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醫者答疑(3 / 3)

對一些上了學的孩子來說,應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特別是成績的壓力,家長正確的引導教育很重要。特別提醒的是,不要因為孩子的學業影響了正常的睡眠時間。

避免給孩子在視覺與心理上的刺激,養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便可以讓孩子的磨牙習慣慢慢消失。

2.喂養習慣的問題:

(1)臨睡前的進食。這點本書已經反複說過幾次,特別是嬰幼兒,我是不主張在睡前給孩子喂食的。一是讓孩子吃些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對孩子的胃腸道是一個很大的損傷,二是在睡前給孩子進食,會刺激大腦的相應部位,通過神經引起咀嚼肌持續收縮,便出現了磨牙;三是,睡前進食還讓孩子的尿液增多,睡眠更差,更增加了孩子磨牙的頻率。

(2)日常的喂養習慣差,孩子的胃腸功能不好。這點就表現在平時家長們的喂養上麵了,本書已經詳細說過家長的喂養問題。所謂“三分治,七分養”,“七分養”本身就說明了喂養的重要性。孩子喂養得不好,缺乏維生素,體內鈣磷等代謝的紊亂,即中醫說的“疳積”等現象,都會引起孩子夜間的磨牙。

從這點看來,磨牙也是胃腸功能不好表現出來的一個信號,如果你的孩子經常磨牙,你就要反思下,你的孩子是不是胃腸功能出現了問題,更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喂養出現了問題。這裏順便再提下喂養問題的重要性。

在臨床見到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孩子過來看病:一個6歲,一個3歲,兩個都說是腹痛。兩個這麼巧腹痛,而且兩個體檢都沒有問題,也沒有腹瀉等症狀。那麼我便開始做出臨床分析:第一個原因可能是家長的日常喂養問題:兩個小孩子都是出自一個家長的手中,應該來說,生活習慣與進食方麵都應該大體相同。因此推測他們一起腹痛很大程度出現在這個喂養環節上;第二個原因也就是我在腹痛那個章節說的——“虛”。可能一個孩子撒謊了,另外一個孩子則是真實腹痛。於是我便從這兩方麵下手分析孩子的腹痛:先問兩個孩子上學的情況(逃避上學是孩子以生病作為借口的最普遍原因)。家長回答說,他們腹痛一般都發生在放學,特別是回家在冰箱裏取出冰凍東西吃後。正是這一句話,我便很輕鬆發現這兩個孩子腹痛的根本原因是日常喂養習慣出現了問題。

後來細問,這兩兄弟日常就是無節製地吃冰凍食品,包括可樂、蛋糕、雪糕等等。隻見這兩個小孩臉色發青,舌苔一派脾虛之症狀,本身脾胃已經虛寒,又怎麼能夠每天抵擋得住這些冰冷的食品呢?胃腸功能紊亂,怎麼會不鬧肚子疼呢?

這便是重要的喂養問題。其實,作為醫者,能夠在臨床上給患兒做到的真的很少,而且我們治療的都是已經發病的孩子,我們盡可能地去幫助孩子恢複,盡可能地扭轉孩子病情往逆證發展的趨勢,除此之外,我們能夠幫助的已經不多了。孩子的生病許多都是喂養問題與生活問題引起的,中醫認為,治療“已病”患者的醫生,是“下工”,“下工”就是一般的醫生;能“治未病”的醫者才是“上工”,即是高明的醫生。什麼叫做“治未病”,就是疾病在發生之前,通過各種手段把它扼殺在繈褓之中,不讓它“顯山露水”。孩子的疾病許多都是因為喂養出了問題,出現了“未病”到“已病”的過程,如果你能夠把住孩子的喂養關,把孩子許多“已病”在“未病”期間就扼殺掉,家長就是“上工”,才是“上工”。這本書,希望家長們看了後,能夠有意識地讓自己成為治療孩子的“上工”吧。

(3)腸內寄生蟲病。前麵已經提到過,腸內寄生蟲病,尤其腸蛔蟲病,也會引起孩子的夜間磨牙。這個多發生在農村的孩子身上,由於周圍環境的原因,蟲卵進入孩子體內的機會比較大。如果兩歲以上的孩子出現臉黃、頭發稀疏、瘦小、夜間磨牙頻繁等症狀,那麼就給孩子常規驅蟲吧。

以上便是磨牙常見的原因,有生活習慣與喂養習慣方麵,家長們就此“對症下藥”,便可以讓孩子的夜間磨牙慢慢消失。另外對於夜間習慣性磨牙的孩子,家長更要在喂養方麵注意,可能孩子的胃腸功能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如果磨牙問題反複得不到解決,那麼就到醫院就診吧。

22.發熱可以吃飯嗎?

