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這是以魚作比,言說自己的痛苦。最好不要羨慕魚的快樂,也不要痛苦魚的痛苦;紅塵裏的我們,有時候會比砧板上的魚要痛苦得多。
也許,歲月可以消滅一些戰爭和一些傷害,但曆史磨蝕不掉所有的記憶;時間可以讓一些往事成為過去,卻不能夠撫平所有的傷口。
015 酒和蜂蜜及其他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雲雜雨雲。”這是李商隱留下來的名句,這裏我們隻取前半句,見識一下飲酒後情狀不一的酣態。不知中國是不是酒之故鄉,當然這裏指的是白酒,但中國的酒文化可謂源遠流長。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曹操留下來的名句。杜康是否源於夏代的少康,也許不太好考證,但當時肯定已是身價不菲的美酒,否則不會出現在曹操的筆下。“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這一句出自於古老的《詩經》,作者當時飲酒沒有,我們也無法落實。但自古以來,酒就是解憂之物,應該是可以肯定的。酒之於人,關係可謂大矣。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是屈原被流放時的吟唱,是不是酒後,也不得而知。漁父對他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屈原大笑而去。“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還是歐陽修有悟性,雖蒼顏白發,仍能於觥籌交錯間盡得山水之樂。
據說,釀酒之後的副產品酒糟,再經二十一天的發酵後,就成了酸甜而香的醋。好醋和好酒一樣,都散發著五穀的芳香,但有時候,那軟綿綿的醋勁上來,似乎要比酒勁大得多。
酒醉後,至多是瘋一陣子,瞪起眼珠子嚇人。或者似醉非醉,看一看當下那一片朦朧的世界。但是,醋性大發可就是不一樣的境界和情態了。“吃醋”者,有時恨不得吃人。那個喝起酒來狂傲得“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李白,好不容易入京麵上,供奉翰林,終因“無奈宮中妒殺人”,憤然然拂袖離去。雖是賜金而歸,卻也傷懷不已。
中國兩千餘年的封建史上,曆代帝王後宮裏的糾結與紛爭,大多起於一個“醋”字。曼妙宮闈之內的那些密謀和殺戮,也多是醋性大發的邪念和惡果。真是醋勁一來,威力無邊,妒火中燒時,那醋比毒藥還厲害。無論哪個帝王的後院,都曾上演過幾多爭風吃醋的故事,或者,那不是故事,而是血淋淋的史實。
“衝冠一怒為紅顏”,這一句講的是吳三桂。鎮守山海關的明代大將,大概也是因為醋意大發,據說為了一個陳圓圓,將大明江山出賣給了大清朝。
今天,酒和醋,儼然已經成為我們生活裏不可或缺的東西。可是,好端端的五穀被人辛辛苦苦變成了酒和醋,有時候真的是既浪費了糧食,又傷害了人。
相對於白酒的烈性,葡萄酒則要溫和得多,而且還凝聚著一種浪漫的情調和色彩。“葡萄美酒夜光杯”,講的是古戰場的慘烈和無情,但這似乎絲毫沒有擋住它帶給我們的芳香與溫情。葡萄飄香的季節,有時候我們會親手釀造,親自看一看那些瑪瑙般的果實,如何神奇般地變成了色正味醇的美酒,也同時享用著生活的饋贈。如果說白酒是力量的象征,葡萄酒則代表了溫柔,昭示著綿綿愛意,可以讓愛情的滋味蕩漾很久。
蜂蜜與五穀和果實無關,它的原料隻能是鮮花。雖然每個季節裏的每一朵鮮花都是美麗的,但蜂蜜的味道,除了甘甜之外,肯定還應該有各自不同的風味。那一隻隻小蟲,每天都會跳著八字舞,不知疲倦地采集著,釀造著。給人類留下了香甜的生活,也讓那些鮮花,因此而能夠成熟為果實。這就是生活,也是生命世界裏的秘密。從自然到我們,從植物到昆蟲,是一種本能和索取,也是一種奉獻和創造。雖然,我們早已經習以為常。
五穀,酒和醋;鮮花,果實和蜂蜜;自然和我們,我們和暴力以及愛情。似乎,是一種混亂的排列,也正是一種最合乎於邏輯的邏輯。
016 蘇軾如茶
蘇軾如茶,於苦澀中綻放,於苦澀中寡淡,於苦澀中明淨。而後留予我們一方甘醇的回味,於淡泊中傳遞著靜定的禪意。
《前赤壁賦》便是這躍然唇齒間最溫潤的甘醇情懷。在這裏,蘇軾將他的才華打磨成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浩然而又安逸的態度;一種怡然與超脫的空靈,惘世人之惘,其後,才能頓悟自身。於默然中攬讀之,心裏竟然浮起一絲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