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年參加的亞洲杯比賽中,中國隊小組首戰即讓國人大跌眼鏡,0:2完敗給當時的準亞洲二流球隊烏茲別克,比賽中劉越頭球回傳門,將區楚良力量過輕,被對手截獲率先破門,這也預示著對於劉越而言這屆杯賽的不堪回首。雖然在第二場比賽中,憑借著馬明宇精彩絕倫的正腳背抽射、高峰的單刀、黎兵的頭球,三球戰勝敘利亞。但是,在第三場同日本隊的比賽中,因為當時三個小組取小組前兩名和兩個成績好的第三名出線的賽製,同時另外一組的韓國隊已經結束所有比賽,積4分沒有淨勝球而排名小組第三,這樣隻要中國隊同日本戰平確保一分,就可以憑借著淨勝球的優勢擠掉韓國隊晉級。中國隊令人驚訝地選擇了不思進取的保平爭勝。而擠掉韓國這樣一個未來道路上的強勁對手也恰恰是日本隊樂於見到的結果,兩支球隊開始心有靈犀地磨洋工。比賽時間就這樣在雙方後場的倒腳中慢慢流逝,然而當比賽接近尾聲,日本隊員相馬植樹一腳看似無心插柳的遠射卻意外地攻破了中國隊的大門,當回到中圈開球,重新振作的中國隊幾乎所有球員都衝向日本腹地的時候,終場哨聲響起。我們就這樣恥辱地被日本隊1:0擊敗。
第二天國內報紙“能戰而怯戰,求和終未和”的標題代表了太多中國人深感奇恥大辱的怒其不爭!或許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在過去一年經常被金誌揚“寧可被踢死,也不能被嚇死”的教導而熱血沸騰的自己,慢慢地開始將心中的天平朝著國安的方向傾斜。雖然,我們同是中國人,但是國家隊層麵上的足球確實還不足以激勵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的心!
後麵的比賽,當所有人認為我們已經被淘汰的時候,敘利亞出人意料地2:1力克烏茲別克。已經選擇了放棄的隊員和教練們隻得重新打起精神,準備迎戰淘汰賽的對手沙特阿拉伯。記得當時的比賽是在北京時間的半夜,住學生宿舍的我們還要躲過值班老師的盯防,偷偷地跑到教室去給中國隊加油。開場不久張恩華就接彭偉國的角球轟開對手球門,緊接著彭偉國門前搶點,把比分改寫為2:0 ,可是就當我們認為中國隊將輕易戰勝對手的時候,一個叫圖納揚的沙特人又給了我們一次刻骨銘心的創傷。沙特人迅速連進4球,將比分逆轉。雖然此後張恩華又為中國隊扳回一球,最終我們還是3:4惜敗對手,被淘汰出局。事後想來,中國隊幸運地從小組中出線看起來倒更像是一場災難。國安在聯賽中2球領先然後被延邊扳平,就已經讓一個初識足球的小球迷沮喪得不知所以,而國家隊居然更可以在2球領先的大好局麵下被對手4球反超。中國足球幾乎就是在用行動培養著一個個中國球迷去擁有一顆顆必須禁得起挫折的鋼鐵般堅強的心。但是,說實話,接二連三莫名其妙的失敗,以及期間範誌毅對比賽中失誤的劉越的大聲嗬斥所塑造出來的中國足球的形象,開始讓嚐試著去愛足球的我們陷入彷徨……
整體上說,1996年得聯賽還是延續了1995賽季以來的足球市場的火暴。不過因為職業化以及關注度突然擴大所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已經開始慢慢顯現:隊員和教練們因為突然從平民變為明星所經曆的迷茫、無措到逐漸適應以後的傲慢、囂張的心理變化;時刻被鮮花、掌聲的光環所籠罩的情形同隊員們技戰術能力之間的真實落差;名目繁多、魚龍混雜的商業比賽的無限度開發;以及奧運會預選賽、亞洲杯等一係列國字號球隊的訓練和比賽如何同甲A聯賽更好地兼容共存等諸多問題,包括國字號球隊的失利對未來球市的影響都已經露出了不好的苗頭,都應該引起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並加以引導、控製和解決。隻不過,已經開始嚐試職業化路線的我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些職業化所帶來的“職業”問題。
國家隊在亞洲杯上的失利,真真實實地讓我們對於足球的熱情消退了很久。隨著國內外所有足球賽事的結束,當時自己的生活也再次回歸到精神沙漠之中。此時,也隻有報紙上關於國安的那一點點消息可以給我帶來一些慰藉。雖然對球隊的真實實力還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但是,當時同樣單純的社會和所有懷揣美好夢想的人們還是樂於去猜想新賽季的國安會有一個更好的結局,也就是這份對於美好事物的期待,讓足球帶給我的樂趣延續。雖然,國家隊層麵上的低迷表現無法讓人找到寄托,好在我們還有自己的甲A聯賽,我們還有國安。源於此,包括17歲的自己在內的所有京城球迷對於即將到來的1997賽季充滿期待,我們渴望著中國足球取得進步,更渴望著北京國安奪取聯賽冠軍!渴望著我們自己的聯賽打得精彩,渴望著可以給風雨飄搖的中國足球和我們自己茫然未知的未來帶來希望!
“我們來到這裏,就是為了勝利!國安不會和其他球隊一樣以守平為目標,那不是北京人更不是國安隊的風格。今天我們就是要在它的主場死磕,就是要戰勝大連隊!膽小的沒有信心的不要上場,我需要的是那種寧要站著死,也不跪著生的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