這個問題一些年輕的家長看到會很奇怪,如果我沒有接觸過臨床也會如此。但是接觸臨床以後,許多老一輩的家長都會跟好奇地問到這個問題:醫生,發熱可以吃飯嗎?問得多了,我才慢慢明白個中的原因。

原來,許多老一輩的家長們成長在物質緊缺的時代,那時候的糧食顯得異常珍貴,米飯更不在話下。如果家裏有人生病發熱,這如有“黃金”的米飯是不給吃的,因為怕珍貴的米飯吃進去,病人身體吸收不了,白白浪費了。於是,這種發熱不能吃飯的說法便流傳下來,許多年輕一輩的家長也順勢繼承了這個思想,孩子一發熱就不給他吃米飯。

這個說法無疑是不正確的,孩子在發熱時期,能量消耗更大,身體需要的營養更多,平時以米食為主的孩子,這時斷然不要隨意停掉他的正常飲食,特別是鬧著想吃飯的孩子。米飯之中的營養物質,對疾病的恢複也大有裨益。說孩子身體吸收不了,這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

這也在側麵反應了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不同時期,不同時代,養育孩子也應該有所不同,改變舊時不正確的育兒觀念,與時俱進,這才是重點。

23.孩子經常病或者大病之後,怎麼來調理?

這個問題也是臨床常接觸到的。孩子的體質後天調節不可避免。難養型的孩子特別如此,身體就像“天氣風向標”,稍有冷暖,便開始生病,而且纏綿難愈。而大病一場後的孩子,正氣已傷,身體素質開始“走下坡路”,如何恢複體質,確實很重要。就如何調理問題,我提出分別從運動、藥物以及食品三方麵來說:

(1)運動。有氧運動對於一個孩子體質的加強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讓孩子多運動,多接觸大自然,多呼吸有氧空氣,多看綠色植物,對於身體的發育大有裨益。本書已經在不同場合詳細說到了,孩子最佳的三項運動:跑步、遊泳以及跳繩。這三項運動可選其一、二或者三項全選。既可以增高又可以恢複並強壯孩子的體質。

(2)藥物保健。一般來說,經常病或者大病後的孩子,身體底子薄,脾胃虛弱,身體正氣不能形成一個強大的“屏障”去抵製外界“邪氣”的侵襲。所以聞風流涕,遇寒感冒等。這在中醫上看是一種“衛外不固”的表現,需要提高身體的正氣。臨床上也經常遇見這樣的孩子,在家長的要求下,我一般會提供一個藥物保健,就是上麵所說的玉屏風散加減,進行長期調理,多有效果。

(3)補品。孩子的身體弱,家長總是非常擔心,並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補一補,市場上的保健藥品與食品汗牛充棟,可最令人擔心的是,一些補品長期吃後,會讓孩子“催熟”得快,即是造成性早熟。一旦造成性早熟,對孩子的身高以及身心發育都會有很大影響。因此,補品需要慎吃。這裏,推薦一種補品,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孩子適當服用。那便是——燕窩。燕窩是名貴食品,但有潤肺燥、滋腎陰、補虛損的功效,能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有助於抵抗傷風、咳嗽和感冒等。燕窩養陰、潤燥、益氣、補中的效果不錯,也就適合一些大病或者經常病的孩子服用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補品雖好,都需慎重。隻有正常飲食均衡,才是調補孩子體質最好的方案。

運動為中心,生活習慣與日常喂養為兩個基本點,其他的方法多為輔助,這才是增強孩子體質的重要思想。

24.哮喘能否根治?長期吸入糖皮質激素對生長發育有什麼影響?

哮喘能否根治?是許多患兒家屬谘詢最多的問題。一般而言,醫學上不說“根治”,大多數哮喘起病於3歲前,如果經過早期、規範、長期的治療,大多數兒童哮喘都可以達到完全控製。

目前,臨床上最為常用也最為有效地控製哮喘是用糖皮質激素的吸入療法。特別是用於急性發作期。這時,問題便來了,許多家長詢問,對患兒用激素,會不會對生長發育造成什麼重大的影響?

如果在醫生指導下長期規範地吸入低、中劑量的糖皮質治療哮喘一般不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有部分由於哮喘反複發作導致生長發育落後的孩子在哮喘控製後生長發育速度能恢複正常。

25.哮喘患兒家長在日常生活之中要注意什麼?

首先要說明一點便是:哮喘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氣管炎性疾病,需要患兒在家堅持較長期的治療,單純依靠到醫院接受醫護人員的治療難以有效地預防和控製病情,任何一種治療護理措施都需要患兒家長的配合。

哮喘除了臨床控製以外,日常的管理也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家長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重視哮喘兒童的心理與性格養成:

因哮喘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氣管炎性疾病,情緒激動可以誘發或加重哮喘,反複的哮喘發作可能導致患兒的學習、運動、與同齡人的交往等方麵受到影響,家長及患兒的情緒受到困擾,哮喘患兒可能出現一係列的心理問題如:抑鬱情緒、焦慮障礙、分離焦慮、兒童社會功能障礙等。

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心理成長環境,特別是體現在其所處的環境和教育方麵,尤為重要。作為家長,需要做到這些:

