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的思維形成一種定勢,那麼他就會非常被動,思想便得不到更新。時間一長,他的生活和工作都會受到影響。大腦需要不斷地得到鍛煉,一個人的思想如果停止活動,那麼很快就會變得麻木、愚鈍,人也會不思進取,如此一來,他就再也無法進步了。要想不斷進步,必須不停地超越自我才行。與此同時,還需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對成功的經驗進行總結,發現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改正,那麼他就會越來越聰明。
要勤於思考
正確的思想會帶給人們無盡的動力。成功者一定是有正確思想作指導的人,這種思想對於改變人們本身以及周圍的環境,都起著不可磨滅的重大作用。人們的品格與才智會在正確思想的指導下日趨完美。
有人說:思考是人生最大的職責所在。聖保羅的一生都在積極思考中度過。持續不斷地思考,使得他的品格日臻完善,才能不斷提升。他根據自己的切身實踐對人們提出了這樣的忠告:思考是你自己的事,沒有人能夠代替你完成。因而當一件事發生時,不管它表麵看來多麼公正合理,也不管別人對此持有何種意見,你都需要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做出判斷。要有自己的是非題處事原則,如果總是按照別人的指示,看別人的臉色行事,那麼本該屬於自己的快樂也會蕩然無存。嫉妒更是快樂的天敵,如果總是想著嫉妒別人,那麼永遠也無法獲得快樂。隻有這樣,才會使你遠離猶疑,做一個有主見的人。思考不應當隻停留在表麵。走馬觀花、淺嚐輒止的思考方式不能給你任何幫助。隻有深入下去,放開眼界,追尋超然物外的大智慧,才能在持續的思考過程中真正有所收獲,並將思考變成一種貫穿生命始終的慣性行為。
所有人都知道容器中裝滿水以後,再有多餘的物體加入其中,裏麵的水便會溢出來。可是,有誰曾為此專心地思考一下,意識到加入物體後溢出的水的體積與加入物體的體積是相等的。隻有阿基米德想到了這一點,他據此找出了最簡便的運算方法,用以計算所有形狀不規則的物體體積。
土星外圍的光圈多年來一直為廣大天文學家所知,然而,他們並未對此展開研究,而是將其作為行星形成規律的一種例外情況看待。隻有拉普拉思堅持自己的意見,他認為在星體形成的過程中,並非所有階段都觀察不到,像土星的這種情況,便是該過程中僅有的可觀察到的階段。這種觀點最終被他證實了,天文學領域對於星體形成的研究也因此有了大躍進。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歐洲的船員們個個都曾對新大陸懷有幻想,隻可惜無人有勇氣親自前去一探究竟。直到哥倫布率領船隊出發,最終在廣闊的海洋深處找到了新大陸,才終於使這種幻想變成現實。
世間曾有無數蘋果墜落,砸到人們的頭上,但是竟無一人深究蘋果下墜的原因。牛頓是唯一一個產生疑問的人,並隨即對此展開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最終,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宇宙之中,一切星體都能按部就班地沿著預定軌道運行,所有分子無時無刻不在運動,卻絕無碰撞的現象發生,這與蘋果隻能下墜,不能到達別的方向是同一個原理。
人類出現之初,就有了電閃雷鳴這種自然現象,然而卻沒有人想到有驚人的能量就隱藏在這耀眼的閃電之中。唯獨富蘭克林意識到了這一點,他的實驗讓所有人意識到閃電就如同空氣與水一樣,是宇宙之中一種極其自然的存在。它的內部潛藏著巨大的能量,並可以被人掌控利用。
所有人都知道,物體在被懸掛時會來來回回地進行擺動。因為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這種擺動會逐漸停止。至於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意義,可不可以被應用,卻無人理會,隻有伽利略例外。少年時代的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中,不經意間發現一盞懸掛的燈正在來來回回地進行著有規律的擺動。現在廣為人知的鍾擺定律,就是伽利略據此研究出來的。伽利略入獄以後,依然保持著高度的熱忱,堅持科學研究。牢房中的稻草杆子也成了他的實驗工具,直徑相同的實心管和空心管的相對強度就是他就是用這些工具研究出來的。
上述人物,絕大多數都被後世冠以“偉人”的稱號,原因就在於:對於所有人早就習以為常的現象,他們卻能通過思考從中找出非同一般的良機,並能最終利用這種良機取得成功。
一名年輕人忿忿不平道:“我是一個誠實的人,為什麼卻無法依靠誠實變成一個成功的人?”隻有誠實的人才能成功,但並非隻要誠實就能成功。員工絕不會因為沒有偷竊公司的財物而得到升職。要想升職加薪,必須要勤於工作,善於思考,做到其他員工做不到的事。
突破思維定勢
在很多年之前,楠塔基特島除了有幾條非常難走的小路外,沒有一條寬闊平坦的大路。但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很多地方都貼著這樣的告示:“試著去探索一條新的道路吧!”很多人不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一個作家解釋說:“這句話的意思非常簡單,它是想告訴世人,不要走別人走過的道路,而要努力去探索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道路。如果真能夠這樣做的話,就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同時還能為後人提供方便。”
如果一個人的思維形成一種定勢,那麼他就會非常被動,思想便得不到更新。時間一長,他的生活和工作都會受到影響,他本人也會像其他人一樣平常。大腦需要不斷地得到鍛煉,一個人的思想如果停止活動,那麼很快就會變得麻木、愚鈍,工作將很難取得進步,人也會不思進取,如此一來,他就再也無法進步了。要想不斷進步,必須不停地超越自我才行。與此同時,還需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對成功的經驗進行總結,發現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改正,那麼他就會越來越聰明。
