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李樹生:《平涼西寺誌》,甘肅民族出版社,2007年。
[27]白友濤:《盤根草——城市現代化背景下的回族社區》,寧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
[28]勉維霖:《中國回族伊斯蘭宗教製度概論》,寧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
[29]〔英〕埃德蒙·利奇著,盧德平譯:《文化與交流》,華夏出版社,1991年。
[30]〔德〕N·盧曼著,餘瑞先等譯:《社會的經濟》,人民出版社,2008年。
[31]〔英〕維克多·特納著,黃劍波等譯:《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32]〔法〕AJ·格雷馬斯著,徐偉民譯:《符號學與社會科學》,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年。
[33](清)李贄:《續焚書》(卷四)中華書局,1975年。
[34]彭兆榮:《人類學儀式的理論與實踐》,民族出版社,2007年。
[35](清)仇巨川輯,陳憲猷動校注:《羊城古鈔》,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
[36]李健彪:《西安回族與清真寺》,三秦出版社,2004年。
二、期刊報紙類
[1]薑濤:《中國曆史上的人口觀:從“人多為福”到“人多則窮”》,北京日報,2010-11-26。
[2]薑濤:《古代生育觀念一瞥》,南國都市報,2011-3-25。
[3]張勃:《祈孕≠祈子說——兼及民眾的生育觀》,回族研究,2004(3)。
[4]張勃:《紅蓋頭功能解析》,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4(9)。
[5]白曉萍:《清江中下遊土家踩生》,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2(1)。
[6]淩青:《人生第一禮:洗三朝》,長江日報,2006(2)。
[7]馬尚林:《四川回族婚姻習俗述略》,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2)。
[8]馬新芳:《陝西西安回族婚禮》,中國民族報,2000(1)。
[9]崔吉成:《哭泣的文化人類學——韓國、日本、中國的比較民俗研究》,開放時代,2005(6)。
[10]禹虹、李德寬:《場景、分類與符號轉換:回族油香的人類學闡釋》,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1(2)。
[11]羅涼昭:《四川回族喪葬習俗特點》,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