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1 / 3)

如果你喜歡一份工作,就會做得認真而且富有熱情,即使這個職業在他人眼中很低賤。熱情能使人獲得心理平衡,不再因工作環境的低賤而感到痛苦。當你積極、熱情地工作時,這份工作將會變得有趣。而且,低賤的工作崗位也一樣蘊藏著發展的機遇。隻要我們認真工作,從事任何職業都可以取得成功。

選擇利人利己的職業

人類文明的最佳狀態就是人們能夠人盡其用、各司其職。對於職業,每個人都要麵臨選擇。很多人在選擇職業時會感到迷茫:我該做什麼工作好呢?什麼工作才最適合我,讓我能夠一展所長呢?這些人對自己的能力沒信心,不知該如何選擇。如果有人能為他們解惑的話,他們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年輕人如果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職業,他的生活將會很枯燥無趣。每個年輕人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我該選哪種職業好呢?”年輕人在選擇職業時應慎重,不能倉促做決定,因為這其中有太多因素需要考慮。

我們應該選擇既利己又利人的工作。而那些你會對其工作性質產生懷疑的職業,千萬不要從事,因為這種職業會使你終日心神不寧。並且,縱使你天賦甚高,堪比鋼鐵大王卡內基,你也不可能憑借不正當職業取得成功。

我們挑選工作應根據自己的興趣,而不必去在意他人的看法。如果一種職業能使你發揮內在潛能從而不斷進步,能讓你掌握專業技能從而自信愉悅,那麼通常它即是適合你的職業。我們應該盡力避免從事對身體健康不利的職業。那些沒有休假的職業會嚴重損害你的健康,況且,從事那些職業也沒什麼發展前景可言。

低賤的職業會使我們漸漸變得低俗。它損害我們的人格,破壞我們的健康,消磨我們的誌向,我們的才能也漸漸喪失,而我們原本是可以憑借它幹一番事業的。所以,永遠不要隻顧薪酬而去從事這種職業。

我們在選擇職業時不能鼠目寸光,應該綜合考慮,並且誌向要遠大。我們要選擇既適合自己又高尚的工作。也就是說,我們應該以利己又利人作為選擇職業的客觀標準。至於那些不以培養自身品格為標準,隻憑一己之欲選擇職業的人,注定會一事無而成。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如果他今天可以為了錢犧牲自己的人格,做出違背道德之事,那他明天就可能因為別的原因幹出不利於他人之事。這些人對不起給予他們愛、將他們養大成人的父母。因為他們隻為一時痛快就可以出賣自己的靈魂。

為人處世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是中國古代的一句諺語,每個年輕人都應該把它當做座右銘,時刻銘記於心。一個才華橫溢、身體強健之人如果從事單調卑微的工作,他的才華與能力將無用武之地,這樣的人生是一種悲哀。世界上有很多原本可以大有作為之人,他們聰穎過人、才華出眾、身體強健。但是,他們卻沒有將精力花在對的地方,而是把它全投入到單調、庸俗的工作上,結果一生碌碌無為、毫無建樹。

有些人十分可悲。他們強迫自己去做那些不正當的職業,忍受著良心的煎熬。但是,任何事都不能成為選擇不正當職業的借口。很多有誌之士拿“時運不濟”、“生活艱辛”當借口,放棄自己的理想與尊嚴,自甘墮落地從事著卑微的職業,令人悲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總有一行是適合我們的。我們在選擇職業時應該有骨氣,堅守自己的人格,絕不幹損害健康、人格、尊嚴且有違道德的事情。即使是挖礦、挖溝、搬石塊這些體力活也比那些事情光彩得多。

選擇職業的第一要素是工作環境。隻有在最有利於自身發展的環境中,我們才會信心百倍地去極力完善我們的工作。而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必須是同時適合我們的性格、能力及體力的。以此為標準,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我們才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不要過早地決定自己未來的路。很多人認為自己能勝任某項工作,僅僅因為那項工作是他們自幼以來的興趣所在,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認識。我們隻有曆經世事,對自己及社會都有了全麵的認識以後,才能找出真正的興趣所在。這時候再決定自己的人生道路才是合適的。

對於自己的人生道路,我們不能倉促、草率地決定。早做決定固然好,但應該在深思熟慮的前提下。我們必須慎重地做出選擇,以防將來後悔。因為,能果斷抉擇的隻有那些聰穎過人的年輕人,大多數人在擇業時不能保持冷靜。他們往往忙亂地到處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結果卻是一無所獲,對未來仍舊迷茫。

很多偶然的因素共同主導著我們的人生,所以,當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出現在眼前時,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曾有人問美國銀行家喬治·比波弟為何會選擇銀行業作為終身職業,他笑著答道:“並不是我選擇了它,而是它選擇了我。”很多日常的瑣碎之事都可能會改變我們的命運。有些瑣碎之事會導致我們人生的失敗,比如貧窮、失學、家庭慘遭變故。而有一些卻能促成我們事業的成功,比如讀一本好書、聽一場精彩絕倫的演講、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聽取朋友的忠告。