①避免夫妻不和,夫妻語言與肢體上的衝突,都可能誘發孩子哮喘。

②建立融洽和諧的家庭氣氛,與孩子一起樹立控製哮喘的信心,更好地配合醫生的治療。

③勿給孩子溺愛、過於保護的家庭教育方式。

2.重視孩子的成長環境

(1)讓孩子避開常見的哮喘過敏源:

誘發哮喘的主要過敏原有:室塵、蟎蟲、真菌、蟑螂等,家裏的地毯、寵物的皮屑、枕頭、空調、毛絨玩具都是這些過敏源的滋生地,因此,家裏最好不要鋪地毯和養寵物,經常清洗和更換枕頭,經常清洗空調和玩具,避開過敏源。

①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防止並減少蟎蟲的繁殖和真菌生長,盡量減少室內過敏源的種類和數量。

②家具力求簡單潔淨:盡量使用幹淨的舊家具,以免油漆、黏合劑等化學氣味誘發哮喘,減少使用纖維墊充的家具,避免患兒接觸毛絨玩具。臥室內不鋪地毯,盡量使用新棉花製作的被褥、床墊,家長最好每周用熱水洗滌床單並曬幹。

③保持家居環境幹淨整潔,避免室內出現如“殺蟲劑、化妝品”等刺激性或有揮發性氣味的物品。

④減少孩子接觸花粉的機會,以免花粉誘發哮喘。

⑤給孩子一個無煙的環境。

被動吸煙是引發兒童哮喘的危險因素,煙草中的尼古丁、煙焦油、一氧化碳、氫氰酸等物質能夠成為致敏源和刺激物,引發哮喘。因此,應該讓哮喘兒童遠離吸煙場所,給孩子一個無煙的家。

3.重視孩子的運動鍛煉

鼓勵患兒在哮喘緩解期做適當的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選擇適宜的體育運動項目,如遊泳(使用不含氯氣的泳池)、慢跑、散步、騎自行車等,活動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並注意調節情緒,避免大笑、大哭、大喊等過度通氣活動。需要注意的是,切忌大幅度高運動量、過激過烈的運動,否則會弄巧成拙,誘發孩子哮喘發生。

4.日常飲食需選擇

食物是誘發哮喘的常見因素,其嬰幼兒發生率高於成人。常見導致過敏的食物有:牛奶、雞蛋、蝦、蟹、魚類、小麥、花生和大豆,有研究顯示牛乳喂養或食用大豆蛋白較母乳喂養在兒童時期更易發生喘息性疾病。飲食過甜或過鹹可引發哮喘發作,甚至巧克力、冷飲、西紅柿、食物中的添加劑(防腐劑、調味品、色素、甜味劑)等等也可誘發哮喘。

因此對青少年兒童應注意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及飲食結構的調整,飲食要保證各種營養素的充足平衡合理,避免食用油膩、過鹹、過甜、辛辣食品及可能導致哮喘發作的食物。

5.讓孩子做做天灸吧

天灸是以中醫辯證論治和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利用對皮膚有刺激的藥物敷貼於穴位或患處,使皮膚充血、發泡,對疾病起到“外惹內效”之功的一種外治法。藥物由表及裏,循經內達髒腑,能夠調節氣血陰陽,攝養陽氣以溫肺化痰定喘、健脾補腎納氣,達到內病外治的功效。

天灸背

天灸內關天突穴天灸足三裏

孩子髒器輕靈,生長發育快,天灸作為“治未病”的一種,針對日常的哮喘治療,有著良好效果。

我們在選擇天灸治療之時,在辨證基礎上,會著重選取以下幾個穴位,作為“套餐”式的體質調節。

這幾對穴位便是:“定喘、肺俞、脾俞、腎俞、足三裏”。

下麵先說兩點病因:氣與痰。

上文已說到,哮喘多為過敏體質所致,特別是過敏性鼻炎,咳嗽反複發作,多為肺氣虛所致。肺氣虛,人體的對外“防禦”功能出現了障礙,病邪便容易入侵,人體便開始多病,而且肺處於人體上部,更容易受外邪影響。

我們知道,養肺氣,更需要養脾氣,脾氣為化生水穀精氣之根本,人體所需之“營養物質”需靠其供養,脾氣盛,肺氣則盛;腎氣則為一身氣之根本。中醫認為,五髒六腑皆可以咳嗽,而“咳嗽”根本的原因是:“氣機”不暢所致,因此,把“氣”理順了,咳嗽自然會痊愈。

天灸在治療哮喘緩解期有著良好的效果,治療哮喘的原則是控製哮喘的再次發作。因此,哮喘在發作期控製後,進入緩解期之時,便是中醫治療的最佳時期。

“宿痰”是引發哮喘的主要病因,我們在哮喘未再次發作之時,針對的目標便是“痰”。“痰”的祛除有許多途徑:可以通過排痰、化痰、祛痰等等。

“脾”為生痰之器,“肺”為儲痰之器。看到這裏,我們就知道,如果“脾”與“肺”都不好,那麼就擁有無形或者有形的“痰”源源不斷地在身體內部產生。所謂病疾,一方麵是外邪的侵入,另外一方麵便是自身髒器功能發生了改變。讓“脾”與“肺”正常運轉起來,便是關鍵。

