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重要著名人物(不全)(1 / 1)

曹操(155-220),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人,出生自一個大官僚地主家庭,長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改姓曹。亦因這種關係,曹操自幼便有機會接觸官宦子弟。日後的勁敵袁紹亦是曹操年少時朋友。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須。自幼放任蕩不羈,但很有才華,又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當年,汝南有個善於評論人物的名士,名叫許劭,評論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一生中先後戰勝了袁術、呂布、張繡、袁紹、劉表、張魯、馬超等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討伐江東的戰役中,曹操在赤壁慘敗。後來在和蜀漢的漢中爭奪戰中,曹操再次無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後,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  夏侯敦,字元讓,曹魏大將軍,曹操的族弟。曹操在陳留舉兵討董卓時就前來投奔。在討董卓的戰鬥中斬殺董卓手下徐榮,表現突出。後來曹操欲聯合劉備討伐呂布,呂布得知消息後先行攻進了小沛,劉備向曹操求救。夏侯敦作為援軍先鋒出征,半路遇到呂布手下高順擋路。在戰鬥中,高順手下曹性一箭射中夏侯敦左目。夏侯敦拔目啖睛,大叫“父精母血,豈能丟棄”,怒斬曹興。從此人稱為“盲夏侯”。202年,夏侯敦奉命攻打荊州的劉表,劉表使劉備出戰,在博望坡用火攻大破夏侯敦。以後的戰鬥中,夏侯敦立下了很多功勞。220年,曹操病逝,夏侯敦就是托孤重臣之一。其後曹丕代漢,封夏侯敦為大將軍。次年夏侯敦病逝。追封曹操為魏武皇帝。

夏侯淵,字妙才。沛國譙人。初隨曹操起兵,任別部司馬、騎都尉,後為陳留、潁川太守。建安五年(200),以督軍校尉參加官渡之戰,獲勝後受命督兗、豫、徐州軍糧,保障了供給。繼與於禁、張遼等平定東海郡昌狶,又率泰山、齊、平原郡兵擊破濟南等地黃巾軍,奪其軍糧。十四年,行領軍隨曹操征孫權,後奉命督諸將擊破廬江叛將雷緒。次年,又以征西護軍督徐晃等攻克太原,平定商曜之亂。而後夏侯淵與前來取漢中的劉備大軍交戰,在定軍山為蜀將黃忠所襲,不幸戰死。

典韋,陳留己吾人。三國時曹魏猛將。擅使大雙戟,為人壯猛任俠,曾為鄉人劉氏報讎,殺人出市,人莫敢近。軍中的牙門旗既長且大,人們都不能把它舉起,而典韋竟以一手便將其執而豎起,人們都以他的奇力為異。初屬張邈,後屬夏侯惇。曹操討呂布於濮陽時,典韋奮力勇戰,為曹操所異,又因其人忠誠謹重,自此引典韋為近侍,遷為都尉,置之於左右。後曹操於宛城時,張繡先降而複反,急迫曹操本營;典韋守著大門,殊死惡鬥,殺敵甚眾,最終因敵人太多而戰死。

郭嘉(170-207),字奉孝,曹操早期的第一謀士。曹操任濮陽太守時前來投奔,在以後的戰鬥中為曹操出了不少好計策。劉備前來投奔時,有人勸曹操殺掉劉備以絕後患。郭嘉說出了“殺一人而失天下”的道理,深得曹操之心。後袁紹起兵攻打曹操時,郭嘉準確的說明了袁紹的種種短處,“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軍雖眾,不足為慮”。在官渡之戰中,郭嘉也為曹操出了很多好計策。在曹操平定河北時,郭嘉隨軍出戰,因水土不服而生重病,曹操讓郭嘉回許都休養,結果曹操班師回朝後郭嘉已病逝,年僅3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