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駐蒙軍司令部還是警備隊的命令,都是讓他維護本地治安,沒有上級命令不得擅自出擊。當然警備隊隊長還是因為損失兩個小隊的事情對他進行了嚴厲的訓斥,基本上升職的事情是泡湯了。
但是,常淩風知道,這種相對寬鬆的情況到了1938年底就會改變。因為,隨著日軍在中國正麵戰場的戰略進攻暫時告一段落,鬼子就會在在華北實行治安肅正方針,以軍事掃蕩和政治懷柔相結合的手段來鞏固占領區的穩定,特別是要確保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北部、內蒙古和山東省的安定。為此組建了一批警備師團和擔負治安、掃蕩任務的獨立混成旅團。
這種政策在岡村寧次的手裏更是發揮到了極致,他搞出了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對於岡村寧次,常淩風在軍校期間就專門研究過,因為這個人在日軍侵華眾多高級將領中顯得極為特殊。就連彭總也曾經說過:“這個家夥,是很厲害的一個人,他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岡村寧次出生在日本東京四名阪町街區的一個沒落武士家庭,出生時很瘦弱。他的父母岡村寧永夫婦此前生過一個兒子,卻夭折了,他們擔心這個孩子仍然活不下來。在給這個孩子起名時,寧永取自己名字裏的“寧”字,再加一個表示順序的“次”字,就是岡村寧次。這老鬼子先後就學於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在日俄戰爭中任麻布步兵第一聯隊擔任補充部隊小隊副,還作為新編第十三師團的一個小隊長參加庫頁島戰役。
崗村寧次這老鬼子與典型的日本軍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不僅是個一個軍人,而且是一個深諳政治奧妙的軍人。
1921年10月底,日本政府內閣的原敬首相被刺前一周,德國萊茵河上遊的黑森林貴族城堡區,一個叫巴登巴登的礦泉療養地舉行了一個秘密聚會。3個軍銜皆為少佐的日本駐外武官聚集在一起,縱論時政,目的與7天後刺殺原敬的中岡艮一類似:結束國內的腐敗。
這3人後來被稱為“三羽烏”——日語“三隻烏鴉”之意(略同於漢語的“三傑”)。岡村寧次與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三人——皆是日本陸軍中的驕子。在以訓練嚴酷著稱的日本軍校中,永田鐵山的畢業成績是士官學校第4名、陸軍大學第2名;小畑敏四郎的成績為士官學校第5名,陸軍大學第1名;岡村寧次則為士官學校第6名,在陸軍大學則因成績優異接受過大正天皇頒獎。
其實,巴登巴登聚會還有第4個人——東條英機。盡管他後來出任日本戰時首相,但隻因為在士官學校中比“三羽烏”低了一年級,所以在巴登巴登他隻是替永田鐵山點煙和站在蒸汽浴室門口放哨的小嘍羅。既不能列入“三羽烏”之內,更不能參加他們的討論。
岡村寧次在關東軍任副參謀長的時候,就采取“步步為營,重點突破”的作戰方針,分地域逐次展開,向抗聯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大“掃蕩”。1933年春,在以武藤、小磯和岡村為首的關東軍的瘋狂圍剿下,東三省的各部義勇軍,除少數堅持鬥爭外,絕大部分先後被剿垮。
1941年4月,岡村寧次被授予大將軍銜。不久,被天皇欽點出任華北方麵軍司令,更是將他的執政理念用在華北區域。他提出一個“治安強化”,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爭奪每一個自然村,手段非常狡猾。一些老照片上看到鬼子也像八路軍一樣給老百姓打掃院子,給小孩子糖吃,和村民一起打籃球,都是在岡村手中創造的。
在擠壓蠶食後,岡村來了個五一大掃蕩,一舉攻陷了冀中根據地,給八路軍造成了嚴重損失。在二年多時間裏,冀中基本落入敵手,糧食、兵員無法再接濟路西部隊,造成了華北抗戰最困難的時期。
岡村這家夥戰略上還有一套,一直堅持西安、洛陽攻略計劃,要求打下陝西,摧毀延安,然後從陝西與湖北並進,一舉拿下重慶,迫使中國投降。好在日本當時已陷在太平洋戰場,大本營屢次否定了岡村的計劃,才沒有成為現實。
其實崗村寧次骨子裏也是個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他這麼做並不是對中國人好,反而內心非常仇恨中國人,隻不過他比那些單純的日本軍人看得更遠,更懂得有時候用政治手腕反而比軍事威懾和征服更為省力。
因此,從現在到年底的這段時間對常淩風來說非常重要,他必須要和鬼子搶時間,爭取在這段時間把隊伍的戰鬥力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