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財務指標的審計(1 / 1)

財務指標是根據財務報表中有關數據計算出來,用以衡量、分析、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收益能力的經濟指標。審計人員必須根據規定的指標內容、計算方法對報表中體現的主要財務指標的真實性、正確性進行審查,對企業的經營成果、經濟效益作出評價。

一、資產負債表中主要財務指標審計

1.流動比率

又稱營運資金比率。它是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的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表明了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一般認為流動比率保持2:1的標準為宜。審計時應根據行業特點、營業周期、流動資產的構成等分析其流動性,做出恰當的評價。

2.速動比率

它是企業的流動資產減去存貨的差額與流動負債的比率。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是衡量企業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用於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一般情況下,速動比率采用1:1的標準為妥,若大於1,則說明償債資金較充分。審計時,應結合企業具體情況,做出客觀的評價。

3.資產負債率

它是企業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之間的比率。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該指標表明資產的總額中有多少是由債權人提供的,它反映了企業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和企業的償債能力。通常資產負債率低比較好,比率過高,說明負債過多,風險較大。

4.應收賬款周轉率

它是銷售收入淨額對應收賬款平均餘額的比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淨額÷應收賬款平均餘額

該指標反映應收賬款的流動程度。一般認為應收賬款的平均收轉期太長對資金周轉不利,說明應收賬款管理不善。

5.存貨周轉率

它是銷貨成本與平均存貨之比。

存貨周轉率=銷貨成本÷平均存貨

該指標用以衡量銷售能力和存貨之比是否恰當。正常情況下,存貨周轉率越高,表明管理水平越高,獲利增多;比率較低,表示銷路不暢,存貨積壓,應設法改善經營管理。

6.所有者權益比率

它是企業自有資本與資產總額之間的比率。

所有者權益比率=所有者權益總額÷資產總額

該指標表示企業的全部營運資金中有多少屬於投資者提供的。比率越高,表示企業資本結構的合理、安全,債權人權益也越有保障。

7.資本負債比

它是企業負債總額與所有者權益之間的比率。

資本負債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

該指標表明企業結構的穩固和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比率低,則表示企業自有資本較多,償債能力強。

二、利潤表中主要財務指標審計

1.銷售淨利潤率

它是銷售淨利潤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率。

銷售淨利潤率=銷售淨利潤÷主營業務收入

它反映企業最終體現的獲利水平,其比率越高,則企業獲利能力越強,經濟效益越好。

2.成本費用利潤率

它是淨利潤與成本費用之比。

成本費用利潤率=淨利潤÷成本費用總額

它反映企業費用成本與淨利潤的比率關係,審計中,應分析其比率關係,督促企業降低成本、節約開支、提高經濟效益。

3.資產報酬率

又稱資產收益率。它是以投資報酬為基礎來分析企業的獲利能力。

資產報酬率=(稅前利潤+利息支出)÷資產平均總額

該指標反映了企業運用全部資本所帶來的收益。應根據該指標分析企業的獲利能力,比率越高,表明經濟效益越好。

4.資本收益率

又稱投資報酬率。它是稅後利潤與所有者權益的比率。

資本收益率=稅後利潤額÷所有者權益總額

它是以投資報酬為基礎來分析企業獲利能力的指標,反映投入資本所獲的利潤。

審計人員應通過上述財務指標的審計,全麵了解、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對企業做出全麵、恰當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