同時要說明的兩點是:一、這裏的“痰”可以理解為我們看得見的“有形”之痰,也可以理解成我們看不見的“無形”之痰;二、哮喘多為久病,久病多虛,一般而言,這裏所說的“痰”多為寒痰。

我們選擇在最熱的天氣與最冷的天氣(三伏與三九天),用溫熱的藥物來“溫煦”機體,目的是增強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哮喘患兒,久病體多虛,“寒痰伏肺”(這裏也可以看成是一種病理產物),“溫暖”脾與肺,能夠增強髒腑的功能,這樣,“脾”則不再“生痰”,而肺也不再經常“存儲”痰液了。至於我們所說的腎,那麼便可以看作是人體的“太陽”,再用溫暖的“陽光”來照耀,不但髒器功能得到“溫煦”,而且能夠把已成的痰“溫化”了。這樣“痰”便無所遁形了。

說到這裏,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要用溫熱的天灸藥物,來對患兒進行溫陽治療了。

在哮喘患兒身上,我們著重針對的髒腑是“肺、脾、腎”,因此,我們不但在哮喘緩解期對患兒選擇以上穴位,我們還在此基礎上,選擇了“定喘、足三裏”,定喘穴對於已成咳嗽的患兒來,能夠有止咳的功效,能夠“理順”肺氣,減少咳嗽發生;至於“足三裏”,便是經典穴位了,起到健脾養胃之功,能夠大大加強健脾的效果。

這便是我們所選擇的天灸治療哮喘患兒的主要目的。

另外,再順便說下,時下天灸治療,逐步成為養生保健的一種方式。現在,一到天灸季節,開展了天灸的醫院便有大批的人群前去治療。其實,這也可以看作是當今養生保健之所需,並且天灸溫陽的效果也是適合不少人群的,包括艾灸治療。為什麼呢?

因為現在,我們的“衣食住行”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各種損害我們“陽氣”的生活習慣也不斷發生。

比如:處在夏季的我們,不少人一天都端坐在辦公室裏,出門則行走於各大商場、超市等地方,睡眠之所等等,全都冷氣伺候;我們經常喝著涼茶與冰箱裏麵生冷苦寒之物;不少女生甚至在冬天都穿著單薄的衣裳。我們的一年四季變得不再明顯,“陽氣”得不到更好的“補充”外,還在不斷地被“消耗”。

因此,現代人有不少是陽氣虛,而且存在不少因“陽虛”而引起或者沒有浮出“水麵”的疾病。故,天灸就像“陽氣加油站”,定時在特定的季節進行“加油”,方便又簡單,既解決了現代人喜歡方便又能保健的心理,又能從人體的整體機能上去調節,治療不少隱疾。

然而,天灸乃溫陽治療,並非人人都適合,人們也應該根據實際的耐受情況與體質情況進行選擇,不能盲目而從之。總結上述答疑,寫一寫家長最關心的兩個問題:

第一:小孩怎麼吃?

目前我國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們在兒童生長發育專科的臨床實踐中發現,營養不良的兒童仍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兒童的家長不懂得如何科學地喂養。大家不要以為吃得胖就營養好,營養過剩也是營養不良;不要以為吃得高級就營養好,不夠全麵、不夠均衡也會造成營養不良。下麵介紹一下兒童該如何科學地吃。

首先要選擇健康、營養豐富的食物。有的家長喜歡問小孩今天想吃什麼,以為喜歡吃的就會吃得多,吃得多營養就好,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如果讓全體兒童來一次投票,恐怕他們最喜歡吃的是麥當勞、最喜歡喝的是可樂。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能量,易引起肥胖,而對智力發展、身高生長十分重要的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卻含量不高,而且令小孩嘴巴越吃越刁,以後更難喂養。所以,家長們要自己決定讓小孩吃什麼,不要讓小孩決定。我們建議,可以吃多點豆漿、木耳、海魚、各種蔬菜、綠茶等;少吃煙熏類、醃製類、煎炸類食品等“垃圾食品”。而什麼叫做垃圾食品呢?它為什麼又那麼誘人呢?吃了又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下麵來詳細解答:

油炸類,燒烤類之中含有大量的抗癌物質,一些醃製的,膨化的食物和精加工的肉腸類食品之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等危害大的化學成分,還有一些食品加入了過量的人工添加劑,這些食物一旦進入人體,會造成巨大的潛在危害,這些便可以叫做“垃圾食品”了。

垃圾食品之所以吸引人,那是因為這類型的食品“口味”較重,對人的味覺產生強大刺激,人體一旦接受了這個刺激,也就無法再拒絕這種誘惑了。更為嚴重的是,許多油炸加工的食品之中,被人為地添加了不少香料、色素、調味劑等,這些化學製劑讓食物從外觀、口味上都無法讓人拒絕。更不用說嘴饞的小朋友了,一旦接觸了這類的食品,就像上了癮一般,無法自拔。