我們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意誌不堅。亨利·戴克教授曾說過,優柔寡斷是一種致命的弱點。所以,對於那些我們感興趣、有成功的把握的事,應該毫不猶豫地去做。如果我們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擔心做不好的話,那我們的工作將很難取得成功。

在很多領域都成績斐然的托馬斯·斯賴克博士也曾說過類似的話。他說,我能達到今日的高度,完全是因為我一有想法就會立刻去做並堅持完成,如果做事總是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是不可能成功的。

如何為人處事、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如何與人相處,這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我們應在工作中努力從他人身上學習,以提升自己。隻要努力鑽研,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很多人認為他們正在從事的職業就是他們的終生事業,這是極其愚蠢、沒有遠見的看法。實際上,職業並不是我們最終的事業。但這些人看不清這一事實,固守自己的職業,即使機遇擺在眼前也不肯放手。

權衡與轉換

銀行家裏凡·莫頓曾在1888年意外獲得競選美國總統的機會,並受到人們的廣泛擁戴。他曾對前來探訪的美國農業部長詹姆斯·威爾遜提起過這段經曆。

那是1893年夏天的一個午後,他當時笑著回憶道:“我那時正經營著布料生意,生意穩定,日子平淡。隨著經商時間的增長,我的生意漸漸有了良好的口碑,但我發現銀行業與各行各業都有交集,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這時,愛默生的一句話啟發了我,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這句話大意是,是金子就必然會發光。這句話促使我重新開始思索我的職業,我認為銀行業才是最有發展前景的,於是我經過慎重考慮後毅然轉投銀行業的懷抱。最初我為了發展借貸業務而四處奔走,任何有可靠保障的貸款客戶我都歡迎備至。沒多久,很多客戶因為我誠信公正的好口碑慕名而來。”

所以說為人處世勤勞誠懇的人必然會得到豐厚的回報。很多人正是因為不懂得明智地放手,苦守著一份平庸的工作,結果一生碌碌無為。這些人勤勞誠懇、才華出眾,原本是很有希望獲得成功的。他們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他們把精力都浪費在平庸的工作上,不懂得果斷放棄貧瘠的土地去轉尋一片沃土。他們不明白,從事自己不具天賦的職業,注定得不到成功。

當你無論多麼努力都無法在自己的工作上取得進展時,應該重新權衡自己的能力及理想,判斷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是否真的適合,果斷放棄那些自己不具天賦的職業。

我們在改變自己的理想時應慎重,必須經過周密的考慮,而不能任性而為。一旦下定決心轉行,就應專心致誌地投入其中,徘徊不定的人是無法走向成功的。美國西部有一位具有極高商業天賦的木材商,他的商業天賦是大家公認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出色的商人曾經在平凡的牧師崗位上工作過40年。他雖然也在做牧師期間取得一定成就,但他總感覺自己的潛力得不到有效發揮。他最終在經過慎重考慮後放棄了牧師的職業,並迅速在商業領域成長起來,功成名就。

成長環境對一個人影響深遠。這就像相同的種子,若是放在不同的環境中,則會有截然不同的成長一樣。有些枝繁葉茂、高大偉岸,而有些卻枝葉稀少、矮小異常。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因為錯誤的選擇而耽誤了自己,白白浪費天賦才華。任何時候,當你意識到這一點並果斷改變自己的決定,都不會太晚。我們最終總能抵達成功的彼岸,隻要你沿著正確的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這種找到自己具有天賦的職業,並最終取得成功的例子數不勝數。

《魯濱孫漂流記》的作者丹尼爾·笛福在寫了好幾本書後,才創作出這部偉大的作品。並且在此之前,他做過小販、軍人、商人、秘書、工廠主管、會計、特使。

鳥類學家威爾遜也是在經曆了5份失敗的職業後,才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

厄斯金在成為蘇格蘭著名律師之前曾做過多年的軍人。他現在海軍服役4年,然後又轉到陸軍尋求更好的發展。在他成為陸軍士兵的第二年,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而旁聽了一場法庭辯論。當時坐在他身邊的法官朋友告訴他,正在辯護的是一位英國著名律師。他在仔細傾聽後,發現自己在這方麵很有天賦。於是他開始學習法律知識,刻苦鑽研,最終成為英國最傑出的辯護律師。

斯圖爾特在選擇經商前,曾做過研究工作、當過老師。他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才找到經商這一最適合自己的職業。他的一位經商的朋友因生意失敗而無力償還他的大筆借款,執意將自己的店鋪送給他作為補償,斯圖爾特因此而走上了經商的道路。