當麵對一項工作時,假如我們的才能在其中難以發揮作用,便需要進行逆向思維,從對立的角度思考解決辦法。要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最大可能地成就一番事業,就要不斷彌補自己的缺陷,讓腦細胞得到全麵均衡的發展。
思維習慣好的人將會度過一個愉快的人生,因為他們總是滿懷憧憬地對待生活。那些對生活充滿抱怨的人是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之處的。如果你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悲慘、最不順心的人,那其實隻是因為你看待世界的心態有問題,導致一切在你眼中都扭曲變形了。當我們對工作全情投入時,就沒有精力再去糾結、抱怨了。當你的人生邁入更高的台階後,你將獲得更加開闊的事業。我們應該積極樂觀地投入到奮鬥中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很多擁有錯誤的思維習慣的人,幾乎看不到生活的美好之處及人性中善良的一麵。一切在他們眼中都已扭曲,他們總愛在雞蛋裏挑骨頭,凡事都是一副冷嘲熱諷的態度。這些人終日隻會感覺到怨恨、恐懼、憤怒和憂慮,再也沒有其他的感受。他們的內心充斥著邪惡、粗陋的念頭,他們用厚實的城牆將自己與外界的一切美好事物隔絕開來,過著迥於常人的生活。這堵高大的城牆使他們離外麵的世界越來越遠,過著既陰暗又枯燥的生活,感受不到燦爛的陽光、清新的風和馥鬱的花香。
那些具有思維定勢的人,在剛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會信心百倍,但是當困難出現的時候,他們的信心就會受到打擊,行動也就不再那樣堅定。如此一來,他們離失敗就會越來越近。隻有學會享受生活,學會淡泊名利,才能生活得更加美好。換個環境,到不同地方走一走,心情就會有所改變。快樂就在我們身邊,能不能發現它是問題所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夢想,要把它保持下去,否則將無法快樂起來。不要總把希望寄托給明天,正所謂活在當下,要珍惜和利用好每一天。
有很多年輕的夫婦,總是忙著工作和賺錢,一年到頭也不讓自己輕鬆一下。他們沒有欣賞過一場音樂會或者一場戲劇,更不肯把時間花在郊遊上麵,當一直想讀的書出現在他們的麵前時,他們也總是想著以後再找時間閱讀。他們認為,生活是第一位的,等到過上了好日子,再去享受生活也不遲。他們一直在為過上好日子而努力著,可是隨著時間慢慢流逝,他們越來越沒有時間享受生活了。最後,他們終於過上了好日子,終於可以去讀書、郊遊、聽音樂會了,但是他們卻沒有時間了。他們就這樣虛度了自己的一生。由於長時間受到壓抑,他們變得麻木、愚鈍,根本就沒有能力再享受生活了。他們用自己的快樂和健康作為代價,最後卻什麼也沒有換來。
難道人要快樂起來,必須要有錢和財產作為保障嗎?不,絕不是這樣的。生活中的樂趣有很多,這些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每個人都從上帝那裏獲得了快樂生活的權利,為什麼不好好利用它,反而要揮霍它呢?
司格洛奇是狄更斯的小說《聖誕頌歌》中的人物。他活到晚年時,變得視財如命、小肚雞腸。他貯藏的一堆金子成為他生活的全部。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最終卻變成了一個既和善又大方的人。這種事情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可能發生,隻是一般人都因為有了思維定勢所以想不到這種情況也會發生而已。
我們的生活理念決定了我們的性格,而我們的性格又決定了我們的命運。一個人的生活理念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生活方式。我們都在根據自己的生活理念選擇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走向。沒有追求的人,他們的生活品位也高雅不到哪裏去。而那些有著遠大理想的人,他們即使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也會有明確的生活方向,在這一前提下去努力改善生活,它一樣會變得五彩繽紛。
《閑話集》裏提到:人生在世,不是為了單純的物質享受,而是要活得有價值有意義,對社會對他人做出應有的貢獻。一個對社會毫無貢獻的人,與死了又有什麼區別?這個道理有些人在20歲時才領悟到,有些人更遲,在30歲時才開始有所領悟。那些在步入老年時方能對此有所認識的人,則悔之晚矣。最糟糕的是,有的人因為受思維定勢的束縛,一輩子都沒有意識這一點,當他們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死了。
埃米爾·佐拉的小說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兩名女工同在巴黎的一家洗衣店裏工作。有一天她們在工作之餘閑聊起來,討論要是擁有了一萬法郎該怎麼花。最終她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有了一萬法郎以後,就可以馬上停止工作了。
生命是美好的,同時也是短暫的,我們怎麼能讓思維定勢影響到生命的質量呢?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吧!不管你是幹什麼的,隻要你能夠吃苦耐勞,奮鬥不止,那麼成功就會降臨到你的頭上。不過,有一點要特別注意,那就是要不停地往你的大腦裏裝東西,那樣才能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然的話,固有的陳舊腐朽思想就是充斥在我們的頭腦之中,限製我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