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北宋名妓聶勝瓊憑一首詞攀上了李之問(2 / 3)

瓊瑤的這首歌廣為人知:“梅花開似雪,紅塵如一夢,枕邊淚共階前雨,點點滴滴成心痛……”

瓊瑤很注意從古代的詞中吸取營養,電視劇《鬼丈夫》裏的《梅花三弄》這首歌的歌詞,就是從古人那裏“偷”來的,“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是金代詞人元好問所寫的《摸魚兒》的開頭一句。

說起元好問寫《摸魚兒》,還有一段故事呢。

元好問那年16歲,在去並州趕考的路上碰到一個專門抓大雁賣錢的人,這個人對元好問說,我今天捕獲了一隻大雁,殺掉後準備吃肉,卻遇到一件怪事:這隻雁的夥伴竟然一直盤旋在我頭頂的天空中,久久不肯離去,而且叫的聲音像哭喊,聲嘶力竭。最後,這隻夥伴竟然自己飛下來,撞石頭自殺了!

元好問一聽,為這對大雁的愛情深深感動,於是從盤纏中省出錢來,買下這對大雁,並且為它們在汾水邊掘了墳墓,把它們葬在一起,給這墳墓取名叫“雁丘”,還含淚寫下一首詞《摸魚兒》,專門用來紀念大雁的忠貞不渝的愛情。

扯遠了,我們接著說聶勝瓊和李之問的愛情故事。

李之問納妾因為是大老婆同意並親選的,所以過門之後,聶勝瓊一直感念大太太的容人雅量,低調做人,小心翼翼,非常敬重大太太,一家人相處倒也其樂融融。

一個女人,做到讓男人欣賞也許不難,但能讓女人欣賞,那確實不易。

李之問抱得美人歸,盡享“齊人之福”,大老婆贏得賢惠的好名聲,聶勝瓊如願以償,嫁給如意郎君,成就了一件三贏的好事。

第2節 名妓聶勝瓊的命好

聶勝瓊是如何認識李之問的呢?她是在什麼情況下寫這首送別詞的呢?

《綠窗新話》卷下引《古今詞話》載:“李公之問儀曹,解長安幕,詣京師改秩,都下聶勝瓊,名娼也,質性慧黠,公見而喜之。李將行,勝瓊送之別,飲於蓮花樓,唱一詞,末句曰:‘無計留春住,奈何無計隨君去。’李複留經月,為細君督歸甚切,遂別,不旬日,聶作一詞以寄李,名《鷓鴣天》。李在中路得之,藏於篋間。抵家為其妻所得,因問之,具實以告。妻喜其語句清健,遂出妝奩資募。後往京師取歸。瓊至,即棄冠櫛,損其妝飾,奉承李公之室以主母禮,大和悅焉。”

大意是說,李之問到長安出差,聽說這裏有個名妓叫聶勝瓊,才貌雙全,就想認識一下。兩人一見,互相喜歡。李之問要回去了,聶勝瓊在蓮花樓設宴餞別,席間,她唱了一曲助興,這歌詞的最後一句是“無計留春住,奈何無計隨君去。”李之問被聶勝瓊的表白所打動,舍不得離開,就又留下來,陪了她幾個月。最後,不得不回了,才依依不舍地告別。聶勝瓊作了一首《鷓鴣天》送給了李之問。李之問就把這首詞藏在箱子底下。回到家後,不幸被老婆看到了,問是怎麼回事,李之問不敢隱瞞,就實話實說了。想不到的是,李之問的老婆看了詞後,直誇寫得好,清新,就對李之問說,人家這麼癡情,我看你也別辜負了她,把她娶回來作妾吧,嫁妝費用我來出。李之問自然興奮,馬上返回長安,將美人聶勝瓊娶了回來。聶勝瓊進了李家門後,把那些金啊銀啊的手飾之類全部取下來,謙虛謹慎地奉承李之問的大老婆,像對待母親那樣。全家氣氛和睦。

不能不承認,聶勝瓊的命好,他碰上了李之問這樣有情有義的郎君,又碰上了李妻這樣寬容大度的女人。如果她碰到的是謝希孟或者戴石屏這樣的男人,那她的命運恐怕就得改寫了。

謝希孟是誰呢?他是宋朝大理學家陸九淵的學生,台州黃岩人,淳熙年間進士,做過嘉興府通判。陸九淵官做的不大,隻不過做過國子正(國立學院講師)和荊門軍知縣,為官清廉,有政聲。可能因為脾氣大傷肝吧,陸九淵僅僅活了54歲,而且預知了自己的死期。陸九淵很注重“尊德性”,朱子曾經罵他“空腹高心,妄自尊大。今日悟道,明日罵人。”“隻學得一套大話,互相恐嚇。”

陸九淵好罵人,罵起來很凶。謝希孟平時就有點個性,行為放蕩不羈,沒事的時候就喜歡逛妓院,時間長了,和一個妓女相愛了,甚至打算娶了她。陸九淵知道後,大罵謝希孟。熱戀中人,腦袋基本處於發燒狀態,老師越罵,他在心裏越逆反,後來,幹脆和那妓女租房居了,甚至後來還專門為她蓋了一座鴛鴦樓,過起了金屋藏嬌的生活。陸九淵看謝希孟動了真情,知道罵也無用,也就默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