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北宋名妓聶勝瓊憑一首詞攀上了李之問(1 / 3)

第1節 枕前淚共簾前雨

我從來不懷疑美女可以影響曆史。

蘇小小這個南齊妓女,縱然在死後這麼多年,仍然讓乾隆皇帝念念不忘。清朝沈複在《浮生六記》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蘇小小墓在西泠橋的旁邊,當地人指給我看的時候,隻有半堆黃土而已。乾隆庚子年(1780年),皇帝南巡,曾提及蘇小小墓。甲辰年(1784年)的春天,皇帝再次隆重南巡時,蘇小小墓已經用石頭築起,四麵築成八角形,上麵樹立一座石碑,碑上刻著“錢塘蘇小小墓”幾個大字。從那以後,文人騷客若要再來憑吊這一古代名妓,就不用四處徘徊探訪了。我想,古往今來貞潔烈女不被世人所知曉的,應該數不勝數,那些被世人傳誦但時間不長的,應該不在少數。蘇小小隻不過一名妓而已,從南齊到現在,已經一千多年,她的芳名卻是盡人皆知了。莫非她為天地靈氣所鍾愛,注定要成為湖山的點綴麼?

妓女成名之後,實在不得了,明末清初的妓女柳如是可以讓當時的文壇領袖錢謙益神魂顛倒,在才學方麵,自愧不如,以至於大學者陳寅恪耗費十年工夫、窮晚年幾乎全部精力為她寫出煌煌80萬字的《柳如是別傳》。而那個名妓陳園園呢,竟然害得大將吳三桂“衝冠一怒”投降了滿清。

也許是天妒紅顏,柳如是也好,陳園園也好,都沒有善終,都以悲慘的命運結束了如花似玉的生命。明朝滅亡之後,柳如是在憂憤中上吊自殺;陳園園則在吳三桂死後自沉荷花池。

還有,那個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被一個發誓要托付終身的男人,為了區區千兩銀子竟然將她轉賣給了一個小無賴。

相比之下,北宋名妓聶勝瓊的命運好得太多了。她不僅將自己成功地嫁給了如意郎君,而且,還能在以後的日子裏,和郎君的大老婆和睦相處,共享天倫之樂。

這一切,竟然因為一首詞《鷓鴣天》(寄李之問):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樽前一唱陽關曲,別個人人第五城。

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詞的大意是:郎君,你要離開“鳳城”——京都了,我的內心世界“玉慘花愁”,淒慘又愁苦。在我們分別的地點——蓮花樓下,是一片青青的柳色。心上人啊,奴在喝下這杯離別酒前,為你唱《陽關》一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聽我唱完這一曲《陽關》之後,你就要離開我了,一程又一程,漸行漸遠了。

離別苦,別後的思念更苦。下闕寫的正是相思之苦。想你想得發瘋,於是,就想在夢中和你團圓,做個這樣的好夢,可是,黑夜漫漫,徹夜難眠,好夢難成。愛之深,念之切,那種說不出來的孤獨啊,誰能明白我的感受?屋裏麵是“枕前淚”,屋外是“簾前雨”,打濕了枕頭的離別淚就像外麵下著的細雨一般,無法停下,隔著窗兒滴到天亮。

“尋好夢,夢難成。”疑是化了萬俟詠的《長相思·雨》:“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裏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雨聲更能讓人惆悵,尤其是離別相思之人。

窗內,是無聲的離人淚;窗外,是不停下著的夜雨,共同滴到天明。溫庭筠在《更漏子》一詞中這樣描寫雨聲:“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聶勝瓊的這首詞,通過“枕前淚”與“簾前雨”兩個鏡頭相聯相疊,“簾前雨”已經讓人傷感了,又加上“枕前淚”,你已經分不清是淚還是雨了,淚如雨,雨如淚,愁緒如雨“滴到明”。寫得太動情了,不是親身經曆的人,又豈能寫出這麼好的詞?別說男人看了喜歡,就連女人都欣賞。難怪,李之問的老婆讀到這首詞時,既欣賞聶勝瓊的才華,又被詞中的真摯情意所感染,不由感歎道:“喜其語句清健”。然後,毅然對丈夫說:這樣的奇女子,你還猶豫什麼?娶回家作妾吧,我出嫁妝。

聶勝瓊的命真好,就靠著一首詞成就了自己的美滿姻緣。

聶勝瓊的《鷓鴣天》寫得實在太好了,以至於瓊瑤在為自己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寫主題曲的時候,還借鑒了聶勝瓊的《鷓鴣天》中的句子:“枕邊淚共階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