多吃這些食物,會對孩子的身體產生什麼影響呢?影響可大了。

1.高脂飲食會讓孩子導致肥胖,胰島素代謝異常,而且肥胖小孩體內脂肪過多,對神經細胞產生影響,損害孩子正在發育的神經通道,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必然會造成嚴重的損害。

2.影響身體發育。最為嚴重的是出現性早熟以及身高問題。性早熟往往是臨床上所見最多的。這些孩子性體征比普通孩子來得更早,身高的受限是他們來就診的最大原因。出現性早熟的孩子,身高會產生非常大的製約。

3.多病。孩子喜歡吃“垃圾食品”,甚至取代正常飲食,把這些不良食品作為主食。一旦家長不能滿足,便開始大哭大鬧,直到滿足願望為止。這就叫做食品“上癮”。這一類型的孩子,往往偏食、偏激、煩躁易鬧、大便幹結、不吃飯、睡眠差、喜歡咬人等。這些症狀的產生就是因為這些垃圾食品太過熱燥,孩子體內積熱太多,而且長期吃這種食品,體內營養不均衡,身體抵抗力差,多病,動輒高熱不退,常見的兩顆大扁桃體就像是口腔裏麵的“大燈籠”一樣,隨時火山爆發,化膿高熱。

如何讓孩子拒絕這種食物誘惑,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避開這些食物。有些家長會在孩子沒有接觸這些食物之前,在孩子的潛意識裏開始灌輸一種觀點:這些食物很難吃,而且吃了後,身體會不舒服。讓孩子從小有種意識,如果吃這些食物就像是有蟲子在肚裏咬一樣難受,這種善意的謊言,卻能夠幫助孩子在長身體的時候,拒絕不良食品的危害。

因此,讓孩子從小拒絕垃圾食品,這非常必要,讓孩子的飲食回歸到正常的軌道,對他們的智力、身高、體質等方麵都有很大的幫助。

如何把食物進行合理的搭配呢?

例如早餐,這是最容易不受重視的一環,不少家庭采用牛奶+雞蛋的單調的早餐方式,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如果早餐沒有穀類食品,像饅頭、麵條、稀飯等,就很容易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同樣,一天的食譜也不應是單調的,每天都應該包括穀物、肉類、蛋、奶、蔬果、豆類、油脂等組成部分。

另外,要注意定時進食,按實際情況控製食量。由於兒童零用錢多了,校門口的油炸點心及膨化食品往往成為學生常吃的零食,而不少家長采取遷就、放任的態度,導致孩子用餐無規律,或者厭正食;又有學生因為喜歡睡懶覺,造成經常不吃早餐。這些飲食習慣都不科學,應該養成一日三餐的良好規律,零食可以在飯後吃。胃口較好時可以適當增加食量,胃口不好時不要強迫進食,也不宜用零食代替。

下麵再提供一個飲食配方給家長們參考:

飲食配方隻供家長們參考,為保證小兒正常生長發育,必須講究科學喂養,即不僅要合理安排膳食,給予足夠而全麵的營養,而且要根據不同年齡及不同個體的脾胃功能及體質特點區別對待。

嬰兒的飲食:

(1)重視母乳。母乳是孩子出生後最重要的營養來源,有條件的母親都需要給出生後的孩子進行母乳喂養,母乳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而且擁有母親帶給的各種免疫力,孩子在哺乳階段,患病的幾率比不喝母乳的孩子少。臨床發現,沒有喂養母乳的孩子,疾病較多,孩子難帶,容易患疳積(即胃納差、睡眠差、生長緩慢、煩躁易鬧),而且喂養母乳的孩子,孩子易養,而且與母親的關係更為親密。

(2)增加輔食

嬰兒長至4個月以後,單純喂母乳已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了,所以需要給孩子增加輔食才能保證孩子的營養。

輔食添加的方法:

應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幹、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的原則。

添加輔食的順序:

①1-3個月:必要時可添加魚肝油,以補充維生素D。人工喂養者,可適當添加菜湯和果汁。

②4-6個月:嬰兒開始長牙,體內的貯存的鐵已耗盡,應補充含鐵豐富的食品。可添加米湯、米糊、稀粥、菜泥、蛋黃、魚泥等。

③7-9個月:可加饅頭片或餅幹,鍛煉咀嚼,促進牙的生長。還可添加粥、爛麵條、碎菜、豆腐、熟土豆、肝泥、肉泥等。

④10-12個月:可食爛飯、麵包、掛麵、帶餡的食品、碎菜、碎肉等。食品可逐漸多樣化。每日加喂1-2次,以逐漸替代母乳。

兒童的合理膳食:

首先是①以穀類為主食品,肉類為副食品;②以蔬菜、水果為輔助

兒童飲食要點:

六忌:

