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相識(1 / 3)

晨起天色略顯陰沉,有家丁來請示是否還要出門,君淑抬頭望了望天,又低頭思索了一下道:“還是去吧,每人備一件鬥篷和蓑衣,這個時侯災民更需要幫助。”

當君淑等人帶著滿滿五大箱的糧食衣物趕到寧縣境內時,天已淅淅瀝瀝地滴起雨來。

這是最靠近蘇州城的一個小村莊,淒涼破敗的境況與城內的繁華喧鬧有極大反差,君淑撐傘走下馬車,入目的是泥濘的小路和殘舊的茅草屋。

她提起綢裙走到最近的一戶農家,輕輕扣了幾下木欄門,半響無人應聲。一名家丁走到她身邊衝屋內喊道:“請問家裏有沒有人呀?”依然無人答話,於是他們又轉到另幾人戶家,情況依舊如此。直到叩響了第六戶人家的木門,才見到一名老嫗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來到門前,打開門後問她“姑娘您有什麼事嗎?”

她連忙扶住老人那搖搖欲墜的身子說:“婆婆,我們是外鄉人,路過此地見到這裏人民遭了澇災生活困苦,便想來問問您有什麼需要幫忙的,順便給你們帶來了些救急的糧食和衣物。”

“姑娘你們真是好心人,快請進屋裏去吧,隻是鄉下地方簡陋不堪,怕汙了小姐的衣裳。”老婆婆感激得握住君淑的手道。

“婆婆您快別這麼說。”說著和小翠一人一邊扶住老人走回屋裏,見到屋內的情景隻能用家徒四壁來形容。

扶老人上炕後讓她坐躺著,君淑吩咐小翠去取一碗水來,然後摸摸老人的頭道:“婆婆,您有一點發燒,而且剛扶您進來時,我摸著您手上的脈象非常虛弱。我粗通醫術,覺得您是營養不足導致的氣血兩虧。不知您家裏是否還有其他人可以照顧您?”

“有、有,兒子、兒媳還有一個小孫子。”這時小翠端了一碗水進來,君淑接過說:“那就好,來婆婆您先把水喝了,一會我會要家丁給您留下一袋米和一些銀兩,等您的兒子兒媳回來後叫他們去給您買一些補品,過幾天您就可以下床了。”

等老婆婆喝完後君淑又接著道:“對了,婆婆您的兒子他們去哪裏了?還有剛才我們也去敲了另幾家的門,好像都沒有人在家的樣子,不知大家都去哪了?”

老人抓住君淑的手激動的說:“姑娘真是太謝謝您了,我想我們的苦日子快熬出頭了,遇到了姑娘這樣的貴人,朝廷又派人來給各家分糧。現在大夥都趕到村東晾場去領糧了,要不是老婦人我走不動路,我也會去看看的。”

“是嗎?朝廷終於派人來賑災了。婆婆您快躺下休息吧,隻要朝廷來了人,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從老婆婆家出來,小翠抬頭看看還在飄雨的天問:“小姐,我們怎麼辦,還去扣門嗎?”

“不,我們也去村東晾場,把東西直接交給負責的官兵,這樣也快速平均些。”當他們的馬車頂著紛紛細雨接近晾場時,透過薄薄的雨幕,君淑遠遠地就望見場中央搭起了一個大帳,帳子前麵有幾排衣衫襤褸的災民在排隊領糧,他們雖然一個個麵容枯黃憔悴,但都眼含興奮麵露歡笑,一副歡天喜地的樣子,幾個孩童更是圍著晾場又跳又笑的追逐嬉戲,顯然這些官兵給他們絕望的生活帶來了莫大的希望。發糧的士兵也是人人麵帶微笑,親切而又不失嚴肅的忙碌著。

而這整個晾場最顯眼的,就屬那個坐在士兵後麵一臉俊帥笑容白袍飛揚的少年,隻見他手搖紫玉描金扇,時不時地指手說上幾句,看似在指揮那些人,就不知道他手裏那扇子,在這大雨天裏在扇些什麼了?

宇文早就瞧見了那幾輛浩浩蕩蕩招招搖搖冒雨而來的豪華馬車,當他看見君淑那纖細柔美的身影,秀秀氣氣斯斯文文地從馬車上走下來時,頓時眸中閃滿了興味,嘴角不由得揚到了鼻尖。他三兩步走過去,望著君淑那張映在花傘下的俏臉,故作困惑地講:“這位小姐,這裏偏僻簡陋雨大多災,不知你有什麼事會來此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