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色較為蒼白,舌胖有齒痕,舌苔薄白而潤,容易出現精神萎靡,稍稍活動便氣喘不已,食欲不好,語聲無力,最為常見的就是容易拉肚子。
這類型的孩子在臨床上也很常見,一翻開小孩的既往病曆,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同一種病的治療,那便是從小腹瀉到大,每段時間都會腹瀉,繼續檢查,發現舌邊有齒痕,孩子不活躍,語聲小,懶得言語,連哭聲都小。這樣類型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懶言與易拉。3.陽虛質
在氣虛質的基礎上,經常四肢冰冷欠溫,小便清且多,夜尿頻繁,容易泄瀉。
陽虛質其實也是氣虛質的延續,也就是氣虛質的嚴重化。這類小孩為早產,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調理護理便顯得困難重重,病繁多,並纏綿痊愈。經常手腳冰冷,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哮喘等頻發。小孩也越養越小,像塊寶一樣捧在手心,精心護理,然而總難以避免多病的發生。這一類小孩的最大特點就是:多病與怕冷。4.陰虛質
形態消瘦,皮膚幹燥失去光澤,指甲色白,煩躁易鬧,不吃,不長,睡不寧,口舌容易生瘡。
各位家長們也應該看得出來,這不就是疳積的幾大症狀嗎?不吃,不長,煩躁易鬧,睡不寧。對,許多疳積的患兒多屬於這種體質。這些孩子平時就偏食或者不食,容易激怒,脾氣發起來有時比大人還大,還經常發,動輒就丟玩具,咬人。有些細看他的手指頭,經常被自己咬得不成樣子,晚上睡覺特別難哄,而且睡著經常易醒與出汗,這便是心肝火旺的特征了,下麵我還會從血氣方麵來講述這個疾病。
還有經常生病發熱,但是這一類孩子多由於是陰虛體質,本體素虛,即便發熱上火,火都多為虛熱,所以小孩用藥又不能太過寒涼,太多攻伐,不然容易傷了孩子的脾胃。
總而言之,陰虛質這一類小孩的最大特點就是:易鬧與易發熱。5.血淤質
煩躁,失眠多夢,麵唇紫黯,舌帶有紫色或舌邊有淤斑或者舌麵有淤點。對於這一類型的孩子,也多屬於難養型,先天稟賦差,出生多帶有先天性疾病,小孩不但體弱多病,而且異常難養。
這一類孩子的最大特點就是:多病與難養。6.痰濕質
體態肥胖,咳嗽痰多,舌質淡胖,或邊有齒痕。肥人多濕,許多肥胖的孩子都屬於這種體質,脾胃多濕,脾乃生痰之器,肺為存痰之器,所以體內痰多,一生病則咳嗽咳痰,身體抵抗力差,容易困倦乏力,大便稍稀。
這一類孩子最大特點就是:肥胖與痰盛。7.濕熱質
在痰濕質的基礎上,出現皮膚紅熱,口渴,小便黃,口臭,舌苔黃且膩等。8.氣鬱質
平常情緒憂鬱,沉默寡言,而對外界的輕微刺激即能引起較為強烈的情緒反應,易因精神情緒不舒出現胸脅悶脹、腹脹且常噯氣。9.特稟質
為西醫的特殊過敏性體質,有食物過敏、皮膚過敏——濕疹、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甚至是過敏性休克。嚴重影響到生命。
這一類的小孩子日常生活,家長需特別費神,對他的飲食習慣等都必須小心翼翼,以防過敏源引起孩子的過敏反應,而過敏源一般隱藏在空氣、水源、食物、藥物之中,家長時刻幫孩子排列一張表,什麼會引起過敏,然後避開。
回到過敏體質的兒童身上,過敏體質兒童一般擁有至少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伴隨疾病,分別是:過敏性鼻炎、哮喘、皮疹、腹瀉等。
除了關係到特稟質的先天原因外,我們再仔細分析內部原因,就可以發現一些規律。
1.哮喘。中醫也叫“喘證”,邪入肺經,引動伏痰、痰阻氣道,肺失宣肅,氣逆痰動,搏擊有聲,則發哮喘。主要原因便是,邪氣入裏,肺氣失去宣降,而引起氣逆,引發咳嗽伴喘。
2.過敏性鼻炎。中醫也叫鼻鼽。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指出:“肺氣通於鼻,其髒有冷,冷氣乘於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意思是,肺氣開竅於鼻,如果肺氣太弱,或寒氣太盛,侵襲於鼻,鼻之津液便不能自收,從而引起常年鼻涕連連。
