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莊子〉真偽書》一九二六年六月初刊於北京樸社出版的《古史辯》第一冊下編。
論《莊子》真偽書
頡剛先生:
今本《莊子》三十三篇,思想跟文章前後不一致,說它不全是莊先生個人的著作,自然是對的。但像蘇老大疑心《盜蹠》、《漁父》、《讓王》、《說劍》這幾篇靠不住,拿它們太對不起孔二先生做理由,這卻是不能成立的。在那位“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的劉老三排了道子,走到山東,請孔二先生的鬼魂吃牛肉以前,尤其是在董道士奏請那位“文成將軍跟五利將軍的信士弟子”劉徹“定孔教為國教”以前,孔二先生的徒子徒孫雖然布滿天下,可是他老人家的地位實在跟墨老爹、莊先生這班人是平等的,墨、莊諸公不讚成他的見解,向他開開玩笑,說幾句尖刻俏皮的話來挖苦他,本不算什麼一回事;不像董道士以後,誰要敢對他瞪一瞪眼,挺一挺胸,馬上會有人來把你揪到“兩觀”之下,“嚓”地一聲,腦袋瓜兒就得跟脖梗子告別了也。所以,說《墨子?非儒》不像《兼愛》,《莊子?盜蹠》不像《齊物論》,若相信《兼愛》跟《齊物論》是墨、莊兩公的大著,則《非儒》跟《盜蹠》便不是他們倆的大著,這樣說法是可以的。(據我看來,《盜蹠》的思想跟《胠篋》實在不差什麼,跟《老子》第十八、十九兩章也很相同,不過他說得更淋漓盡致罷了。)但即使如此,還是不能斷定他們倆沒有糟蹋過孔二先生。有人說,《莊子》的《內篇》最精深,《外篇》便遠不及《內篇》了,《雜篇》則尤為淺薄。這話也不可靠。即如《雜篇》中之《天下》,真是一篇極精博的“晚周思想總論”,雖然這不見得是莊先生親筆寫的。
您前年給我的信論《老子》跟道家極精辟。關於《莊子》真偽問題,我希望你也賜教一二。
玄同。一九二五,八,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