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始終把矢誌勤務高效作為改進工作作風的基本要求,躬身實踐抓落實。如果說在其位不謀其政是瀆職,在其位而不勤其政就是失職。不是按時上下班、守夠八小時就算勤政,不是圈圈畫畫、抄抄寫寫就算勤政,不是開個會、講個話、發個文就算勤政,不是到基層、到工地、到田間地頭去打打招呼、散散心、透透氣就算勤政。解決問題是幹部的本職、本分、本能。工作中有問題、有矛盾,而不去研究、不去解決,袖手旁觀、隔岸觀火、甚至煽風點火,這樣的幹部貽誤發展、貽誤事業,最終必然會貽誤自己,必將被組織和群眾所唾棄。所以,務勤就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謀發展上,放在既定的目標責任書的落實上,放在敢創、敢冒、敢為人先,創造性地落實工作上,最終勤出經濟社會的提速發展,勤出老百姓的糧囤子、菜籃子和錢袋子,勤出城鄉麵貌的大變化,勤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好局麵。
四要始終把永恒追求實績作為改進領導作風的一大主題,建功創業抓落實。追求什麼樣的政績,是衡量一名領導幹部是否正確對待群眾,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自己的試金石。所以,改進領導作風,強調實績,就是從真抓實幹中追求真米實曲的實績,而不是寫出來的“數字政績”,不是吹出來的“泡沫政績”,不是秀出來的“麵子政績”,更不是勞民傷財的“工程政績”。如果是那樣,不僅不是績,反而成為債,是欠下黨和人民的債。各級幹部理應以終身追求實績為履職之要,時刻不忘以口碑檢驗政績、以成本核算政績、以實效考量政績、以條件類比政績、以法紀規範政績,以實為上,幹事創業。社會和諧,民生為大,科學發展,民生至高。民生在黨和政府工作中的分量有多重,黨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就有多重。
五要始終把艱苦奮鬥、廉政高效作為改進生活作風的根本準則。作風是最大的環境,是最直觀的形象,是最真實的品德,是最現實的生產力。幹部作風建設已經把孝敬父母、婚姻狀況、生活作風等納入幹部考評範圍,這是對幹部生活作風要求的具體化、製度化、規範化,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現在,相當一部分黨員幹部總認為生活作風方麵有些不足是小事小節、無礙大局,這是極端錯誤的。一個人的蛻化變質往往是從吃喝玩樂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都是從不注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和情趣愛好開始的,最終積小成大,聚少成多,導致理智決堤,腐化墮落。領導幹部手握權力這把“雙刃劍”,用好了,為人民披荊斬棘,造福眾生,用不好就會傷己傷人。各級幹部都要始終保持公仆本色,自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工作紀律和群眾紀律,嚴格按照黨紀政紀和從政道德辦事,堅持原則,行使職權,嚴格要求自己,嚴格約束下屬,令行禁止,不折不扣地履職盡責;要自重守信,信守承諾,取信於民;要吸取教訓,引以為戒,時時警醒,處處在意,謹防因小失大,一失足成千古恨。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的八項規定:一要改進調查研究,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二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三要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文件、簡報一律不發。四要規範出訪活動,嚴格控製出訪隨行人員,嚴格按照規定乘坐交通工具。五要改進警衛工作,減少交通管製,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六要改進新聞報道,中央政治局同誌出席會議和活動應根據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決定是否報道,進一步壓縮報道的數量、字數、時長。七要嚴格文稿發表,除中央統一安排外,個人不公開出版著作、講話單行本,不發賀信、賀電,不題詞、題字。八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
風正好揚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抓作風建設,體現出新風格、新思路,為開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然,製定規定僅僅是一個開端,落實怎樣還需要實踐檢驗。這需要全黨行動起來,按照規定嚴格規範自己的行為;同時,也需要進一步發揮輿論監督、社會監督的作用,督促廣大領導幹部樹立良好作風。各地區各部門要嚴格按照“八項規定”,結合實際情況,製定貫徹落實辦法,狠抓落實,切實抓出成效,贏得群眾信任和擁護。
黨的十八大確定了近期要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是以實際行動密切黨群幹群關係轉變作風的重要抓手。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使全黨同誌牢記並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優良作風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為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努力奮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點是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於全體黨員的思想和行動中,必須看到,麵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黨內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等問題十分尖銳,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這“四風”是違背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幹群關係的重要根源。“四風”問題解決好了,黨內其他一些問題解決起來也就有了更好條件。