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禮儀篇(二)(3 / 3)

在飯店裏吃飯,不必擺闊氣,飯菜應根據自己需要的量而定,吃不完,應用塑料袋裝起帶回去,應有浪費可恥的意識。

對服務員要禮貌相待,不應視服務員為仆人,呼來喚去。當服務員每端一道菜,都要說聲:“謝謝。”

一個講文明禮貌、講道德風尚的人,無論在哪裏,都會得到人們的稱讚和喜歡。

怎樣舉行和參加現代婚禮?

婚禮是新婚夫婦在履行了法律程序後,向社會正式公開夫妻關係,以示紀念的一種儀式。由於它有著夫婦開始共同生活的奠基意義,所以人們非常重視這個畢生難忘的日子。

然而,舊的婚俗、陳規陋習至今還影響著一些人,認為婚禮花錢多,才體麵、光彩。洞房裏從家具到一切擺設都要求髙檔、豪華,接新娘也非豪華轎車不可,婚宴更是不喝得酩酊大醉,不搞得烏煙瘴氣、天昏地暗就不夠刺激。有的人為了滿足低級欲望,用粗俗下流的語言舉止取笑新娘和新郎,把放縱恣意、俗不可耐的鬧洞房當作一大樂事。

現代婚禮,則提倡文明節儉。比如,集體婚禮就很有紀念意義,而且許多瑣碎的準備工作都由主辦單位來操辦,不必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又不失其紀念意義和特色。集體婚禮一般的儀式是:①選擇好吉期;②新人到時,鳴放鞭炮並奏樂,宣布婚禮開始;③新婚夫婦向尊長、親友們行鞠躬禮;④新婚夫婦行鞠躬禮;⑤由領導、來賓致祝辭,新婚夫婦代表答謝講話;⑥娛樂活動或文藝演出助興;有的地方設宴或茶點招待;禮成後,舉辦舞會等。

當然,聚餐也是婚禮的一種形式。摯友親朋相邀,簡樸實惠的便餐,舉杯相賀,自有一番情趣。召開個小型舞會,準備些清茶糖果,年長者吃糖品茶,年輕人對對雙雙在優雅的音樂聲中翩翩起舞,也不失為一種高雅的形式。

不同地區,民族各異,婚俗習憤各具特色,不能一概斥之為陳規舊習。世界上流行的具有民族特色、別具一格的婚禮形式多種多樣,水下婚禮、冰上婚禮、空中婚禮等,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我國年輕人比較喜歡旅行結婚,這不僅能飽覽沿路風光,又可陶冶情操。

應邀參加婚禮這樣一項高雅的活動,言談舉止不能失去應有的風度。

參加婚禮,服裝除整潔漂亮之外,不能喧賓奪主。言談要吉言相賀,忌諱之詞絕對避免,舉止要得體,不過分。

向新婚夫婦贈送禮物,如果你與新婚夫婦關係很好,可以直言相商,送他們需要的東西,這不算失禮,因為送禮的不是你一個人,若送重複或主人不感興趣的東西,便不能物盡其用。贈送禮物的最佳時機應是得到夫妻邀請後正式婚禮前,把禮物帶到正式婚禮上,會給主人帶來許多不便。

婚姻是人生大事,婚禮令人終生難忘,希望年輕的朋友,為自己選擇一個既幸福快樂、文明高雅,又難以忘懷的婚禮儀式。

怎樣籌辦及參加葬禮?

由於宗教的習慣,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其喪葬的儀式各有所異,這裏僅介紹一般性喪葬活動。

在我國,現在一般以開追悼會的形式悼念死者。追悼會可以在遺體所在的地方開,也可以在殯儀館開,還可以自設靈堂等。程序較簡單,有如下幾項:奏哀樂主持人講話;由身份高的人宣讀悼詞;來賓代表發言;三鞠躬、默哀;看望親屬,表示安慰,在哀樂聲中結束。如果在出喪前的祭奠儀式上,還可以有獻花一項,最後在哀樂聲中出喪。

出席葬禮,應提前入場,一般都應著深色衣服,戴黑袖紗,胸前戴一朵紙紮白花。

某一國家的元首及政府髙級官員逝世,一般是在該國駐外大使館或大使官邸進行吊唁。吊唁廳內安放遺像,吊唁者麵對遺像低頭默哀,在簽字簿上簽字,然後告辭。

對於具有社會地位的著名人士逝世,要在報紙上發出訃告,登載訃告時有下列幾項:死者的姓名、年齡,死亡的時間、地點,死因,死者對社會做出的貢獻及曾受過的獎勵等。

社交場合應怎樣相互介紹?