喬納森是羅德島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國會議員,他曾因為無法適應校園生活而被父親安排到一家機械廠上班。他在工作多年後毅然決定放棄那份職業,轉而去尋找自己的夢想,並最終找到自己具有天賦的職業。

上帝在任命一位天使去治理國家、一位天使去清掃街道後,他們就會沿著命運的軌跡運行下去,很多人都這麼認為。當你把自己的工作看做是上帝對你的恩賜時,要想從中獲得幸福,你就必須全力以赴地去完成這份工作。從事著自己的理想工作的年輕人無疑是幸福的,但如果連自己的理想工作都做不好的話,那他任何事都將做不好。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之前,我們不會停下追求理想的腳步,這是人類的天性使然。這種天性將推動一個人去尋找真正能發揮自身天賦的職業,並最終停靠在屬於自己的港灣。

賽車場上出現一輛馬車是十分荒唐的現象,但還有比這更不協調的現象,那就是把法律、醫學、神學看做所有人的最佳選擇的普遍觀念。很荒唐的是,美國竟有多達42%的大學生選擇修讀法律專業。很多年輕人因為看到父親的卓越成就而毫不猶豫地選擇子承父業,結果卻淪為平庸的小職員。這種荒謬的觀念造就了無數毫無作為的醫生與律師。這些從事著不適合自己的職業的人隨處可見,他們生活貧困、衣食無著,性格尖酸刻薄、寡信膽怯,對工作及生活都充滿厭惡感。

我們應該相信這樣一句話。再優秀的人,如果認識不到自己的天賦所在,那麼他的一生注定碌碌無為。而那些清楚自身天賦所在的人,必定不會永遠做一個平庸之輩。

當我們畢業走入社會後,真正幫助我們走向成功的是畢業後的努力與準備,而不是我們從學校學來的知識。我們從大學所能學到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學習的方法與技巧,這可以幫助我們從社會中吸取更多有用的知識,來彌補僅僅隻有書本知識所帶來的不足,及時發現什麼工作更能發揮自己的天賦,並適時地轉到那一行業中去。

做事要有條理

著名雜誌《商業周刊》曾刊登過一則故事:在一個小地方,有位做了一輩子生意的老人。他一生拚搏,努力掙錢,結果卻虧得一塌糊塗。他苦苦思索自己輸在什麼地方。一位債主來追債時,他正在問自己:“我是因為對客戶還不夠熱情細心才生意失敗的嗎?”

那位債主聽到後,建議他:“你可以用剩下的財產做本錢,從頭再來。”

“我真的還有機會嗎?”

“是的。不過要想從頭再來,你得先把你的現狀列成表,再清算剩餘財產。”

“我明白了,就像開業前要先把桌椅粉刷一新,我隻要盤點所有的賬目,對現狀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就可以重新開始我的生意了。”

“說得對,就是這樣。”

“15年前我就想過這樣做,一直猶豫著沒付諸實踐,才導致生意慘敗收場。”

做事情沒有條理的人注定是要失敗的。要想在商業上取得成功,你得先讓自己的生活井然有序、財產賬目清楚。不管你的生意規模是大是小,也不管你身在城市還是農村,都應如此,尤其是大城市的商人。

美國信托商會的會長與許多大、中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打過交道,他根據多年的觀察發現一個規律:成功人士都時刻關注公司動態,並對公司的經營狀況一清二楚。

很多商人都有隨意放置東西的壞習慣,這種毫無條理的管理往往會導致店員找不到顧客需要的商品。

這個壞毛病在年輕人中也很常見。他們沒有把一件事徹底做好的意識,凡事都是得過且過,走一步算一步。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把東西到處亂扔,在工作上也總是想到哪兒做到哪兒。這種人永遠過著亂糟糟的生活,成功的希望渺茫。

按照條理做事是節省時間的最好的辦法。很多家庭主婦總是不停地抱怨說,自己的家務活太多,幹都幹不過來,所以根本就沒有時間讀書看報。其實,她們隻要把家務活進行合理安排,讓它們變得井然有序,那麼時間自然就會有了。

以盡善盡美的心態去完成每一件事情,你會少做很多無用功,也可以避免許多無謂的煩惱。你隻要多花些心思就會發現,這一點並不難做到。然而那些做事沒有條理的失敗者卻並不明白這個道理,其實隻要他們整理一下自己雜亂的寫字台和抽屜,就能找出自己失敗的原因了。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行為判斷出他的類型。言行舉止、穿著打扮、神情麵貌,都能反映出它們的主人是哪種類型的人。所以如果我要招聘一位秘書,我不會根據他的推薦人來判斷他是否合格,隻需看看他房間的陳設便可心中有數。

做事要有條理有規劃,並且堅持不懈地去完成,這樣才能取得成功。而那些一天一個想法的人,總是半途而廢,這樣做永遠到不了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