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3 / 3)

此外還有就草書而稍稍改變者,亦可歸入此類,如——

有,草作,變作,

稱,草作,變作稱,

當,草作,變作當,

賢,草作,變作。

(3)將多筆畫的字僅寫它的一部分者,如——

聲作聲,寶作寶,條作條,雖作雖,虧作虧,獨作獨。

(4)將全字中多筆畫的一部分用很簡單的幾筆替代者,如——

觀作觀,鳳作鳳,劉作劉,邊作邊,辦作辦,蘭作蘭。

(5)采用古體者,如——

禮作禮,處作處,從作從,雲作雲。

(6)將音符改用少筆畫的字者,如——

遠作遠,燈作燈,覆作覄,遷作遷,墳作墳,襖作襖。

(7)別造一個簡體者,如——

衆作,竈作灶,戴作,響作響。

(8)假借他字者,如——

義借乂,薑借薑,驚借京,乾借幹,幾借幾,舅舊借舊(即臼字)。

這種通行於平民社會的簡體字,在明清以降,今日以前,都是用在賬簿、當票、藥方、小說、唱本……上麵,所謂“不登大雅之堂”者。我們現在應該將它竭力推行,正式應用於教育上、文藝上,以及一切學術上、政治上。

我們不認它是現行漢字的破體,認它為現行漢字的改良之體。正如我們對於白話文學一樣,不認它是比古文淺鄙的通俗文學,認它是比古文進化的優美文學。我們對於已通行簡體字,固然應該盡量采用。如其尚可再減,便將它再減。但已通行的簡體字,字數很不多,我們應該根據上列的八種方法,大大的添造簡體字。我覺得那八種方法,都很適用;但我們若為求速成、求易行起見,則利用舊簡體比創造新簡體更為適宜。我主張現在添造簡體字,應該多用(2)(5)(8)諸法、少用(1)(3)(4)(6)(7)諸法。務使常用的數千字,除那筆畫本來很少的以外,個個字都把它減省一下子。

我希望本會中製定這種簡體字,由教育部頒行,要求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大書店製造銅模鉛字,從學校教科書首先改用,次及於新書新報。以後重印古書,也應該一律改用簡體字。若有人懷疑於重印古書不可改用,則我有說以解其惑。那曆來被尊為聖人製作的《五經》,原本都是殷周古篆,因為曆代字體的變遷,由古篆而改用秦篆、隸書、楷書,以至現在印刷用的“宋體字”,從前的人那樣尊古、那樣尊聖、那樣尊《經》,對於這種改用,也從沒有提出抗議;難道現在再改用一次簡體字,我們這樣不尊古、不尊聖、不尊《經》的人反有提出抗議的必要嗎?最古的《經典》都可改用,則較後的書籍更不用說了。況且應該重印的古書一定是在今後學術界教育界中有參考之必要的書,我們為學者便利起見,當然應該用那時通行的簡體字印刷。若要保存古本的麵目,則現在的刻本如是其多,將來的圖書館和博物館中到處可以保存。我想將來要看現在書本的麵目,一定比現在要看唐寫本宋元版本的麵目要容易得多。總之簡體字通行以後,大家都隻須認識簡體字,那時對於現行的多筆畫字,正如現在看古篆一樣,除了專門研究文字學的人是不必認識它的。至於摩挲古本書籍,那更是不甚重要的事了。

我們為減殺今後學術界、教育界的文字障礙起見,希望大家注意這個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