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高中組(9)(2 / 3)

原來猛子大伯這兩年來承包的工程都有江山大伯的參股,聽說份額還不少。恰巧今年國家在房地產上進行政策調控,兩人前期投進的資金被牢牢套在裏麵,無法抽身,進而產生連鎖反應。四鄰八鄉找來幹活的工人對公司沒有信心,公司答應年底發放的工錢,工人們現在要求兌現,而公司要維持正常運轉,也就和工人幹耗不予兌現,工人們想辦法起訴猛子大伯,而猛子大伯也拉開架勢,愛咋咋的。工人們一看,一個個軟了下來。猛子大伯讓他們容留時間,說好有了轉機再償還。更糟糕的是投進的工程款中,一部分是江山大伯挪用的公款。江山大伯急著補窟窿,出主意出讓工程項目,以解燃眉之急。江山大伯的要求猛子大伯何嚐不明白,這不是在自己心頭剜肉嗎?當江山大伯每次來找,他要麼推托容自己想想辦法,要麼就訴苦艱難,有時純粹避而不見。正所謂奸惡秀才遇著無義草莽,不知如何收場。

爺爺對此事又急又怕,他怨恨猛子大伯無義,又惱恨江山大伯不忠。見我靜靜看書,就叮囑說,三寶,要記著,讀書多少,切莫忘仁、義、禮、智這四端。說到這兒他已老淚縱橫,抹一把濁淚,又淡淡說道:“初為人莫失惻隱之心,莫失羞惡之心,莫失辭讓之心,莫失是非之心,莫失忠義之心,若失,禽獸不如……”

▲中衛一中 高二(5)班 張容暢 指導老師 張德山

心靈的曆程

一次讀書就是一次豐富的旅行,在書的世界,我已兜兜轉轉地度過了十五年……

——題記

小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兔媽媽有一隻不聽話的小白兔,媽媽讓它做什麼,它就不做……”故事書伴隨我們每個人的童年,和我們一起成長。那時提倡寓教於樂,於是爸爸媽媽在給我講故事的同時夾帶講些道理,我聽得很認真,他們的話在我的腦海中深深地紮了根,揮之不去。那時的我對書本非常崇敬,以為書裏講得都是對的,什麼都是真的。

眾裏尋她千百度

六年級到初一那段時間,老師們都說趁現在時間還鬆,你們應抓緊讀名著,於是班裏班外就掀起了一股讀名著風潮,無論古今中外,隻要是名著,都應涉及一下,就這樣,我開始滿世界地找書……看過之後,我感慨不愧是大師之作,不愧被叫做名著。《巴黎聖母院》中作者將人性的真善美與假惡醜進行鮮明的對比;莫言的《蛙》中以農村的各類事件揭示了中國前些年計劃生育的大潮,反映了時代的印記;最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魯迅的《狂人日記》,至今我也讀了有五六遍,可我除了知道這篇文章是在諷刺當時的吃人社會外,別的什麼也看不出來。果真我是才疏學淺,應當再曆練幾年啊!

為伊消得人憔悴

最瘋狂的日子是在初三,同學們人手一本封麵姹紫嫣紅的小說,抱著書坐在那裏一動不動,跟木頭雕像似的。猛得抬起頭來,衝著人傻笑兩聲,讓我們很是毛骨悚然,頗似金庸小說中那些練武功走火入魔的大俠——雙眼通紅。久而久之,我也被他們傳染了,抱著一本小說如癡如醉。喜歡小說中帥氣的主人公,向往他們桀驁不馴的生活,為他們那悲慘的結局痛罵作者。老師嚴禁我們看小說,外圍內攻,我們也樂此不疲,天天和老師上演著貓捉老鼠的遊戲。就這樣看了一年,我因此練就了一目十行的本領,可一雙好眼睛卻成了三百度的近視眼。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麵越來越廣,我也越來越厭惡這些小說,無聊的人寫的無聊的事給無聊的人看。

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隻讀聖賢書

最緊張的日子終於來臨,我們不得不放棄一切需要放棄的東西,因為我們正麵對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中考。看著牆上的倒計時,桌上成堆的課本,在這裏,已經沒有課外書的棲息之地了。我們默默地將它們移出教室,也移出了我們的心房。我們開始手不釋卷:背語文古文,背英語單詞,背數學公式,14歲的年華就在“聖賢”書中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