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幸福生活(1 / 1)

第七十三章 幸福生活

聽了心理專家的講座之後,我和太太才知道自己的生活出現了問題。

我們目前的生活很不幸福,如果不是心理專家苦口婆心地替我們分析論證,我們兩口子還一直蒙在鼓裏。原以為自己多幸福呢,實際上我們是自欺欺人,我們生活得一團糟,簡直到了忍無可忍的程度。

從聽了心理學講座的那天起,我和太太就花了好幾個晚上討論什麼是幸福以及怎樣才能幸福的問題。太太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與我保持高度一致,我們雙方均認為應該按照心理學專家的意見,去努力改變現狀,過上真正的幸福生活。

首先,心理專家告訴我們,幸福是一種主觀感覺,幸福在於被感知。我和太太想方設法去找幸福感,比如說,吃糖的時候,我們有意識地把甜的感覺理解為幸福。“好甜哪,真幸福!”我太太帶頭喊出來,她的情緒感染了我,我覺得真有點兒體會到了專家所說的“正向快樂”。

那些日子,我們一天至少要消耗二斤糖,直到體檢查出了我的血糖指標超高為止。

其次,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幸福在於比較。“憶苦思甜”法真靈,想想過去的苦日子,我們今天幸福得可了不得。成吉思汗看過電視嗎?沒有,他隻知道“彎弓射大雕”。慈禧太後老佛爺玩過電腦嗎?也沒有。

上小學時,我每天爬三十裏的路,如今出門就坐車,兩條腿閑著跟闌尾似的早晚得退化掉。我太太上中學時,為了抵禦刺骨的寒風偷偷花三毛錢買了個口罩,差一點兒被她爸爸(也就是我的嶽父)把她的牙齒統統砸掉,現在整天抹那些一不擋風二不保暖的口紅,僅此一項花費就足夠養幾頭老母豬了。我們躺在床上,比賽似的爭先恐後地回憶過去悲慘的日子,幸福感油然而生。有幾次,我倆幸福得抱頭大哭,以至於驚動了街坊四鄰。當他們得知我們是因幸福而哭時,個個滿臉詫異地走開了,並再也不與我們主動打招呼了。幸福會引起別人的嫉妒,我們這段時間深有體會。

我們實實在在地幸福了一段時間之後,開始發現幸福的後勁不足,不能可持續發展。於是,我們又專程登門向那位心理專家討教,專家又一次給我們指點迷津,他教給我們獲得幸福的最後一招。他說,按這一妙方,你們將獲得永遠的幸福——奉獻與施舍。

我和太太決定不折不扣地按照心理專家的教導辦。我們先收養了一位在馬路上乞討的“孤兒”,沒過幾天“孤兒”的兄弟姐妹雲集於此,再過幾天“孤兒”的父母親戚在這裏團聚。我和太太先從臥室搬到客廳,又從客廳住進廁所,最後從廁所流浪街頭,幸福一直伴隨著我們。

如今,你或許能見到我們。在橋洞底下或者在馬路邊的樹叢裏,隨便什麼地方。我們想繼續保持幸福的心態,過些日子,我和太太準備各捐一個腎,以後再陸續捐出其他別人能用的器官,幸福的生活會一直伴隨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