①忌偏食、挑食或者異食。偏食者未能得到成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抵抗力自然不足,疾病由此而生。過量飲食會加重肝、膽、胰等重要消化腺體的負擔,亦會引致腸胃不適、嘔吐及腹瀉等症狀。大部分的零食含有高脂肪、高鹽分、高糖分及經高溫精製,會加重肝、腎及腸胃的負膽,造成偏肥、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影響健康。

②忌營養過剩。

③忌五味太過。

④忌生冷不潔與高溫煎炸的食物。生冷不潔食品會破壞胃腸功能,讓脾胃更加虛弱。凡是這些食品都需要經過加熱後,保證在潔淨狀態方能夠食用;食物經高溫煎炸後,會變質及產生有毒物質,經常進食等同慢性中毒。此類食物令小孩燥熱,細菌容易入侵呼吸道,引致喉嚨發炎,感冒咳嗽、發燒等毛病。

⑤忌胃納過量。孩子飲食“七分飽”便已足夠。過分飽影響胃腸休息,從而運化功能減弱,排除廢物功能變差,導致孩子肥胖症發生。

⑥忌過度進補

小孩屬“純陽之體”,無須一定要進補。有些補品含有促進生殖發展的激素,過早及過量服用會令小孩性早熟,影響日後生理及心理的正常成長。進補太多補氣之品,氣有餘便是火,進補過度容易引起孩子反複發熱、大便秘結、脾氣暴躁等問題。

三少:

(1)少吃煎炸熱氣食品。

(2)少吃寒涼的食物。

寒涼食物(如雪糕、汽水冷飲)進食過量,會損傷脾胃,造成腹痛、嘔吐和泄瀉,胃口也會受到影響。

(3)少吃甜食。

多吃糖果等甜食會使牙齒脫鈣、軟化,容易發生齲齒,同時也會生痰生熱而傷脾胃;亦會影響食欲。

溫馨提示:

1.各大營養成分在飲食之中分布:

(1)蛋白質在蛋、奶、魚、肉、豆類、麥類、高粱中含量較高。

(2)脂肪在食油、肥肉、蛋黃中含量較高。

(3)糖類在米、麵等澱粉類食物中含量較高。

(4)維生素在蔬菜、水果類中含量較高;

(5)礦物質存在於食鹽、蔬菜、動物的骨骼及內髒中。

2.各類食品之中微量元素的重點分布:

(1)鋅:牡蠣、豬肝、魚類、高鋅雞蛋。

(2)鐵:豬紅、瘦肉、菠菜、貝類。

(3)銅:河蝦、牡蠣、內髒、水果。

(4)鈣:貝殼類、黃豆、牛乳、堅果。

(5)錳:大豆、茶葉、金銀花、玉竹。

第二個問題:孩子怎麼增高?

增高問題是一個大問題,有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長得更高一點,以後的就業問題、找對象問題等等,似乎都把身高問題引入準則,在不少媒體廣告不停地反複吹捧,各種書籍琳琅滿目地指導如何增高教育中可見,增高問題已經不僅僅成為了個人問題,也關乎到了社會問題。

家長的心情便很容易理解了。谘詢“點擊率”最高的便是孩子的身高,如何增高問題。特別是自己的孩子在班上“越來越落後”於同齡人,大人與小孩的心理都有一定的心理壓力,於是,求醫長身高,便成為了許多家長假期的首要任務。

增高分為先天與後天,先天即是遺傳問題,這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以後的身高,所以父母多高,一般可以計算孩子的遺傳身高多少,一般這樣計算:

男=(父身高+母身高)/2+65(+/-)3

女=(父身高+母身高)/2-65(+/-)3

其實兒童有兩個身高值。一個是骨齡值,那是生物的年齡,這最終決定了孩子的身高,而另外一個就是生活年齡,也就是我們常提到的年齡。

什麼叫做骨齡值呢?骨齡是骨骼年齡的簡稱,借助於骨骼在X光攝像中的特定圖像來確定。在了解人的骨齡情況時,通常要拍攝人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醫生通過X光片觀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橈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發育程度,來確定骨齡。

遺傳與後天因素都會影響決定骨齡,這個後天因素多由運動以及生活、喂養習慣進行改變。而提到一個如何避免孩子長得不高的非常關鍵的因素時,性早熟問題便是避不開的話題:

性早熟的臨床表現:女孩8歲、男孩9歲以前出現性發育征象,女孩表現為乳房發育,然後出現陰毛和外生殖器發育,最後初潮和腋毛出現。男孩則首先是睾丸容積增大,旋即陰囊皮膚變紅、薄,繼而陰莖增長、增粗,然後出現陰毛、腋毛、聲音低沉和胡須等成年男性體態特征。兒童第二性征出現的同時,常伴有身高和體重增長加速、骨骼成熟過快和骨骼提前融合,以致患兒在發病初期呈現生長過速,但最終身高反較常人矮小。

要想長得高,孩子定要避免性早熟的發生。如何去避免,如何在後天期間讓孩子無保留地衝向自己的遺傳身高,或者超過遺傳身高呢?我認為下麵幾點需要注意:

