故主治小兒驚癇;晝鳴夜息,故止小兒夜啼。水火不交,則癲病寒熱,蟬稟金水之精,能啟下焦之水氣,上合心包,故治癲病寒熱。

陳修園曰:蚱蟬氣寒稟水氣,味鹹得水味,而要其感涼風清露之氣以生,得金氣最全。其主小兒驚癇者,金能平木也。蚱蟬日出有聲,日入無聲,故止夜啼也。癲病寒熱者,肝膽之風火也,蚱蟬具金水之氣,金能製風,水能製火,所以主之。

徐靈胎曰:古人用蟬,今人用蛻,氣性亦相近。味鹹,寒。主小兒驚癇夜啼,癲病寒熱。皆小兒風熱之疾。

蚱蟬感涼風清露之氣以生,身輕而聲嘹亮,得金氣之發揚者也。又脫落皮殼,亦屬人身肺經之位,故其性能清火驅風,而散肺經之鬱氣。若其質輕虛,尤與小兒柔弱之體為宜也。蚱蟬日出有聲,日入無聲,止夜啼,取其意也。

【編者按】本品性味鹹寒,色土黃,得土木之合氣,且其體輕揚,寒能清熱,以入肝經而疏肝風,清肝熱,故可治小兒驚癇癲疾。入肺經以宣解皮膚風熱,故治寒熱。治小兒夜啼者,亦是取其性寒能清熱鎮驚也。

蟬 蛻

【經文】氣味鹹甘寒無毒,主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婦人生子不下,燒灰水服治久痢。

【名醫論】

張隱庵曰:古人用身,後人用蛻,蛻者,褪脫之義,故眼膜翳障,痘瘄不起,皮膚隱疹,一切風熱之證,取而用之。學者知蟬性之本原,則知蟬蛻之治療矣。

【編者按】蟬蛻體氣輕虛而性微涼,擅解外感風熱,並有定驚解痙作用,為溫病初起之要藥。清代溫熱學家楊栗山稱其“輕清靈透,為治血病聖藥”,有祛風勝濕,滌熱解毒之功,故《寒溫條辨》治溫熱病的主要方劑中,有十二首均用之。蟬蛻還善托疹癮外出,有以皮達皮之力;與蛇蛻並用,善治周身癩癬瘙癢。

白 僵 蠶

【經文】味鹹,平。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皯,令人麵色好;男子陰癢病。生平澤。

【名醫論】

張隱庵曰:僵蠶色白體堅,氣味鹹辛,稟金水之精也。東方肝木,其病發驚駭,金能平木,故主治小兒驚癇。金屬乾而主天,天運環轉,則晝開夜合,故止小兒夜啼。金主肅殺,故去三蟲。水氣上滋,則麵色潤澤,故主滅黑皯而令人麵色好。金能製風,鹹能殺癢,故治男子陰癢之病,陰,前陰也。

又雲:蟬蛻、僵蠶,皆稟金水之精,故《本經》主治,大體相同。但蟬飲而不食,溺而不糞;蠶食而不飲,糞而不溺,何以相同?《經》雲:飲食入胃,上歸於肺;穀入於胃,乃傳之肺。是飲食雖殊,皆由肺氣之通調,則溺糞雖異,皆稟肺氣以傳化矣。又,凡色白而稟金氣之品,皆不宜火炒。僵蠶具堅金之體,故能祛風攻毒,若以火炒,則金體消敗,何能奏功。後人不體物理,不察物性,而妄加炮製者,不獨一僵蠶已也。如桑皮炒黃,麻黃炒黑,杏仁、蒺藜皆用火炒,諸如此類,不能盡述,皆由不知藥性之原,狃於習俗之所致也。

陳修園曰:僵蠶氣平為秋氣;味辛為金味,味鹹為水味,稟金水之精也。治驚癇者,金能平木也。能治夜啼者,金屬乾而主天,天運旋轉,晝開夜合也。殺三蟲者,蟲為風木所化,金主肅殺也。滅黑皯令人麵色好者,俾水氣上滋也。治男子陰癢者,金能製風,鹹能除癢也。

徐靈胎曰:味鹹。主小兒驚癇夜啼,風痰之病。去三蟲,風氣所生之蟲。滅黑皯,令人麵色好,能去皮膚之風斑,令潤澤。男子陰瘍病。下體風濕。

蠶,食桑之蟲也。桑能治風養血,故其性亦相近。僵蠶感風而僵,凡風氣之疾,皆能治之,蓋借其氣以相感也。僵蠶因風以僵,而反能治風者,何也?蓋邪之中人也,有氣而無形,穿經透絡,愈久愈深,以氣類相反之藥投之,則拒而不入,必得與之同類者,和入諸藥,使為鄉道,則藥力至於病所,而邪與藥相從,藥性漸發,邪或從毛空出,或從二便出,不能複留矣,此即從治之法也。風寒暑濕,莫不皆然,此神而明之道,不專恃正治奏功也。

【編者按】白僵蠶即僵蠶,乃家蠶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幹燥蟲體。本品對溫邪感染最為適用,是故楊栗山《寒溫條辨》首推本品為時行溫病之要藥。因其功能散風降火,化痰軟堅,解毒療瘡,故於風熱痰火為患之喉痹咽腫、風疹瘙癢、結核瘰鬁等症均適用之。此外,僵蠶善消息肉,對聲帶、直腸、宮頸之息肉,可取本品加烏梅各15克煎服,或加於辨治方中,收效甚佳。可與烏梅互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