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後藏遊曆(5)(1 / 3)

在這段路上可以看到山腳下的上亞東鄉。不久出現一個路口,路牌顯示直走即通往亞東,右轉是小道通到下麵的鄉裏。偏偏路口處站著一位藏族阿媽,佝僂著脊背,臉上爬滿皺紋,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顯得形單影隻。見到我過來,不由分說卻徑直指著右邊的小路。我沒在意,以狹隘的小男子主義思維猜測她可能是下麵某家旅店的老板什麼的,正在招攬客人,就直著走了。走了才知道,原來主路塌方施工已經半年以上,路爛得很,機動車根本無法通行,我是單車最後才湊巧得以勉強推過。幾日後坐長途車返回時才知道施工期間所有車輛都繞行向右轉的那條小路。想必她是自告奮勇為過往司機指路的。真的很感激、很感動。

我們再把注意力集中到這條完全被地震震成爛天津麻花的可怕山路。當時我還沒走過川藏線,尚且沒有比較的對象,即使是衝到了亞東也沒把這段爛路當回事,後來才意識到令人聞風喪膽的通麥天險跟它比起來那都是小巫見大巫了。四周的山就像一口大鍋,道路就在鍋的一側圍著上亞東打轉,同時慢慢下降。沿途到處都是塌方落下來的土石,護欄一概消失,有些地方一整條車道都不知道掉哪去了,很是驚悚,貼著山崖才勉強推過。偏偏正下著小雨,土路又變“水泥”路,很考驗我的越野技術。雖說最後這一段是個陡下坡,但絕對不容易,速度也快不起來,整到最後到處都是飛濺的爛泥,我頗有抓狂的感覺。

後來總算把這口鍋繞完了,回到那條湍急的河水邊,繼續狂下。由於不再是懸崖路,這段路沒有塌方,速度快了起來,我不由得大鬆一口氣。又過了不多不少的時間,路牌顯示亞東縣城到了,我一口氣衝了進去。

就這樣,我又一次把單車運到了一個詭異的地方。

大家看一看亞東在西藏的位置就知道了,亞東絕對是個詭地方,竟然還遍布原始森林!從地圖上看,亞東像一隻楔子一樣伸入印度、不丹兩個國家中間,距離孟加拉國的直線距離也就兩百公裏的樣子,是中印最重要的陸路通道和邊貿通道(邊貿通道一共也沒幾個,口岸一個沒有,別看中印邊境線很長,那大多數都是閉塞的高山)。十三世、十四世達賴喇嘛都曾經從這裏逃往印度,英軍也是從這裏侵入西藏。隻要再翻過乃堆拉山口,便是一望無際的東印度大平原了,由此可直達印度洋。清朝後期,駐藏官員要想上任,絕對不會吃飽了撐的走今天的什麼川藏線,而會坐船到印度再從亞東進西藏。

日後將有鐵路將拉薩、日喀則、亞東連接起來,並將中國鐵路網與印度鐵路網相連,構成直達印度洋、南亞地區的戰略通道。未來的亞東,將以一個嶄新的麵貌呈現在世人麵前。

亞東也絕對是西藏的另類,縣城所在地下司馬鎮海拔才3000米,水聲隆隆的亞東河穿城而過,兩邊山上都是茂密的森林,山頂終日雲霧繚繞,受西南季風的影響,還多雨。一路上我見過的所有人都說,亞東“氣候宜人”。

但是我怎麼就覺得越往亞東越冷呢!離開拉薩後我真的再沒覺得冷,即使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甘巴拉山口和卡若拉山口,但今天最後這10公裏凍得那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能套的都給套在身上了。本以為到了低海拔地區要有平原反應什麼的,結果呆了一晚上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也許是還不夠低,我相信日後到成都的時候一定會醉氧的。

感覺亞東縣位置挺危險的,擠吧在並不寬敞的河穀裏,萬一下個大雨有個泥石流什麼的就可能把全縣給埋了,跟兩年前的舟曲一個下場那就慘了,我可就再也見不到大上海的霓虹燈了。實際上不大可能,因為與甘南不同,亞東周邊的山上全是森林,水土流失就像是天方夜譚。不過去年亞東還真發生過6.8級地震,直接導致公路多處被毀,無數房屋坍塌,直到現在我仍然可以在縣城的山坡上看到不少深藍色的救災帳篷,帳篷的主人一定經曆過不堪回首的日子。

封閉的邊境

8月8日。

突然意識到今天是舟曲泥石流2周年紀念日。猶記得去年和前年此日,我恰恰都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連續幾天早起,今天終於睡了個爽。計劃在亞東好好休整兩天,感受一下這個西藏高原氣候最宜人的邊陲小城的魅力。

我很想去中印交界處的乃堆拉山口看看,其實也沒什麼目的,純粹是好奇,好像能眺望一下印度的小村莊智商就能更上一層樓似的。打聽得知我的邊境通行證對於乃堆拉山口不頂用,因為山口歸部隊管理,他們也無可奈何,要過去的話需要得到部隊的許可。於是我先去了亞東縣的部隊上,準備辦個通行證。這個部隊當地人簡稱六團,看大門的班長告訴我要先去縣政府開個證明,然後再來部隊辦證。

我果真進了縣政府,就在後麵一條小街的盡頭。進去以後我陳述了自己的意願,然後管事的就瞄了我一眼,告訴我說我是旅遊的,不是因公什麼的,要去旅遊局開證明,就這樣一下子把皮球踢給了我聞所未聞的旅遊局。我也沒有辦法,作為百姓,沒有一星半點的力量或者是關係那就自認倒黴吧。剛走出大門,又被他們叫了回去,原來管事的昨天傍晚恰好看到我冒雨騎車開進亞東縣,很是佩服,剛才就在猶豫,終於還是理智戰勝了官樣程序,說覺得我“不像是壞人”,於是破例給我開了個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