因此,必須在加強常規作風建設的基礎上,對突出的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著眼於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照鏡子,主要是以黨章為鏡,對照黨的紀律、群眾期盼、先進典型,對照改進作風要求,在宗旨意識、工作作風、廉潔自律上擺問題、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勇於正視缺點和不足,嚴明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敢於觸及思想、正視矛盾和問題,從自己做起,從現在改起,端正行為,自覺把黨性修養正一正、把黨員義務理一理、把黨紀國法緊一緊,保持共產黨人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風的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深入分析發生問題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治治病,主要是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區別情況、對症下藥,對作風方麵存在問題的黨員、幹部進行教育提醒,對問題嚴重的進行查處,對不正之風和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治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以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為重點。各級領導幹部既是活動組織者、推進者、監督者,更是活動參與者,要以普通黨員身份把自己擺進去,力爭認識高一層、學習深一步、實踐先一著、剖析解決突出問題好一籌。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是一個永恒課題,作風問題具有反複性和頑固性,必須經常抓、長期抓,特別是要建立健全促進黨員、幹部堅持為民務實清廉的長效機製。要以教育活動為契機,製定新的製度,完善已有的製度,廢止不適用的製度。製度一經形成,就要嚴格遵守,執行製度沒有例外。
從一定意義上講,抓住了作風就抓住了從謀劃到落實的中樞環節,轉變了作風就轉變了工作徘徊不前的被動局麵。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作風如何,對黨風政風乃至整個社會風氣具有重要影響。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真正贏得群眾信任和擁護。激濁才能揚清,懲惡才能揚善。投機鑽營者無所遁形,不能得逞,老實正派的幹部才能揚眉吐氣,整個幹部隊伍才會始終充滿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因此,要深刻認識到新形勢下加強作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這不僅僅是一個如何重溫光榮傳統的曆史話題,更是一個如何完成艱巨使命的現實話題;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政治任務,更是一個關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永恒課題。
案例鏈接
“直接”才能“密切”
——雲南省“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製度”創新
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一個顯著標誌,就是與最廣大人民群眾有著最密切、最直接的聯係。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如何真正做到密切聯係群眾、直接聯係群眾,是密切黨群關係的一項重要課題。雲南省2012年開始全麵推行“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製度”,近50萬幹部走出機關,住村聯戶,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開展民情懇談,撰寫民情日記,幫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各級幹部要輕車簡從、不打招呼、直接到村,不層層陪同,不勞民擾民,不蜻蜓點水、走過場。掌握真實的社情民意,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產生了積極的效果。一、主要做法及特點
雲南省推行“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製度”,主要從領導帶頭調研、新農村建設工作隊駐村幫扶、開展“四聯戶”活動、省直係統示範、強化配套保障等五個方麵展開。
各級領導幹部帶頭開展調查研究。省裏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部門職能職責,抓住重點工作、難點問題,帶頭開展調查研究。省級領導幹部每年深入基層調研不少於1個月;州市、廳局領導幹部每年深入基層調研不少於兩個月;縣(市、區)領導幹部每年深入基層調研不少於3個月。調查研究要直接聯係群眾,聽取群眾意見,並撰寫有情況、有分析、有建議、能解決問題的調研報告。
組建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加強基層工作力量。基層是黨員幹部學習的最好課堂。雲南省提出,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層,把工作組織夯實在基層,把工作資源充實到基層。從2012年開始,用5年時間,每年從省、州(市)、縣(市、區)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選派1/5的幹部組成新農村建設工作隊,駐村入戶幫助工作,每年輪換一次。
通過“四聯戶”形式,加大幹部直接聯係群眾力度。采取領導蹲點聯戶、部門掛鉤聯戶、幹部結對聯戶、建卡經常聯戶的“四聯戶”形式,在全省縣以上機關全麵實行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製度。幹部要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開展民情懇談,接待群眾來訪,記錄民情日記,撰寫民情報告,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項,妥善解決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目前,近50萬名幹部共聯戶364.5萬戶,約占全省999.5萬農村家庭戶的36%。
