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利潤表的審計(2 / 3)

2.營業外收入完整性的審查

此項審查可采用審閱法和複算法,按製度規定進行查核,如:

固定資產盤盈淨收益是指盤盈固定資產的重置價值減去估計折舊後的差額。審查工作應在判斷重估和估計折舊的合理性的基礎上進行複算並與有關賬戶核對。

出售固定資產淨收益是指轉讓或變賣固定資產的價款收入減去清理費用後的淨收入與固定資產賬麵淨值的差額。審查時可審閱“固定資產清理明細賬”、相關貨幣資金賬戶及有關記賬憑證,核對數額的完整性。

對罰款收入和教育費附加返還款則須通過審閱、核對“營業外收入明細賬”及有關原始憑證,並予以證實。

3.營業外收入賬務處理準確性的審查

營業外收入在“營業外收入”賬戶(按收入項目設明細賬)進行核算。審查時,按不同收入項目將“營業外收入明細賬”分別與“銀行存款”、“待處理財產損益”、“固定資產清理”、“應付賬款”等賬戶進行核對,查明入賬是否及時,有無錯記、漏記、多記等情況。同時也要檢查“營業外收入”賬戶是否留有餘額。

(三)營業外支出的審查

1.營業外支出合規性、合法性的審查

按照財務製度規定,營業外支出包括固定資產盤虧、報廢、毀損和出售淨損失、非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職工子弟學校經費、非常損失、公益救濟性捐贈、賠償金、違約金等。

由於營業外支出抵減當期利潤,在實踐中違反營業外支出範圍,擅自增加項目,提高開支標準,截留利潤的現象比較常見,故應作重點進行審查。在營業外支出中常見的錯誤和弊端有:

①在處理固定資產的淨損失中列入了應由產品成本、固定資產購建成本負擔的費用;

②將屬於製造費用的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混入營業外支出;在非常損失中列入了因自然災害而停產一個月以上的未使用機器設備所計提的折舊費用和應由保險公司支付的賠償金;

③在職工子弟學校經費和技工學校經費中混入了擴建校舍、購置固定資產及學生自理費用,虛列教職工人數及學生班級和人數,以虛增開支;

④將請客送禮、遊覽支出假擬名義列入營業外支出等。

此外,還應注意審查各項營業外支出是否經由有關部門審核批準。

2.營業外支出準確性的審查

通過審閱並核對“營業外支出明細賬”及有關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查明有無違反下列規定的情況:

①盤虧固定資產淨損失應為固定資產原價扣除累計折舊、過失人及保險公司賠償金後的差額;

②固定資產毀損、報廢的淨損失應為固定資產變價收入減去清理費用(如有保險公司或過失人賠償也應扣除)後的差額與固定資產賬麵淨值的差額;

③非常損失應為因自然災害造成的各項資產的淨損失(扣除其殘值及保險公司賠償金),以及由此造成的停工損失和善後清理費用。

3.營業外支出賬務處理審查

企業發生的營業外支出在“營業外支出”賬戶(按支出項目設明細賬)進行核算。審計人員通過將該賬戶與其他相關賬戶(如“固定資產清理”、“待處理財產損益”、“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等)相對照,並審閱有關記賬憑證、原始憑證,查明有關業務是否及時、正確地計入有關賬戶,金額是否準確,期末是否全部結轉“本年利潤”賬戶。

(四)所得稅的審查

1.所得稅征收範圍的審查

所得稅暫行條例規定:企業所得稅的征收範圍是在我國境內,除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以外的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審計時應以該暫行條例為依據,結合構成企業利潤總額的各項收入、成本、費用以及應納稅所得的審查,檢查企業對所得稅征收範圍的執行情況。

2.所得稅計稅依據的審查

納稅人的應納所得稅按應納稅所得額計算。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總收入減去準予扣除項目後的餘額為其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一般以會計核算資料的利潤總額,即稅前會計利潤為基礎來計算確定應納稅所得額。當會計處理方法同國家有關稅法的規定不一致時,應在稅前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進行調整,計算確定應納稅所得額。目前的納稅調整項目主要是永久性差異(由於稅前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計算口徑不同而產生的差異)和時間性差異(由於某些收入和支出項目計入稅前會計利潤的時間和計入納稅所得的時間不一致而產生的差異)。即:

納稅所得=利潤總額±稅前會計利潤調整項目金額

審查中對下列問題應給予必要的關注:

①對於在會計處理中計入營業外支出的違法經營的罰款支出、被沒收財物損失、各種稅收滯納金、罰金和罰款支出、非公益救濟性捐贈、各種非廣告性質的讚助支出等,未按稅法規定核算的在計算納稅所得時應予調增;

②對於在會計處理中計入費用或營業外支出,但按稅法規定其中超出規定範圍和標準部分應當調增納稅所得的在計算納稅所得時應予調增。如: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高於按金融機構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數額部分;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高於規定計提比例的部分;公益、救濟性捐贈支出超過當年納稅所得3%的部分;業務招待費超過企業財務製度規定標準的部分等等;

③購買國債的利息收入應調整減少納稅所得;

④按財務製度中對於某一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可以在連續5年內用稅前利潤彌補的規定,彌補虧損部分應調減納稅所得;

⑤從聯營企業分得的稅後利潤可以抵繳所得稅,對於未調減者要進行調減;對於本企業所得稅率高於聯營企業,但未按規定計算補繳所得稅者,應進行計算和補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