3.皮疹。皮疹對患兒而言,多為濕疹,或皮膚容易過敏。中醫認為,肺主皮毛,關於毛發與皮膚的問題都跟肺有很大關係。如果肺氣太弱,衛外的功能受到阻礙,皮毛則為第一道屏障,不僅外邪容易穿過皮毛,進入髒腑,而且皮膚也容易因此而感受邪氣。
4.腹瀉。本書其實有了不少篇幅來講述腹瀉問題。許多患兒的腹瀉跟脾胃、大腸都息息相關,過敏性的腹瀉不僅跟飲食有關,而且跟體質更有很大關係。我們知道,肺與大腸相表裏,肺氣不通,下傳於大腸,往往造成腑氣不通。臨床發現,過敏體質的患兒不一定就是以腹瀉作為主症,他還可以伴隨著腹痛、便秘等的症狀。
以上分析,其實可以知道,對於過敏性體質的兒童而言,肺氣弱是主要的病因。因此,在治療與保健的過程中,提高孩子的肺氣,是減少以上症狀發生的主要途徑。
至於如何減少孩子的過敏性疾病的發作,我認為家長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增強體質。增強體質非常重要,先天的體質無法改變,那麼就改變後天的體質,讓強壯的身體築起一道堅實的“免疫屏障”吧。增強體質有幾種途徑。首先便是運動。
有氧以及定時定量的運動很有必要。運動能夠增強體質,提升患兒的肺氣,如讓小孩子經常跑步、跳繩、遊泳等,這些運動不但能增強孩子的體質,而且能幫助孩子長高,一舉兩得。
另外,運動必須在保暖的情況下進行,而且不能過猛過急,不然會誘發過敏性疾病的產生,比如說運動型哮喘等,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接著便是天灸以及食療等方麵的預防。我們醫院自開展天灸治療以來,幫助過許多過敏性體質的孩子。這種按季節進行貼藥的灸法,能大大提升孩子的肺氣,刺激機體免疫力,抵抗過敏源,增強體質,對於預防過敏性疾病的發生以及減少發作次數,效果顯著。
2.保暖。保暖對於一個過敏體質的孩子來說是必需的。上麵已經說到,如果寒氣從鼻、皮毛進入體內,都能夠引起肺的受冷,更加加重過敏症狀的發生。特別是在換季,空氣冷暖交替的時候,這些都會讓機體產生內源性改變,從而誘發哮喘與鼻炎等疾病的產生。讓孩子少接受寒氣,保護好孩子的肺氣以及增添保暖的衣物,都是必要的。一旦看見孩子流清涕,咳嗽等,這些信號都是在提醒你,可能孩子身體受涼了,需要及時保暖了。正如本書前麵所說,孩子晚上穿長衣褲睡覺,減少寒氣的入侵,早上寒氣重的時候,減少出門等方麵,這些都是同一道理。
3.避開過敏源。
避開過敏源。這段原文出自《內經》“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避”其實就是一種養生態度,我不適應它,我就“避”開它,以免它傷害我,這跟“我打不過它,我就跑開它”一樣是非常簡單的道理。用在這裏,便體現了一種養生智慧。什麼叫做“邪”,“邪”與“正”相反,“邪”就是不好的東西,歪曲的,非正道的東西。引申出來的意思,便是人之交往,往往會遇到歪曲之風,或遇到用心不純之友,這時,所采取的態度便是“避”,“回避”它,避免它傷害到自己。
用於醫學,“邪”也就是指不正之氣,各種損傷機體的病菌病毒等,盡量“避開”這些邪氣,以確保機體的健康。這種意識很重要。就如過敏性體質疾病,臨床所見不少擁有過敏體質的人,一旦接觸到了過敏源,比如花粉、沙塵之類時,便開始發病,全身紅疹抑或咳嗽、鼻水不止等。此時,用藥隻能是控製,最為關鍵一點便是“避”,認清它後,“避開”它,“避”開這些過敏源,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賊”,這字其實用得很形象,不能見光的,夜間行動的,齷齪地做壞事的,這些有趣地定義為“賊”,那麼“賊風”是什麼概念呢?“賊風”就是夜間行動的“風”。舉個例子,不少人一夜醒來,突然就感覺自己嘴歪了,眼睛閉不上了,麵部一側麻木了。這便是西醫所說的“麵神經麻痹”,為什麼會這樣,中醫解釋得很形象。“賊”隨“風”潛入夜,正中臉部,從而臉部“中風”。也就是說,睡覺之時,單側臉部受涼太過,“賊溜溜”的風進入了你的臉部,造成了中醫所說的“中風”。解決的辦法,也即是“避”,避開這些風,那麼就得注意保暖,關好門窗,避免“賊”進來破壞。
這裏所說的“賊”便是不經意發現的,充斥大氣之中的病毒、細菌以及各種過敏源。