省直係統走在前列,作出示範。縣(區)看州(市),州(市)看省直。省直係統在開展幹部直接聯係群眾工作的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自實行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製度以來,雲南各省直機關帶頭執行,普遍實施“四聯戶”製度、選派新農村建設指導員、認真落實領導幹部調查研究製度。省委組織部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在執行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製度的過程中,身先士卒,言傳身教,推出了武定縣“插甸經驗”,示範和帶動全省幹部直接聯係群眾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強化保障措施,確保落實到位。省委成立了開展“四群”教育、實行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製度領導小組,各級各部門成立了相應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並從經費和人員上予以保證。黨委(黨組)主要領導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率先垂範,認真負責。省直部門對本係統、本部門、本單位幹部提出具體要求;州(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對本級幹部提出要求。省委巡視組將幹部直接聯係群眾工作納入巡視工作範圍。各級督察部門開展專項督察,跟蹤問效。
組織部門將幹部直接聯係群眾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和幹部考核內容,采取組織考評與群眾測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評,重點考核深入基層、駐村蹲點、直接聯係和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考評結果將作為使用幹部的重要依據。此外,組織部門還推出“隨機調研”製度,直接向基層單位和黨員、幹部、群眾了解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並督促整改。
二、初步成效與啟示
雲南推行“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製度”以來,取得了多方麵階段性成效,展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一是黨員幹部接受了一次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教育,思想得到洗禮。自開展幹部直接聯係群眾工作以來,雲南各級幹部通過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白天“走、看、講、聽”,晚上“讀、寫、想”,直觀地了解了群眾的所想、所盼,直觀地了解了群眾對幹部的要求和期盼,受到了一次直觀的群眾觀念教育。
二是解決了一大批農村發展中麵臨的實際問題。雲南省縣以上機關、企事業單位通過掛縣包鄉、掛鄉包村、掛村包組聯戶,為基層協調項目30000多個,幫助落實資金近36億元,解決實際問題35000多個。全省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共為基層協調項目10000多個,涉及資金6億元,工作隊隊員個人捐助資金420多萬元,為群眾辦實事20000多件。
三是錘煉了幹部作風,提高了機關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幹部直接聯係群眾工作開展以來,雲南各級幹部認真踐行“三同”、強化“直接”,真正做到身入群眾、心入群眾,真心實意幫群眾解決困難,思想和作風更加踏實。實踐證明,幹部直接聯係群眾,不僅沒有影響機關工作,反而提高了機關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以雲南省委組織部為例,截至2012年8月,部裏的會議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41%,文件減少了29%,編書出書減少了77%,簡報減少了44%,會議減少了33%。文山會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逐漸消除,求真務實抓落實的風氣正在形成。
四是完善了決策機製,各項事業走上科學發展的軌道。一項決策是否正確,歸根結底,要經受實踐的檢驗。雲南在實行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製度前,一些政府部門習慣於憑經驗決策,對群眾的意見關注不夠。實行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製度後,通過與群眾的深入接觸,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多個部門對以往的決策機製進行了調整、完善,使之更加科學。
五是幹群關係更為融洽,黨在群眾中的地位不斷提高。2008年“7.19事件”之後,孟連縣的幹群關係勢同水火。對待幹部,村民表示,“如果我有刀嘛我要用刀砍、有槍嘛要用槍打!”他們不明白幹部在做什麼,不相信政府,看到幹部就恨。經過幾年艱苦細致的工作,特別是幹部直接聯係群眾工作,孟連縣的幹群關係有了明顯好轉。當年“帶頭鬧事”的傣族村民表示,“現在幹部不像以前了。以前幹部坐在辦公室裏,我們很難見,現在幹部到村裏帶著我們幹活。以前有困難找不著幹部,現在是幹部主動來找我。”也有村民表示,“現在好了,政府管我們,幹部關心我們。幹部和我們像兄弟一樣,我們要一心一意跟共產黨走。”孟連縣幹群關係的變化是雲南幹群關係變化的一個縮影。
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係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近些年來,黨在探索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方麵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毋庸諱言,目前幹群關係中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如何破解幹部脫離群眾的難題,紮實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雲南推行的“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製度,具有啟發意義。第一,幹部聯係群眾,隻有“直接”才能“密切”。第二,實行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要以科學製度和嚴肅的紀律作保障。第三,解決幹部直接聯係群眾的持久性問題,須改革和完善幹部選拔任用機製,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第四,提高幹部直接聯係群眾的效果,必須聚焦於解決問題,依托於組織整合。幹部為群眾謀利益,僅憑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這就要求組織上切實予以協調配合,努力構建起“組織引領、幹部帶頭、各方參與、社會協同”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