以下便是生活以及喂養習慣對身體增高的良性刺激。

一、季節生長的高峰期

在自然界,一年之中的五月份是動植物生長發育最為旺盛的季節,也是繁殖的效能高潮期,這說明了在五月份的氣候以及環境特點適宜生長發育。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當然也離不開這個規律。兒童作為生長發育的主體,當然擁有與自然界同樣的效能。什麼叫做“效能”,“效能”就是擁有高效的生長能力,也就是說,兒童在5月份生長發育的結果遠遠超過其他的月份。據研究,5月份確實是兒童生長的高峰,這時兒童體內的各種生長激素分泌增多,生長發育加快。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五月份的氣候特點也決定了兒童發育的高峰。中醫認為一年四季的規律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非常有道理。

冬天天氣寒冷,日照時間短,晝夜很長,睡眠時間長,就是潛藏能量的時候,兒童在這個時候,增加了更多的睡眠,目的是為夏天的生長積蓄更多的能量。再者,由於冬天嚴寒,孩子被包裹得嚴嚴實實,皮膚接觸陽光的幾率很少,生長速度較為緩慢。

春天是萬物生長,發芽的季節,但現在春天氣候的“倒春寒”情況多見,即是說,春天還帶著冬天的氣候,兒童依舊穿著厚厚的衣裳,而且晝夜溫差大,孩子在春天患上呼吸道感染幾率大,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生長發育。

而進入了五月份,全國大部分地區開始相繼進入夏季,大地回暖,氣溫升高,陽光溫暖適宜,人們開始除去多餘的衣裳,涉足更多的戶外運動,接受更多的日光照射。

五月份在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之中有兩個主要節氣更換:立夏(大約每年5月5日或6日)與小滿(大約每年5月21日或22日)

立夏,我國自古習慣以它作為夏季開始的日子。夏季則是“生長”的季節。立夏氣候特點是大地回暖,地氣上升,萬物繁茂。這段時間,生長繁衍最為旺盛。

小滿時節,我國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較豐滿和茂盛,小麥的籽粒逐漸飽滿。

小滿時節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節氣,大氣之中充滿了陽氣。人須多走在戶外,接受大自然的陽氣,小滿時節也被稱作是“陽氣的加油站”。這個節氣特別適宜老人與小孩。老人陽氣虛衰,除了藥補以外,就是接受大自然免費的“陽氣”,在太陽底下走走,不僅不會曬傷自己,還能讓身體的各個經脈接受“陽氣”的溫煦,陽氣是人一生之氣的根本,陽氣旺有助於老人的延年益壽。兒童也不例外,生長發育需要陽氣的推動,而且這個時間段的氣候適宜,孩子開始慢慢褪掉多餘的衣裳,皮膚接受了更多陽光照射,有利於生長。

而真正進入了炎熱的夏季,孩子出汗多,陽氣散發快,而且戶外多曬容易傷了皮膚,孩子因口渴、出汗等原因,多影響胃口,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生長的速度。

因此,五月份是長高的季節,孩子們需要多在戶外運動,多接受戶外的陽光照射,多進食有益營養的食品,讓身高在這個季節“毫無保留”地長出來吧。

這裏,你或許要提問:為什麼多曬陽光能夠讓孩子長得更快呢?

因為,曬太陽有助於兒童的生長發育。陽光中富含紅外線和紫外線,紅外線可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刺激骨髓造血;紫外線能殺滅皮膚和空氣中的細菌病毒,加速體內維生素D3的合成,改善血液中鈣、磷代謝,促進兒童生長發育,並能預防貧血和佝僂病。因此,應給兒童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以促進生長發育。曬太陽的時間,一般認為上午9點和下午4點左右較好,每天2小時即可。

以下便提出幾大生長套餐。如果家長們能夠遵循這幾大套餐,對孩子的身高便有著積極的幫助。

一、營養套餐

飲食上麵,關鍵便是有益的營養食品。注意是“有益”的。這裏再解釋下什麼叫做“有益”的食品。“有益”首先跟“無益”食品分開。“無益”食品,意思就是對孩子的生長發育無任何益處,甚至會造成危害的食品。什麼叫做無益食品,本書提到的“垃圾食品”,這些是無益食品,甚至是有害食品。這些高脂、高蛋白並添加了不少化學食品的東西,比如說:洋快餐、煎炸、煙熏等食品,許多含有大量的激素以及催化劑,不但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造成疾病頻繁,更會讓孩子過早出現性早熟等,嚴重影響了生長發育。

而“有益食品”也應該自行分類。我們必須清醒地對自己孩子的體質進行營養調配。正確分清孩子“受不了”的有益食品。什麼叫做“受不了”?比如說吃了這些東西,孩子會產生過敏反應,會出現疾病,就像本書提到的:不少扁桃體腫大的孩子,一喝老火靚湯便體溫上升,扁桃體化膿;一些以奶為主的孩子,久養之便成體內維生素嚴重缺乏,習慣性地腹瀉、生長緩慢;還有一些孩子,一進食海鮮便全身皮疹、哮喘發作等等。那麼作為家長的就需要把這些“有益食品”剔除在孩子的營養譜裏麵。注重喂養得有針對性,孩子的體質很重要。