過敏源的避免,是減少過敏性疾病發生的最重要方麵。一般而言,我們在醫院都會給前來就診的有過敏體質的孩子進行體檢,查清空氣中以及食物之中哪些容易引起孩子過敏的物質,從而在生活中有效地去避開這些物質。而對於沒有這種條件的孩子,家長心裏就必須有個“菜單”,那便是從“實踐”之中去總結經驗:哪些容易讓孩子吃了過敏的,不吃;哪些能夠讓孩子聞了過敏的,不聞;哪些讓孩子用了過敏的,不用。家長必須注意住房衛生,常洗衣被,常曬床單,減少微生物的滋生,盡量少養或者不養寵物,減少有花粉植物的養殖,這些小細節都是需要勞心的。
比如說牛奶問題:
許多小孩子喜歡喝牛奶,甚至以牛奶作為主食,然而,身體卻難以承受。為什麼這麼說,頻繁的咳嗽,哮喘發生,蕁麻疹、過敏性鼻炎加重。“邪之所湊,必之有時”,之所以頻繁加重疾病,說明了什麼問題?說明這個食物小孩子食用後不適應,必須要換了,況且小孩子長牙之後,就需要以主食作為基礎了。中華文明上下幾千年,靠什麼養活下來,靠的就是主食,米粥之類,而不是洋快餐,更不是各式飲料。這也就是決定了中國人的體質,最適合米粥麵粉之類,那麼這種適合的食物為什麼不嚐試著讓小孩去適應,而是一味地給他吃容易生病的食物呢?
牛奶擁有高脂蛋白,容易讓孩子過敏,中醫認為它濕氣太重。許多不吃飯以奶為生的孩子,一打開他的舌頭,白厚膩。這就是典型的濕氣太重,孩子體內濕氣太重,濕氣容易阻滯氣機,氣機不暢,小孩便消化不良,食之無味。這時,讓孩子繼續喝奶,不就是助長了他的濕氣,加重了他的厭食症狀嗎?孩子是靠家長養出來的,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根據孩子先天體質問題,有哪些容易引起生病的食物,家長都要心中有數。就像是我們經常問患兒家長,孩子有沒有藥物過敏史是一樣的,既然吃了一些食物引起孩子的不適,那麼就避開它,嚐試著換其他的食物,這便是“邪之所湊,避之有時”的道理。當然,這裏反複強調一點就是,沒有益處的食物就需要停食,什麼叫做沒有益處呢?就是說,即便吃了不會什麼異樣,但是都必須得少食或不吃的東西,比如說洋快餐、冰凍雪糕之類食品。
也許有些家長會問道,為什麼別家的小孩長期喝牛奶,反而長得很好,發病也少,自己的小孩子就不行了,難道別人的孩子“濕氣”就不重嗎?
這就是跟上麵提到的一樣,關係到人的體質問題,人一出生就有不同的體質,有些孩子養得好,說明他的身體受得了牛奶這類食品,他體內能夠“化濕”,把牛奶轉換成自己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而受不了牛奶的患兒,體質肯定跟上述小孩不一樣,他屬於痰濕體質的人,本身體內濕氣就重,頻繁喝這些濕氣重的食品,這不就是火上加油嗎?明白體質概念,家長們可以仔細辨認下自己的孩子屬於什麼體質,以方便指導飲食以及日常護理。
4.推拿與藥療。前麵已經詳細說到給孩子日常保健的重要性。而對於過敏性體質而言,最為關注的就是肺氣問題,肺氣太弱,疾病便開始侵襲。這時,日常推拿保健的展開,重點在於養肺氣。睡前給孩子推背與捏脊,可以疏通孩子的經絡,增強氣血的運輸;早晨在孩子起床後,給他在無名指上進行順時針的旋轉按摩,可以補充肺氣。同時,中醫認為“培土生金”,意思就是補益脾氣,能夠提高肺氣的提升,因此,在給孩子推拿之時,也別忘了在孩子的脾胃上麵下工夫。
既然肺氣如此重要,而且補充脾氣可以一定程度上補充肺氣。這裏有沒有成方可以作為日常的藥療呢?其實是有的,那便是——玉屏風散。
玉屏風散源自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是中醫“扶正固表”的傳統名方,方中重用黃芪益氣固表,白術健脾扶正,防風祛風固表,黃芪白術合用則汗不外泄,邪不易侵,黃芪得防風則固表而不留邪,防風得黃芪則驅邪不傷正。該方之功效有如人體防風之屏障,珍貴如玉,故名“玉屏風”。
臨床上,如孩子家長要求,我會告知他用這個方案:把黃芪、防風,炒白術這三味藥打磨成粉,以2:1:2的量,每天一小勺,衝溫水服,長期調理之。對過敏體質的患兒以及經常汗出惡風,易患感冒,麵色白,體虛多汗的孩子多有效果。當然,我需要提醒的是,藥物保健並不能代替飲食,隻有正常的飲食、均衡的飲食才是最好的藥療。
