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搶時間(1 / 2)

第二天天還沒有亮,香爐山上就熱鬧起來,一百多號人圍著山寨開始跑步,這是昨晚常淩風要求的。緊接著,常淩風又給山寨定了一係列的規矩,從吃飯、睡覺、內務衛生、隊列、訓練等等方麵,僅僅是一些基礎的東西就讓常淩風花了三天的時間。而其他的人也沒閑著,除了吃飯睡覺訓練,就是構築掩體工事,這也是常淩風交給老徐的一項重要任務,關於掩體的位置、標準,常淩風都畫了草圖,隻需要照著圖紙施工就行。

想在香爐山紮根,光靠往山下放幾個警戒哨和香爐山的地勢是遠遠不夠的。如果鬼子攻上山,就憑現在這一百多號人,他們都沒有經過係統的訓練,即便依靠山勢險要、地形的複雜,也很容易暴露在鬼子的目視範圍內,將招致鬼子毀滅性的的火力打擊。因此,必須讓他們懂得隱蔽偽裝原則和實施方式,從而減少被鬼子發現的概率,以及被發現後減小鬼子火力對自身造成傷害的程度。有經驗的老戰士,一進入戰鬥位置,不等上級下達命令就開始破土挖掘掩蔽身體的散兵坑。他們都懂得“工事挖一尺,命就大一丈”。

作為一個穿越的的人來講,常淩風更加清楚掩體工事的作用。正麵戰場上就上就不用說了,光是在1943~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的華北敵後戰場上,抗日根據地軍民大量構築地道,堅持鬥爭。比如,在清苑冉構築的總長約10~15公裏的多用途地道工事。這些工事屬於野戰工事,構築在地下水位以上的黃土層中,基本不被覆,設備簡單。冉莊的30多名民兵依托上述地道工事,擊退日偽軍相當團以上兵力的兩次進攻,自己無一死亡。

1944~1945年日軍在硫黃島構築的工事,有掘開式的,也有暗挖式的;有木結構的,也有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並利用和改造了天然洞穴。美軍登陸前,曾斷續對該島實施70多天的轟炸,並進行預先火力準備,日軍利用這些工事進行隱蔽,人員和裝備損失很小。美軍原計劃5天攻占該島,結果36天才完全占領。

常淩風在軍校期間的一篇論文,就是圍繞著構築掩體工事即使在後世高科技戰爭下也是不能忘了的基本的技能展開的。

現在既沒有鋼筋,也沒有水泥,常淩風隻能就地取材,好在山上的石頭、木料倒是充足,土就更不用說了。

常淩風在修築工事時,一再要求要堅持小、堅、低、隱蔽、疏散,能防空、防火、防炮、防雨,便於射擊、便於觀察、便於出擊、便於指揮與通信聯絡的原則。

常淩風指著桌上的圖紙對老徐說道:“老徐,你看,從山腳下一直延伸到山頂的各個要點和側翼都要構築便於發揚火力的射擊工事,防空防炮的隱蔽工事,隱蔽機動的交通工事,並組成三層火力網。”

老徐自打進了常淩風的屋子裏,眼睛就沒有從那幾張工事圖上離開過,工事掩體的作用他是知道的,在東北軍的時候也學過、用過,但今天看到常淩風在圖上畫的這些,他真有點看不明白。老徐指著圖上的一處掩體問道:“這裏修成弧形是為什麼?”

常淩風笑了笑,道:“這是為了防止敵側射和斜射火力對掩體內我方人員的傷害,胸牆必須構築成圍繞掩坑的弧形,僅在掩坑的後部留出缺口,也就是說,胸牆需構築成大於180°的弧形。”忽然想起老徐根本不懂這180°的弧形,便又解釋道:“也就是半個圓。”

“哦,原來是這樣。”老徐點點頭。

“我們山上的掩體主要是采用土壤堆積胸牆,其厚度需要4尺以上,才能抵禦槍彈彈頭的連續打擊。胸牆高度的確定,以既要隱蔽身體又要不影響射擊為宜,通常其堆積高度為1尺多。”為了便於老徐理解,常淩風直接把米、厘米的單位換成了尺,“老徐,剛開始的時候修工事主要是標準和質量,後期要訓練大家的速度,正常的地麵上5分鍾一個簡易的散兵坑,8分鍾一個簡易的機槍掩體。”

“嗯,放心吧,從我開始做起,讓大家把這門看家的本事練好。”老徐抬起頭說道。

“也不知道小吳搞到了什麼消息?”常淩風突然換了一個話題。早在上山的第二天,他已經派小吳去了宣化盯著城裏的小鬼子,原本還以為川崎英男會進山來找麻煩呢,可是四天的時間過去了,山下也沒有一點動靜。

“昨天,劉大當家的派人來傳話,城裏的鬼子沒有異常,我看著小鬼子是把被打掉的牙往肚子裏咽呢。”老徐笑著說。

事實上,川崎英男不是不想動常淩風和劉一刀,他恨不得扒他們的皮、抽他們的筋。但是目前的戰場形勢不允許他這樣做。因為這時日軍在中國正麵戰場的戰略進攻仍在繼續,戰略重心並未開始轉到對後方占領區的鞏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