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高中組(8)(3 / 3)

彼岸流年,他們終成陌路。我一直在思考,假如他們知道他們的相愛會被時間寫成相愛過,那他們是否還會說出最後一句再見?

瓊瑤擅在文章中創造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而愛玲的文字卻深入現實生活,徹底揭露那一層荒涼。

“世鈞,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對吧?”愛玲給那十八年的恩恩怨怨一個怎樣的結局?連“一笑置之”都算不上吧!曼楨曾說:“那時候一直想著有朝一日見到世鈞,把這些事情全告訴他,也曾屢次在夢中告訴過他,每回都哭醒了,現在真的坐在這給他講,卻用最平淡的口吻,以為已經是那麼多年前的事了……”笑都沒笑。平淡的結束,仿佛那根本不是自己的故事……這就是現實的荒涼。

沒有恨,沒有愛,其實,這本就是無愛的婚姻。“有愛的婚姻是痛苦的,愛成就不了婚姻,但婚姻是枷鎖,妄想用它不鎖住別人,鎖住愛情,都是不可能辦到的……”有時希望結局不是如此,而是世鈞和曼楨衝破一切險阻,終於走上紅地毯。當然,這樣的結局太理想化,真實的生活不會這樣,細想發現,這樣的結局才是看透生命本質最現實的結局……

我甚至認為世鈞應該感謝祝鴻才才對,祝鴻才代他娶了曼楨,看著曼楨變得“完全無意與修飾,臉色黃黃的,略帶幾分病態,見人默默無言”“眼睛裏常帶一種笨氣”……至少世鈞腦海裏永遠保留著年輕曼楨最美麗的身影。正如有些人,有些事,情願一直讓她美好下去。

《半生緣》或許太過現實,現實到讓現實中的人不敢相信自己的故事就在這本書中。於是,現實成了他的底色,甚至連黑暗都沒有,那是一個孤獨無望的境地。這個世界上,並不是非善即惡,太多的東西由不得評說,不是明麗,不是黑暗,一如《半生緣》中結局一般,是一種冷徹心扉的荒涼。

我曾徹底融入人物中,同他們歡喜,同他們悲傷,淚流之後,我才發現,這是一種宣泄,一種解脫。於是,我不再悲傷,我對生命充滿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激情,因為現實就是現實,一種沉鬱,一種荒涼。而我要做的,是在荒涼中尋找希望,尋找歡樂。

回首往事,回眸舊人,淺唱那不深、不淺的半生緣傷……

▲中衛中學 高一(4)班 孟昱含 指導老師 張習芳

莊生夢蝶

書,對於別人來說,是一個不起眼的字眼,可對於我來說,它卻有著極高的地位,因為我每天都離不開它,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題記

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人類的營養品。”多少個旭日東升的早晨,多少個星鬥滿天的夜晚,我都忘情地遨遊在書的海洋裏,欣賞著海上獨特的風光。我與主人公共享歡樂,與主人公共同經曆人生曆程。讀書讓我明白了人生的哲理,感受著人世的滄桑。

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薛寶釵,一個頗具爭議的女子,喜歡她的,說她處事周到、舉止嫻雅、溫柔豁達;不喜歡她的,說她兩麵三刀、虛偽矯情、八麵玲瓏。可是我說,不管是她的優點還是缺點我都欣賞,或許,欣賞一個人就是要包容她的全部吧。她是難得一見的奇女子,是曹公筆下最鮮活的人物之一。寶釵為人圓滑,但圓滑不是錯,生活如此尖銳,不圓滑怎麼過?寄人籬下便是吃別人的,吃別人的便嘴軟,然而如何嘴軟到不使任何人難堪又不會被人輕視,這便是寶釵的圓滑之處了。她隻是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保留最後一分驕傲。在所有紅樓女兒中,寶釵在我心中是最完美的,比起黛玉的刻薄、使小性兒,她顯得那麼敦厚、大度;比起湘雲的心直口快、不拘小節,她顯得那麼內斂、平和;比起探春的精明、冷漠,她顯得那麼溫暖、體貼。

