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南塵悲唱梁甫吟,北石妙解訪寒錄(3 / 3)

說著在石桌上攤開一張羊皮地圖,但見其上標明了武林中各門各派的方位。軒轅恪一一指明,說道:“請看這裏,東起長白山采參派,過終南山道教,平涼府崆峒派,西夏駱駝幫,昆侖派,大理乞藍教,再看中原武林,這些是川蜀各個散幫散教,此乃潯州五行教,這些是以浙江括蒼府為首的江湖十府,這些是淮南蕭家各分舵,這是洞庭湖阮氏,這是南海群島上的數個海幫,另加山東靈山島是你天一教的老巢。這江湖中大大小小的幫派分布全部在此。”

陳南塵聽他說罷,問道:“不知莊主有何指教?”

軒轅恪道:“你可知在靖康之亂前,中原武林各個幫派曾聚在一起結過盟約,推出一位盟主?”

陳南塵搖了搖頭,說道:“實不相瞞,這江湖中事我多有不知。”

軒轅恪道:“此人姓方,說起來與天一教淵源甚深。”

陳南塵道:“莫非是方臘?”

軒轅恪點頭道:“正是,想當年方臘起義,是何等豪氣幹雲,天一教舉教反宋,可惜最終卻引來傾覆之禍。”

陳南塵道:“我師父是天一教二當家,那方臘便是教主了?”

軒轅恪搖頭道:“你說錯了,傳言天一教教主並非中土人士,此人是個武學奇才,行事神秘隱晦,無人知其來曆。隻是傳聞此人在方臘起義之前就死了,傳此人死前曾與方臘徹夜長談,深為其誌向所感,遂命天一教傾力相助。說起來,天一教名聲大盛也是在方臘起義之時,所以世人多以方臘為天一教教主,其實不然。”

陳南塵點了點頭,心想:“師父從未提及教主之事,似乎對此諱莫如深。”

軒轅恪道:“適才說到結盟之事,方臘被推舉為中原武林盟主,號令眾多英雄豪傑起義,不想卻以失敗告終,天一教隨之傾覆,盟約便散,後又逢靖康之亂,江湖各路更像一盤散沙,至今無人收拾。”

陳南塵問道:“你意欲何為?”

軒轅恪笑了笑,說道:“這天下,是逐鹿者的遊戲,時勢造英雄,卻又舍我其誰?”

陳南塵看了看地圖,問道:“莊主想要一統江湖,可即便成了武林盟主,號令天下便又如何?”

軒轅恪看向陳南塵,說道:“陳兄,我敬你是條英雄,不願有所隱瞞。想我軒轅恪空活三十載,所拜師父與我有血海深仇,所交朋友盡是幸人之失的烏合之眾,半生受盡欺淩,一事無成,空有一番雄心壯誌,卻無處施展。如今時機成熟,必要有一番作為,才不枉這半生苟活,況且我大仇未報,必要手刃了袁子厚這老賊才肯罷休。”

陳南塵聽他如此說,心中竟起了一種惺惺相惜之情,他向軒轅恪抱了抱拳,說道:“軒轅兄坦誠相待,我雖有心助你,隻是……”

軒轅恪擺了擺手,說道:“你莫急於回絕,我欲統一中原武林,雖有私心,卻也是有利無弊的。我朝對金委曲求全,這金人的野心何止於我朝的半壁江山,若是中原武林結成盟約,待金兵再度南犯時也可以合力抗金,豈非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陳南塵想起風天罡在靈山島上的囑咐,心道:“當時師父知我不願反宋,便囑咐我日後帶領天一教抗擊金兵,師父心中想著報仇,他這樣說,想必隻是想讓我先答應接手天一教,再以我身上的寒毒壓製我反宋,舉教抗金雖是師父權宜之計的托詞,想來卻是天一教最好的出路。”

軒轅恪見他不說話,因問道:“陳兄以為如何?”

陳南塵回過神來,說道:“軒轅兄,你想促成中原武林結盟,這樣你便是盟主?”

軒轅恪道:“有何不可?潯州五行教現在已是個空殼,洞庭湖阮氏家族和南海群島的海幫自會聽我號令,陳兄與括蒼府少當家和探梅蕭七是八拜之交,說服十府結盟不是難事,蕭家雖有些棘手,我也有把握叫蕭家數個分舵聽我號令。隻是這蜀中散落的九個幫派費些氣力。我欲前往川蜀說服蜀中九派結盟,還望陳兄能助我一臂之力。”

陳南塵想了想:“師父執意要反宋,我時日無多,若是在死之前能夠促成此事,便可阻止師父。”當下說道:“好!我答應助你,隻是有個條件。”

軒轅恪一怔,不想他竟答應的如此利落,忙道:“但說無妨。”

陳南塵道:“蜀中一行,還望軒轅兄不要殺人。”

軒轅恪笑了笑,說道:“殺人並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我軒轅恪的名聲雖不太好,卻也一言九鼎,我答應你便是。”

陳南塵點了點頭,說道:“我尚有些事情未辦,還請軒轅兄寬限些時日,待我辦完這幾件事自會去找你。”

軒轅恪道:“好,你我約在明年端午,於江陵相會,我們走水路入川,如何?”

陳南塵說道:“如此甚好。”

軒轅恪道:“到時你去到江陵,我的人自會帶你來見我。”

陳南塵起身說道:“好!我定當赴約,便先告辭!”

軒轅恪抱拳道:“青山不改,綠水長流,請多保重!”

陳南塵走出林子,那黑衣人手持一個金匣子跟了上來,說道:“陳大俠,我們莊主說這裏的東西你會用上,還請收下。”陳南塵接過金匣子,打開一看,見裏麵放著一塊墨色腰牌,中間刻著一個“恪”字,那腰牌下還墊著幾塊金條。陳南塵收下盒子,也不多言,隻道了聲多謝,騎上馬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