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蟬蛻期中(1 / 3)

引言

1998年的冬天,我們幾乎沒有見到一粒雪花。

在那個枯燥的冬季,我終日精神慵倦,心情灰暗,情緒低落。心想,應該寫一點東西,在虛幻的精神世界裏,心靈或許會變得快樂。恰逢此時,我應邀采寫一部關於隔河岩水電廠的報告文學。

然而,我描寫的不是舉世矚目的隔河岩工程如火如荼的建設歲月。那些剛剛過去和正在講述的動人故事,已經被無數大家收進或正在收進盈尺累丈的詩典,浩浩渺渺,一如這段曆史曾經的輝煌……

我描寫的亦不是那條美麗的清江。她從我們共同的祖先――廩君和鹽水女神產生愛情的那個時代和那個地方走來,一千年還是一萬年了,她不停地在我們血管中循環,唱著歌,流著淚,灌溉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盡管她與我將要敘述的內容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但她畢竟隻是一個背景,無法濃墨重彩。

擺在我麵前的是一個沒有詩意的命題:隔河岩電廠創一流紀實。創一流,一個被說爛了的虛擬而又陳舊的比喻,一個生活中任何人吹牛聊天都可以把它戴到自己頭上的桂冠,我能寫出什麼新意?除了煙霧繚繞的會議、改頭換麵的招牌和枯燥乏味的數字,難道還有別的?

麵對這個命題我久久頭疼,一直挨到歲末才最終決定采訪。我是懷著一如這個特殊的冬天一樣枯燥的心情走近清江,走進隔河岩電廠的。

然而,我錯了,從我踏上那片土地的第一刻起,心情就開始亮麗起來,那綠樹掩映的廠區,使我倏忽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那氣吞山河的大壩,使我猛然間精神振奮,豪情蕩漾……我在靜謐的辦公大樓和“無人值守”的機房穿行,處處感受著科學使人類涅?的奇跡。而“隔電人”――他們生命和心靈的曆程,則無數次使我淚光盈盈……

我走進的是一首詩,一幅畫,一個童話,一個象征。

這便是隔電人創一流的結晶。

難道創一流真的沒有詩意?不!它是一個百年長夢,一個世紀寓言……

它詩意滾滾。

夢斷清江

郭際康老了。這位有著近50年水電生涯的資深水利專家老了。他滿臉皺褶,白發如霜,手裏捧著一本由他編著的50萬字大書《夢圓清江》。郭際康記得1989年9月9日那個晴朗的下午,時任湖北省電力工業局副局長、總工程師的他正在主持召開一個會議,省委組織部緊急通知他到部長辦公室,此前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的他,突然被通知調往清江開發公司擔任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

“服從!”他爽快地吐出兩個字,一點猶豫都沒有。他之所以這樣爽快,除了組織的決定必須服從而外,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清江水利樞紐是湖北省最大的水電工程――在那裏,或許能實現他創造一流水電廠的夢想!

他轉頭朝向窗外,梧桐落葉紛飛,心頭不禁升起一種感慨,秋天這麼快就來了,人生真如白駒過隙啊!當年走進水電戰線的時候還是個17歲的毛頭小夥子,現在卻成了滿頭銀發的老頭子了,幾十年啊,從沒離開過電力事業一步,想想這荊楚大地,哪一條河流,哪一座山巒,哪一座城市沒有烙下過他的腳印?那蛛網般稠密的華中電網,在流淌著強大電流的同時,不也在流淌著他從一個普通技術員到高級工程師的希望和心血嗎?1957年,湖北省第一條高壓線――110KV青鐵輸變電工程,他是最年輕的技術負責人;1969年,湖北省第一條長距離輸電線――220KV丹江輸變電工程,他擔任馬口變電站技術負責人;1981年,全國第一條超高壓線路――500KV平武超高壓輸變電工程,他擔任鳳凰山變電站技術負責人,榮獲國家銀質獎……

現在,他帶著半個世紀的實踐經驗和一生的知識積累來到清江。

然而,作為水利專家,他對清江的向往不僅僅是因為她深藏閨秀,有著動人心魂的清純和美麗;亦不完全是因為她九曲回腸,亙古貫今,孕育了舉世矚目的巴文化,而是因為――她藏金蘊銀,資源豐富,有著不可估量的水電開發價值……

隻有在那條古老的河上才能實現他畢生的夢想――創造國家一流水電站。

當李鵬總理一行來到隔河岩,看到一流的管理後,興奮地說:“對隔河岩水電站,我很感興趣的是你們采取這種現代化的管理方式,業主的管理方式。我看三峽將來也得采取業主管理方式。”

管理,是創一流的核心。

李鵬總理的肯定大大激發了“隔電人”創一流的信心。

隻要能實現夢想,郭際康願意搭上命幹。作為清江公司負責隔河岩電站建設和電廠運行的副總經理,早在1993年9月隔河岩電廠成立之初,他就大膽提出要使其成為一流電廠,必須高起點地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

他的提法不是沒有來頭。1980年5月,郭際康帶隊到法國MG水電公司考察,當他走進世界聞名的電站機房,竟沒有發現一個值班人員!

後來他才知道,那裏早就不用人了,全程序都是計算機監控。倘是設備出現故障,在出現故障之前,隨身攜帶的微型便攜式電腦就會發出警告,就可以立即通知待命人員防範。

郭際康久久地說不出話來。他想,人類最古老的河流在中國,難道世界上還有哪條河流能與中國的黃河和長江比嗎?很顯然,人類最豐富的電力資源也在中國,然而,一流的電站卻不在中國……

這是什麼原因?

此刻,他真正感到觸目驚心!

之後,1990年7月,他又前往加拿大魁北克水電局訪問,展現在眼前的情景再一次使他觸目驚心!

作為一位在中國享有盛譽的水利專家,他真正感到慚愧、恐慌、緊迫和時不我待!

他要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國誕生第一家一流水電廠!

這個可能性就在清江,就在清江的隔河岩。

時不待我。為了“一流夢”早日實現,他和公司其他領導大膽決策,果斷提出將國家下達的1993年12月投產一台,1994年投產二台,1995年投產一台。他總是把醫生請進機房,一邊輸液一邊工作……

1994年5月21日,3號機組經過近40天的分部調試,整套啟動在即,這時發現500KV清江至葛洲壩換流站線路的首端順序反了,使投運工作擱淺。燃眉之中,他不顧連續30多個小時的調試勞頓,連夜趕到換流站,經過現場踏勘,研究分析,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症結。當他忍著劇烈的腰椎疼痛,歪歪倒倒從換流站出來時,天已大亮。

1994年4月,郭際康正在四川出席全國水電建設管理委員會議,突然得知3號機組出現故障,岌岌可危,他謝絕了接待單位安排的參觀旅遊,連夜飛抵武漢,又從武漢連夜打車趕往工地,直奔現場,此時的他完全沒了旅途勞頓,也忘了口幹舌燥,饑腸咕咕,一頭紮進機房便抓起圖紙分析原因,研究對策……

1993年5月6日,他正在機房工作,突然接到武漢長途電話,80多歲的老母病危住院,日夜盼望能見他一麵。而此時電廠正投產在即,十萬火急,他實在離不開一步,直到7月6日,他進京籌款,才到武漢醫院去見母親,此時母親已經危在旦夕,不能說話,隻是睜大眼睛呆呆地望著兒子,兩行老淚從枯井般的眼窩中湧出,順著樹皮般粗糙的皺褶流淌……

郭際康慢慢跪下。60歲的兒子就那樣久久地跪在80歲的母親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