介紹是一切社交活動的開始,是社交中重要的一環。在社交場合,一定會遇到陌生人,要想互相認識,必須通過介紹。介紹時,可視當時場合、人員的不同情況,分為自我介紹、為他人介紹,對其做法也有規定。

介紹的場合和氣氛應該是自然的、輕鬆愉快的,正式場合下的介紹規矩,可讓你舉止高雅,以免因為你的無知或粗心而使氣氛尷尬。

自我介紹,是指在宴會、招待會、舞會或集會上,周圍的人多有不認識時,應主動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姓名和身份。介紹時,態度要謙虛,介紹的語言不能言過其實,否則把自我介紹變成自我誇耀,易引起人們的反感,所以語言一定要簡練。

在較為正式的場合,為他人介紹時,作為介紹人,你的儀態應從容大方,表情略帶微笑,語言清晰、得當,還要清楚地記住一些介紹原則:把男士介紹給女士;把職位低的人介紹給職位高的人;把年輕人介紹給年長者;把未婚者介紹給已婚者;把與自己關係密切的介紹給與自己關係疏遠的人。介紹時先向雙方打個招呼是必要的,不要上來就直呼其名,比如:“請允許我來介紹一下”或“趙總,讓我來介紹一下”,“來和張科長見個麵”,“李小姐,我來給你介紹一位朋友”。在介紹的過程中,先提到某人的名字是對他的一種尊重。對介紹的順序也有例外的時候,如果你介紹男女相識,女的歲,男的歲,則應將她介紹給這位先生,以示尊敬長者之意。因此在一般性社交場合,如在商界,一定按約定俗成來決定把誰介紹給誰,不必盲目遵守清規戒律,而軍隊和外交界則必須嚴格遵守。另外,為別人介紹時,你的語言忌冗長,除姓名、身份外可簡單說明雙方相見的目的。介紹時,不應把不必要的情況也介紹出來,以炫耀自己對別人的了解,這對雙方都是不禮貌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介紹男女青年互相認識,作為介紹人,介紹了雙方的名字和工作單位後,不要馬上離開,要把他們的特殊興趣愛好向對方講清,以引導雙方進行交談後,方可借故離開。

被介紹的雙方,應微笑著目視對方,道聲“您好!”點頭示意或主動伸出手,與對方握手。當介紹人向你介紹對方時,一定要設法記住對方的姓名,至少要記住姓。當你再見到他時,稱出他的名字來,對方一定很高興;當你忘了對方的姓名時,切忌再去詢問本人,而應側麵了解一下。在非正式場合,比如男女青年們在一起聚會,則不必拘泥禮節,應以自然、輕鬆、愉快為宗旨,不必講究介紹的順序。

通過介紹,新的友誼形成了,新的朋友結識了,新的信息得到了,穩定良好的人際關係開始了。

怎樣握手?

握手是交往中最常見最普通的禮節。人們在見麵、告別、祝賀、感謝、相互鼓勵、久別重逢、贈送禮品時都用握手來表達你對對方的感情和態度。

握手時,應麵帶微笑,目視對方;用右手,把手掌伸開,四指並攏,握住對方的右手;握手時的輕重與鬆緊要根據情況而定,不輕不重讓對方覺得貼著手就可以了。如果握得太緊,力度太大,時間又長,會使人覺得不自然,尤其與女性握手時,捏痛了對方是不禮貌的。但隻用手指輕輕碰對方手一下,顯得敷衍了事或態度冷淡,也是缺乏禮貌的表現。在美國、日本等國家,輕輕無力的握手常被人理解為無誠意,尤其是與政界人士打交道要特別注意這一點。老朋友久別重逢時,長時間緊緊地握住對方的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初次見麵的朋友,你卻偏偏雙手握住緊緊不放,隻顧熱情地說話,卻是令人生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