寶釵愛寶玉,愛得小心翼翼又如履薄冰,她把自己的感情掩藏到極致。隻是,寶玉挨打後的那顆心,被搖得顫顫巍巍。盡管這樣,她還是把那種明明知道得不到的情緒硬是給隱忍下來,然後開始處心積慮地,一邊愛著,一邊藏著。一次,寶玉拿楊貴妃喻她,滿心讚賞。而寶釵卻先是大怒,再是冷笑兩聲,才開口說:“我倒像楊妃,隻是沒一個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的楊國忠的!”她怒什麼,笑什麼?是楊妃體胖,有失優雅?是心中有鬼,一點即破?還是她不勝讚賞,惱羞成怒?都不是,是她內心深處那柔軟的自卑,被碰出血來……

若得知音者,此生夫複求!隨興飛駿遠,狂歌動九霄。

白玉堂,那個如雪般清麗脫塵的男子,他英雄俠義,文武雙全,以英雄俠義始,以英雄俠義終。在他第一次登場時,少年氣盛,性情高傲,便不由自主地吸引了我的目光。他心比天高,卻不忌諱與有誌有德的貧寒書生顏查散結為兄弟,並為其鳴冤,多方救助,不離不棄。但又少年心性死要麵子,為了在比武中輸給北俠歐陽春而要上吊自盡。當他聞聽展昭受封“禦貓”,便覺“五鼠”減色,專程趕赴京師與展昭一比高低,先在皇宮內苑中殺了意欲謀害忠良的總管太監郭安,又攪鬧太師府狠狠地戲耍並整治了奸太師龐吉。最後,為探謀反朝廷的襄陽王的虛實,三闖衝霄樓,命喪銅網陣。看著他那鍾愛的白衣上沾滿了鮮血,我哭了。那個一貫愛潔的人,平時若是身上沾有一點灰塵,都會別扭好半天。可此時,我好希望他可以再別扭一次,隻可惜,他已經不能了。

那一年,他23歲。依稀我聽到衝霄樓外還會回響著他那桀驁不馴的聲音“可笑,可笑,誤殺反誣告。胡鬧,胡鬧,老龐害老包”“忠烈保君王,哀哉杖下亡。芳名垂不朽,博得一爐香”,伴著衝天的紅火,響徹雲霄……

千載勳名身外影,百歲榮辱鏡中花。

他是二月河書中最具生命力的一個人,自古眾人對他評價不一,可我卻獨獨喜歡這個胸懷大誌卻內斂的雍親王。“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行;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秋,龍乘時變化,猶人得誌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之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者也!”這是曹操對英雄的評價,用在雍正帝身上卻很合適:眉宇之間有股抑鬱難抒之氣,眼神之中現其內斂的鬥誌,堅韌的氣質;又顯其悲天憫人的情懷和胸懷廣闊、心如淵海的氣度。如此複雜而又矛盾的人性,如此驚世而卓立的才華,這樣的雍正可稱之為蓋世英雄。要做一個好皇帝,肯定也是寂寞孤獨的,他所用之人都必須是不親不疏之人,所以一直以來,都有皇帝稱自己為孤家寡人。當一個好皇帝不容易,需要考慮到方方麵麵,有些性格在普通人身上是可愛,在皇帝身上卻絕對不能出現。正因為這樣,他才更讓人憐惜與愛戴。或許,重新來一回,他還是會選擇當皇帝,隻因為他相信,他,會是一位比他敬愛的皇阿瑪更好的皇帝……

我和書的故事遠不止這些,就像莊子說的,做夢時不知是自己變為了蝴蝶,還是蝴蝶變為了自己。我和書中的主人公也是如此,在讀每一本書時,我總會傾注全部的心思去和主人公融為一體,我即是他,他即是我。

時間使許多事物改變了,但有一點依然不變,那就是我對書的喜愛。我堅信,我和書的故事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