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楔子(4)(1 / 2)

青年其實早就不再是當初的那個青年了,青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董迢非武墓不盜的規則他是知道的,青年如何知道董迢非武墓不盜呢?

一方麵,江湖有所傳聞,不過江湖之事,亦真亦假,你可以信,但是不能全信;你可以不信,但是不能全不信。青年為什麼是知道,而不是相信呢?這就是另一方麵——青年是董迢的朋友。

那天傍晚,綠蟻壚邊暖,北風江上寒。青年與董迢對坐,同歎世事無常。董迢突然就說自己要金盆洗手,青年忙問為何。董迢悠悠地說:“世事難料,今人隻望今朝月,今月也曾照古人,像我,盜了不少習武之人的墳墓,保不準什麼時候自己的墓就被別人盜了。”

“董兄,別想那麼多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來來來,幹了這杯酒吧,且樂生前一杯酒,何妨身後千載名”青年拿起酒杯,笑吟吟地勸著自己最親愛的董迢兄,對自己掏心掏肺的董迢兄。

“好一句‘且樂生前一杯酒,何妨身後千載名’!!!愚兄我閱墓無數,也算是明白了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就衝賢弟這句話,愚兄當浮三大白!!!”董迢拿起一壇酒,拍開泥封,大口大口地灌著自己就像要透支自己這輩子要喝的酒一樣。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董迢邊喝邊說,將自己內心所感皆說與自己的賢弟,比親兄弟還親兄弟的賢弟。自己雙手沾滿了汙穢,卻希望自己賢弟一直潔白如玉下去。陌上人如玉,賢弟世無雙。董迢總是如此想道。

董迢要封劍江湖,已經是江湖上不是傳聞的傳聞。江湖雖險惡,卻也不乏見機的君子,知命的達人,能夠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功成身退,成為一段佳話。

功名利祿,董迢看淡了,董迢如何才看不淡——董迢是江湖上沒人不承認的第一。然而真正讓董迢產生退隱的並不是董迢看淡了一切,而是,一座孤墳。

江左一株千裏草,發丘千墳仍未飽。董迢,人稱發丘中郎將。發丘中郎將是一種職業,發者,挖也,丘者,土之隆起也。發丘中郎將,說白了,就是盜墓的。發丘中郎將有許多,但是,如果你說發丘中郎將,大家都會覺得是董迢。有人曾這樣說董迢——“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閱墓無數的董迢為何獨獨對那片孤墳感興趣呢?正因為董迢是閱墓無數,董迢才知道那片墓彌足珍貴。就像從良的妓女總是顯得有點對愛情忠貞不二一樣。這片孤墳是個優質男,吸引著董迢這個妓女從良了。

董迢深深地被這片墓主人強大的氣場所折服。這片孤墳不依山,不傍水,不像是富貴人家的墓。這墓在一片沙漠之中,很大的一片沙漠:平沙莽莽黃入天,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

看到這片孤墳,董迢的耳邊仿佛有一個人在告訴自己:此古戰場也,常覆三軍,時常鬼哭,天陰則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