一般來說,對於正常的孩子,能夠促進他們生長發育的“有益食品”,也就是在他們日常膳食之中可以適當增加的,分別是:雞、鴨、魚、肉、蝦、禽蛋、牛奶、豆類等富含蛋白質卵磷脂和賴氨酸的食物,這有利於兒童大腦的發育和身體的成長。此外,還應該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和動物肝髒,補充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礦物質,利於兒童的新陳代謝和骨骼的生長。

二、運動套餐

兒童多做運動,確實是促進身高增長的重要途經。家長要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適宜長高和健腦的體育活動,如踢毽子、跳繩、拔河、跳橡皮筋、藝術體操、單杠和各種球類運動。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保障骨、腦細胞得到充分的營養,並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使骨骼、肌肉、大腦發育得更好。

其中最有利於兒童身高的運動是:

(1)跳繩

(2)跑步

(3)遊泳

但兒童運動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疲勞運動。兒童的大腦與四肢都處在發育階段,需要用充足的睡眠來維持,如果大腦持續興奮,容易讓孩子的睡眠質量大受影響,會直接對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2.選擇安全運動,不要過激運動。運動過激容易讓孩子的骨骼受到外力的影響。近來醫院經常收治一些手足骨折的患兒,他們骨折的部位大體一樣,為什麼呢?因時下興滑板運動,許多6歲以下的孩子更為熱衷,於是,猶如“青枝”的骨骼,容易因為跌倒而骨折。這些運動並不適合小孩子,孩子的骨骼尚待發育,經不起太多的折斷以及磨損,這些問題家長必須引起重視。

3.注意運動時間與地點。我一般不主張孩子早上運動,因為:(1)孩子需要好的睡眠質量,特別是淩晨時分,孩子是進入深睡眠狀態之時的最佳時刻。此刻不宜讓孩子過早起床運動,從而打斷睡眠。(2)早上氣溫較低,大地霧氣以及濕氣過重,容易讓孩子感受太多寒氣與濕氣,容易著涼。(3)不宜早上在多樹林的環境之中運動,樹一個晚上沒有經過陽光的照射,大多都會代謝出過多的二氧化碳,因而早上是樹林之中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的時候。兒童與老人不適合在這個時間段裏麵運動,這會讓身體吸入過多的二氧化碳,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影響。一般來說,經曆了一天陽光照射後的下午,樹林之中的氧氣含量是最高的,也是最適合人們運動的,這個時間段讓兒童在裏麵跑跑,跳跳,無疑是最適合。(4)不要在日照非常強烈的時候運動,這不僅會造成皮膚損傷,而且出汗太多容易脫水或者中暑。(5)不能飽後運動。吃飽後運動,多發生在小孩子身上,他們的動作無處不在,而脾胃功能受損,胃腸功能紊亂就多發生在兒童飽後運動時期。這點需要家長注意,運動前不能過餓,多喝水,這才是讓孩子運動的最佳狀態。

這裏再提供一個運動處方,供家長們參考,記住一個原則:凡事都應該有一個“度”,讓你的孩子運動必須做到這個適“度”。

運動處方:時間:每天運動一次,飯前半小時進行。

步驟:

1.準備運動

(1)慢跑5分鍾,要求心率80—100次/分

(2)學校的廣播體操,要求心率100—120次/分

2.快速運動

(1)快速跳繩5分鍾,中間可休息2次,每次1分鍾,要求心率140—160次/分。

(2)勻快速跳繩5分鍾,中間可休息2次,每次1分鍾,要求心率120—140次/分。

3.放鬆運動

(1)慢跑5分鍾,要求心率100—120次/分。

(2)做牽拉操5分鍾。

三、睡眠套餐

本書已經在嬰幼兒保健之中詳細提到了睡眠的重要性,這裏再重申一次:為什麼熟睡能夠讓孩子長高呢?因為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是在熟睡後出現的,生長激素分泌多了,孩子的身高自然也會“高人一等”。所以,處於生長期的青少年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不要熬夜,保障每天9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否則會影響身高。另外,家長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而舒適的睡眠環境。

四、心情套餐

這裏已不再多提,心理問題也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但心理總是往往被家長所忽視。如果心理壓力大,長期抑鬱,生長發育也會受到影響。家長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和諧、文明、安靜的家庭環境,使孩子心情舒暢,使之健康成長。

最後,我需要提出的是,身高問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長得高與不高,不代表與智商相成正比,身體健康最為重要,家長們必須正視這個現象。不要不科學地給孩子亂補或者周轉於各大醫院求醫,更不要聽信太多無謂的廣告。讓孩子正確麵對自己的身高,努力培養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將來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才,我想這才是家長們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