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茄子病蟲害防治(1 / 3)

茄子的病蟲害防治應該執行綜合防治的原則。

綜合防治的方法有:重視品種的利用;充分發揮農業防治的優勢,鞏固栽培管理的基礎地位;協調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充分發揮田間天敵的控製作用,優先選擇生物生化製劑;及時用藥防治,用藥時注意對症下藥,避免濫用藥、亂用藥及定時用藥等現象。

(一)茄子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1.農業防治

主要措施:選擇抗病性和抗逆性強的高產品種;播種前對種子、苗床進行藥劑處理;培育適齡壯苗;與非茄科作物實行4~5年以上輪作;嫁接育苗;定植前對大棚、溫室及其骨架進行熏煙消毒和土壤消毒;合理配方施肥;加強放風、溫濕度和“預防為主”是病蟲防治的指導思想,“綜合防治”是行動的準則,通過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的多領域、多途徑綜合技術的有機運用,有效地控製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

灌水管理;做好植株調整,保證通風透光;做好病蟲害的預測預防工作,發現病蟲害發生及時處理。

2.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病蟲害要求

要有針對性地用藥。病蟲的發生有規律可循,必須抓住初發階段,在對藥劑抵抗力較為薄弱的時候進行噴藥防治,效果最好。這樣能減少用藥防治次數、減輕農藥汙染、減少生產成本。

要選擇合適的農藥劑型,一般乳劑、可濕性粉劑可以加水稀釋噴霧;而粉劑、顆粒劑不能加水噴霧,隻能噴粉或撒施。

(二)茄子病害的防治

1.茄子綿疫病

茄子綿疫病症狀

綿疫病危害果、莖、葉、花等部位。具體症狀是,果實受害,近地麵果實先發病,病斑圓形,凹陷,變黑褐色腐爛,濕度大時長出白色菌絲。莖部受害,水漬狀,溢縮,濕度大時長出白黴,上部枝葉萎蔫。葉麵受害,形成水漬狀褐色病斑,有較明顯輪紋。

應從病原蟲源、環境、寄主(包括天敵因素)等共同的大環境出發,采用多種措施,努力創造不利於病蟲,而有利於寄主(蔬菜)的環境條件,把病蟲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防治方法:可選用50%安克可濕性粉劑20克、80%大生可濕性粉劑75克、雲大120調節劑30毫升兌水45千克噴霧,7~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也可用新露靈懸浮劑600~800倍液,或雲大120調節劑1500倍液,或72%百思特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7~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

2.茄子褐紋病

茄子褐紋病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莖基部及果實。苗期與成株期均可發病。

幼莖上出現梭形褐色病斑、稍有凹陷收縮,並生有黑色小粒點,病斑迅速擴展造成幼苗猝倒、立枯。成株下部葉片先受害,葉子出現灰白色水漬狀圓形斑點,逐漸變褐色,其上輪生許多小黑點,後期病斑擴大連片,常常造成幹裂、穿孔脫落。

莖稈多在基部,病斑擴大、環莖1周時常造成整株枯死。果實受害最嚴重,產生褐色圓形凹陷斑,上有許多小粒點,排列成輪紋狀。

防治方法:結果後開始噴灑1:1:200波爾多液;用45%百菌清煙劑,每畝用10片(每片25克),在棚室內均勻布點點燃;也可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視天氣和病情隔10天1次,連噴2~3次。

3.茄子病毒病

茄子病毒病症狀

茄子病毒病近年來發生較重,以保護地最為常見。常見的有花葉壞死型、花葉斑駁型等。上部新葉呈黃綠相間的斑駁,發病重時葉片皺縮,葉麵有瘡斑。葉麵有時有紫褐色壞死斑,葉背表現更明顯。高溫幹旱、蚜蟲量大、管理粗放、田間雜草多發病重。發病高峰出現在6~8月高溫季節。

防治方法:①種子消毒,建立無病留種田,選用不帶病毒的種子。②防治蚜蟲,在溫室、大棚內或露地畦間懸掛或鋪銀灰色塑料薄膜或尼龍紗網;亦可噴藥殺蚜,減少傳毒媒介。

③藥劑防治。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0.5%抗毒劑1號水劑300倍液,或20%病毒淨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水劑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劑500倍液,或20%病毒寧水劑500倍液,或20%抗病毒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或1.5%的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等藥劑噴霧。每隔5~7天噴1次,連續2~3次。

4.茄子黃萎病

茄子黃萎病症狀

茄子黃萎病俗稱半邊瘋、半邊黃,是茄子的主要病害之一。茄子黃萎病多在門茄坐果後發病,盛果期病株急劇增加。

發病初期,植株中下部葉片葉脈間或葉緣萎黃上卷,逐漸向上發展,使半邊枝葉變黃枯死,果實僵化不長,因此,又叫半邊瘋。嚴重時全株枯死,葉片脫落,變成光稈。剝開根、莖皮層,可見維管束變成褐色,所以也叫黑心病。

防治方法:①選用早熟、耐低溫、抗黃萎病能力強的品種。②與蔥、蒜等非茄科作物實行輪作,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水旱輪作。③嫁接防病用托魯巴姆、毛粉802等材料作砧木,防病效果較好。④甲醛高溫悶棚滅菌。⑤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1~2小時後催芽播種。⑥發病初期可用86.2%銅大師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治黴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進行灌根,每株灌藥液0.5千克,10天左右灌1次,連灌2~3次。嚴重的病株要及時拔除。

5.茄子枯萎病

發病初植株頂部出現萎蔫,繼而萎蔫加重,從下部葉開始,先從葉脈變黃,隨之葉緣變黃,最後整個葉片變黃,植株枯萎而死。發病嚴重時,整株葉片枯黃,但黃枯的葉片並不脫落。

縱削病莖可見到維管束變深褐色。發病適溫為25~28℃,土壤潮濕有利發病;重茬地、傷根、植株長勢弱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①輪作倒茬,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②溫湯浸種,用55℃溫水恒溫浸泡15分鍾,消滅種子附帶的病菌。③床土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10克,兌成藥土,進行“下鋪上蓋”。④防傷根,采用護根育苗;適期定植,定植時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定植後澆水和中耕要避免傷根。⑤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10%雙效靈水劑或12.5%增效多菌靈可溶劑200倍液灌根,每株灌0.1千克。隔7~10天1次,連灌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