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漢字革命(3)(2 / 3)

為和世界文化不隔膜計,為補救國語的貧乏計,我以為非無限製的采納外國的詞兒並且直寫原字不可。但用此法,則漢字又是一種障礙物。因為被采納的外國詞兒,都是用羅馬字母拚成的,和這四四方方的漢字很難融合。將來日本的詞兒,也有應采納的。但采納它,便應該依它的原音讀為ㄧㄛㄎㄛㄒㄚ、ㄇㄚㄗㄇㄛㄙㄛ、ㄎㄧㄇㄛㄋㄛ,日本雖借用漢字,而別有讀音;依原音讀,也隻有用羅馬字母拚音之一法。例如橫濱、鬆本、著物,應該讀原音,不可依國音讀為ㄏㄥㄅㄧㄣ、ㄙㄨㄥㄅㄣ、ㄓㄛㄨ;但如此,便須照他們的羅馬字母拚法寫作Yokohama、matsumoto、Kimono。要是保留了漢字,則外國原字總難無限製的輸入——雖然我們竭力提倡寫漢字的文章中間盡可夾雜許多外國字,而且那“音譯”和“意譯”的魔鬼一定常常要來作祟。反過來說,假如國語改用羅馬字母式的字母拚音,則此等采用外國原字,不但沒有妨礙,而且覺得非如此不可。不但“音譯”沒有這回事(除非有癡人會把Bolsheviki的音譯“布爾什維克”五個字,再依國音譯為Puershihweike),即“意譯”也不能成為事實了(若有將Bolsheviki的意譯“過激黨”三個字再依國音譯為Kuochitong的人,這人也就迂拙得太可笑了)。

所以若承認中國應該和世界文化不隔膜,應該設法補救國語貧乏的缺陷,而主張無限製的采納外國的詞兒並且直寫原字到國語中來,則非將國語改用羅馬字母式的字母拚音不可。——這便是我主張“漢字之根本改革的根本改革”的理由。

這個理由現在說明白了,則“僅僅‘再進一步’還是不能滿足”的理由可以不用詳說了。簡單一句話,就是“注音字母雖然是改革過了的漢字,雖然是拚音的字母,但和世界的字母——羅馬字母式的字母——還隔了一層”。至於注音

字母自身尚有不甚美滿之點:如草體還不甚簡便,如結合韻母拘牽明清以來的等韻說而有不密合的拚法之類,雖然也可以算作“不能滿足”的理由,但這還不甚重要,因為可以設法改良的。

(5)

假如有人問我道:既然國語的拚音字母要和用羅馬字母拚音的外國詞兒相融合,則何妨直接采納二十六個羅馬字母呢?何以又要主張采用“羅馬字母式的字母”呢?畢竟你所謂“羅馬字母式的字母”是怎樣一種字母呢?

答道:不直用二十六個羅馬字母的原故,因為它的音不夠。但它的形式是很適用的,所以要采用“羅馬字母式的字母”。我所謂“羅馬字母式的字母”,就是“國際音標(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我以為羅馬字母有三個大劣點:

(1)音太缺乏如國音的兀、ㄕ等音都沒有。

(2)音有重複如有ku,又有q;有ks,又有x。

(3)音無定讀如u母,英讀ㄧㄡ,法讀ㄩ,德讀ㄨ;ㄕ音,英作sh,法作ch,德作sch。

但它又有兩個大優點:

(1)易寫。

(2)美觀。

還有一層,它已經通行於全世界了。現在的歐洲文字不待論。凡不用羅馬字母的文字,如希臘,如印度,如日本,它們的語音要通於世界,也都是用羅馬字母表示的。羅馬字母的勢力既如此偉大,我們采用它,自然是最便利、最適宜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