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宜化,萬眾同聲,一呼百應,生機勃發,蒸蒸而上;如今的蔣遠華,叱吒風雲,激情澎湃,胸懷大誌,光彩照人。然而有誰知道,一個年輕企業家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灑下的斑斑血淚和曆經的一段又一段悲苦的心路曆程?
輝煌而喧鬧的後麵,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寂寞和孤獨。尼采說過,一個偉大的思想者,注定終身與孤獨為伴。不難想象,在宜化文化形成和實踐的過程中,在無數個漫漫長夜裏,一個年輕人久佇寒窗,憑聽內心思想裂變,新芽破土,觀念爆破的聲響。有誰能夠理解,一種思想的形成,必須要經曆絕望、痛苦、毀滅和再生的過程。十月懷胎,蟬蛻期中,這是生命的規律。蔣遠華無論怎麼優秀,他都無法逃脫心靈必須要經曆的千萬次傷害和千萬次磨難。
許多時候,我猜想,他會默默地流淚。他會躲在暗處,獨自對著自己的靈魂訴說難以言述的無助,麵對一座又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所有的人可以畏懼,可以沮喪,可以後退,但是他不能!他甚至不能把一絲一毫的憂慮掛到臉上,因為他明白,他的情緒是風向標,無論心裏多苦,他都要告訴所有人:他快樂!無論前路多難,他都要對所有人說:沒事!風雨過後是彩虹!現在,當他把一座又一座險峰甩到身後,眼前一馬平川,霞光萬道時,他想告訴所有人,他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金錢和名利,而是為了消除歧視、冷漠和仇恨。他想用行動證明,平等、和諧、自由和尊嚴才是他人生的終極追求。然而,在這個喧囂的社會,在這個極度個人化和私欲化的時代,除了他相濡以沫的職工,有幾人能讀懂他的內心?理解他的所為?
他出生農家,貧瘠和艱辛是他最早的人生體驗。有幸獲得這廣闊的人生舞台,他感恩上蒼,感恩社會,感恩時代,感恩所有愛他的人,感恩那片養育了他而又把他送出了山門的狹小而深情的鄉土……沒有誰比他更懂得化肥對農村多麼重要,對鄉土多麼重要,因此他最初的理想,隻是為農民生產最好的化肥;而現在,最好的化肥已不足以滿足他遠大的抱負,他想讓土地生長自尊,農民享受平等,文明沒有界線,人格沒有區分。他深深懂得,當今社會,一個有思想,有政治抱負的人,前進的道路不會平坦,非議、謾罵和指責隻是微風細雨,而帽子、棒子和銬子隨時都有可能從天而降。一個堅定了信念的人,他心無旁騖,等閑視之。他也懂得,人生苦短,生命有限,激情的透支和生命的燃燒不可回避。於是他反複吟唱《康熙王朝》裏那句著名的歌詞:真想向天再借500年!
然而,蔣遠華是快樂的。這種快樂不是高額年薪和奔馳轎車,而是他創造的宜化文化在打造了宜化經濟奇跡的同時,正通過各種渠道向整個社會輻射,影響和改變著多個階層的各類人群。這是一個思想者的欣慰。
但是我要說,一個思想者的終極目標,不是僅僅打造一個百億企業,而是為人類文明留下不可抹滅的精神屐痕。
這使我想到美國矽穀。想到馳名世界的矽穀理念:把沙子變成芯片,把芯片變成思想,讓思想影響人類。
我還想到美國社會的流行語:要麼在矽穀,要麼在去矽穀的路上。
那麼,我們什麼時候流行這句話:要麼在宜化,要麼在去宜化的路上?
選自《文化宜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