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興的將領姚詳舍棄三城,向南逃往大蘇。赫連派將領將平東鹿奕在路上截擊,抓獲姚詳,把他的軍隊全都俘虜。姚詳抓回來後,赫連勃勃責罵並殺死了他。
同年,赫連勃勃率領三萬騎兵攻打安定,和姚興的將領楊佛嵩在青石北原交戰,打敗楊佛嵩,他的四萬五千軍士投降,繳獲二萬匹戰馬。到東鄉進攻姚興的將領黨智隆,黨智隆投降,赫連勃勃任命他為光祿勳,把三千多戶遷徙到貳城。姚興的鎮北參軍王買德來投奔。
赫連勃勃對王買德說:“朕是大禹的後裔,世代居住在北方。祖宗有光輝業績,常常與漢魏為敵國。中期不強大,受製於人。朕不才,不能繼承發揚先輩的功業,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現在將要應運興起,恢複大禹的偉業,你認為怎麼樣?”王買德說:“自從皇晉失去綱紀,政權南移,群雄對峙,人人懷有問鼎的雄心,何況陛下累世積德,在北方世代繼承前王的事業,神明威武超過漢皇,謀略超過魏祖,卻不在上天開啟之際建成大業嗎?現在後秦國政雖然衰敗,但是藩鎮還穩固,很希望陛下積蓄力量等待機會,詳備後再行動。”赫連勃勃很讚賞他,任命他為軍師中郎將。
義熙九年(413年),赫連勃勃在境內實行大赦,改年號為鳳翔。任用叱幹阿利兼領將作大匠,征發嶺北十萬胡人、漢人,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修築都城,名曰統萬城(今陝西靖邊北)。赫連勃勃自己說道:“朕正要統一天下,統治萬邦,可以用統萬作名稱。”
叱幹阿利生性特別工巧,然而殘忍刻暴,竟以塵土修築城牆,如果錐子能插入一寸,就殺修築的工匠一並築入牆中。赫連勃勃把叱幹阿利看作是忠誠,所以把修建都城的任務交給他。又製造五兵器械,更是極為精銳。做成以後呈送上來,一定有送命的工匠:弓箭射不進鍾甲的,就殺死做弓的人;如果射進去,就殺死製造鏜甲的匠人。
又製造百煉鋼刀,上麵做了一個龍雀大環,號稱“大夏龍雀”,在刀背上鑄刻銘文說:“古代的銳利兵器,有吳楚的湛盧。大夏的龍雀寶刀,名冠帝都。可以用來安撫遠方,可以用來懷柔逃亡者。就像風吹小草,威力懾服九州。”世人非常珍愛這把刀。再用銅鑄成大鼓,那些飛廉、翁仲、銅駝、龍獸之頰,都用黃金來裝飾,列在宮殿之前。一共殺了數千名工匠,因此器物無不精美華麗。
後來,赫連勃勃與群臣商議討伐西秦。王買德勸諫說:“聖賢君主用兵打仗,用德來訓導人,而不凶惡。而且西秦是我們的友好國家,剛遭受大喪,如果現在攻打他,這難道是所謂的順理而行,感應祥和之氣的道理嗎?如果憑恃軍隊強大,趁別人大喪的災難去攻打,匹夫也羞恥做這種事情,何況皇帝呢!”赫連勃勃說:“很好,要是沒有愛卿,朕豈能聽得到這些話!”
同年,赫連勃勃下書說:“朕的祖先,從北遷到幽朔,改姓為姒氏,因為語言和中原不一樣,所以隨母氏姓劉。兒子隨母親的姓,不合乎禮。古人氏族沒有常規,有的是用出生地作氏,有的是用祖父的稱號作氏。朕準備根據義理改姓。帝王,是上天之子,這就是說美好顯赫實際上和上天連在一起,現在就改姓叫赫連氏,希望能和上天的意願相同,長久地享有無盡的吉慶。
是上天之尊,不能讓旁出的宗族共同擁有,不是嫡係子孫的,都用鐵伐作氏,希望朕的宗族子孫像鐵那樣剛強銳利,都能攻伐別人。”赫連勃勃立妻子梁氏為王後,兒子赫連璝為太子,封兒子赫連延為陽平公,赫連昌為太原公,赫連倫為酒泉公,赫連定為平原公,赫連滿為河南公,赫連安為中山公。
赫連勃勃又到杏城去攻打姚興的將領姚逵。二十天後,攻克杏城,俘獲姚逵和他的部將姚大用、姚安和、姚利仆、尹敵等人,活埋兩萬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