5.早期預防。早期預防當然是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最為希望的。對於過敏性疾病,一定要早期進行幹預,讓疾病控製在可控製的範圍內,幫助孩子身體在免疫力沒有完備的時候進行幹預。特別是哮喘,如果能夠在3歲以下得到有效控製,並得到有效治療,對於以後減少發作次數或達到完全控製有著非常重要意義。減少發作次數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對於過敏性疾病的治療,家長必須要與醫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一起監測好孩子的身體狀態,爭取做到早期預防,早期治療,不能落下病根,讓孩子以後擁有美好的人生。第五節fifthquarter
撲朔迷離的腹痛腹痛對於內外科醫生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大而且麻煩的病。因為腹部牽涉的器官太多,任何一種病變,不管是功能性還是器質性病變都會引起腹痛。小孩的腹部更加敏感,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腹痛。特別是1歲以下的孩子,他們還並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痛楚,如果有任何不適,他都會以哭鬧的形式來傳遞信號。這也往往急壞了新媽媽,因為不論如何哄、抱、搖等都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如遇到這種情況的媽媽,就需要警惕了,是不是孩子生病了?而腹痛便是這些小家夥最為常見的不適,這時候,急壞了的新媽媽可以適當按摩孩子的腹部(本書有專門一個摩腹的示範),或者擦一些安全無刺激的藥油,再看看孩子的反應,許多嬰兒也會因此而“冷靜”下來。這個難題,我曾經給不少新媽媽解答過,希望看過本書的你,也能夠有這個意識。
小兒腹痛的原因不下百餘種。對於腹痛的孩子,一定要仔細觀察疼痛的部位、性質及伴隨症狀。臨床上常見的小兒腹痛多集中下肚臍周圍,呈陣發性發作,經過臨床觀察,我發現臨床常見的腹痛多由以下幾種情況引起的。
1.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孩子最常見的腹痛,引起消化不良最常見的就是“過了”。“過了”就是吃太多了,吃太雜了。現在年輕的家長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孩子多由老一輩們看守,老一輩們總會用他們當時的教育理念以及飲食觀念撫養孩子。其中“怕”孩子吃不飽就是最為重要的指導思想。
可是,實踐證明許多孩子在他們的養育下,不僅不胖,而且弱不禁風,犯病多多。這是為什麼呢?這就說明這種養兒觀念不正確了,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現代城市的孩子已經完全不缺營養了,缺的是什麼呢?是如何幫他們調配好飲食結構,讓他們擁有均衡的營養,這才是最關鍵的。為了滿足孩子的胃口,不停地給孩子加餐:零食、洋快餐、每天燉精美的“老火靚湯”等等,隻要孩子吃得下,吃得香,就高興。這些食品也就直接導致孩子的腸胃功能虛弱,高脂、高蛋白的東西吃進肚子無法消化,孩子便常常在飯後弄得肚子不舒服,反複哭鬧,嘔吐或者排爛便等。
本來這消化不良的疾病,隻要給孩子調整一下飲食結構便可以,戒掉這些洋快餐,停止喝燥熱的“老火靚湯”,不再吃“零食”,每天正常吃飯喝粥,多吃青菜,保持腸道的正常運轉,這便能夠讓孩子的腸胃好起來。可是我們最怕看到的又是什麼呢?家長們以為孩子“上火”了,於是開始自主熬一些“涼茶”給孩子喝,這些本已經虛弱的腸胃,怎麼能夠抵擋得住家長們這些苦寒的“涼茶”呢?於是,孩子的腸胃功能更加破壞,腹痛則會越來越明顯。
孩子因為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症狀多為“飽脹、呃逆、飯後臍周陣發性隱痛,排惡臭爛便”等,這時候,家長隻要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以清淡為主,多吃蔬菜,一般都是可以預防的。
2.不定時排便。
這是臨床上所常見的另一種小兒腹痛情況。一般這種孩子的腹痛會經常出現,所以許多家長帶孩子前來問診時都顯得很緊張。
我想一般反複出現相同症狀的問題,許多都是日常喂養和生活習慣所引起的,隻有糾正這種習慣,才會得到根治。這類型的腹痛,一經過問診與觸診,往往就可以摸清楚孩子的日常排便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