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銀行存款和長期、短期借款,要經過清查核實,取得銀行出具的對賬單和對未達賬項調節相符的書麵證據,才能證實其實際存在。
(3)往來款項,包括應收、應付的票據和賬款,要經過發函詢證來加以證實。
(4)長期投資的債券、股票或其他長期投資、長期負債的應付債券和其他長期負債,都要以書麵憑證或有價證券的實物清點記錄,作為審計證據以證實其存在。
(5)所有者投入的股本或實收資本,要通過檢查公司的章程、協議、合同及其驗資報告和有關賬目來取得審計證據;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應通過檢查股東會決議及有關項目來取得審計證據。
如果已經完成全麵的財務審計,此時隻需要對上述審計證據進行複查和評價。
2.檢查會計原則的遵循性
資產負債表中另一個需要證實的主要問題,是資產和負債項目所列數額是否正確。而這種正確性除了核算技術問題以外,還常常受企業領導人或財務主管人采用的財務決策的影響。例如,為了實現企業的盈利目標,固定資產折舊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某些費用的攤銷亦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另外,也可能由於會計人員業務水平所局限,核算的方式、方法不規範。為了保證資產、負債所列數額的正確性,有關資產和負債的計量和確認必須符合一定的要求,這些計量和確認的要求包含在國家頒布的一般會計準則之中,審查資產負債表的有關項目必須據此進行檢查。
(1)一貫性原則。資產項目的會計處理,如折舊、存貨計價等,具有多種方法可供采用,但一經采用,不應隨意變更,前後期應保持一致,具有連續性。如因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變化發生變更的,應在報表的附注中加以說明,並列明變更對資產數額的影響。
(2)實際成本計價原則。資產、負債項目都要按照實際成本計價,除國家另有規定者外,不能調整其賬麵價值。在對資產負債表進行審查時應注意是否有任意調整,或未按實際成本計價的情況。
(3)穩健性原則。對於資產類下的應收賬款等項目,應檢查是否已設置壞賬準備等備抵項目,以防止因壞賬損失過多對資產與損益發生過大影響;對於存貨計價在價格變動較大時或固定資產折舊在技術進步較快時,也應采用適當的方法,檢查資產價值的真實性,防止企業損益不實。
(4)重要性原則。對當期財務狀況發生重要影響的事項,如一年內到期的長期投資或長期負債等,是否按規定在表中單獨反映。
3.報表編製準確性和編製方法合規性的審查
審計人員應結合使用審閱法和核對法,對資產負債表的格式和編製方法進行審查,以保證該表格式、項目排列、項目內容,以及各項目數額的填製方法符合企業會計製度的規定,對所發現的異常情況或疑點作進一步檢查。
4.報表所列主要指標可信性的審查
資產負債表中許多指標對於分析企業財務狀況是非常重要的,因而也需要驗證其可信性,從而表明其有效性。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特點,各個企業采用的指標並不完全相同。(有關財務指標審計見本章第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