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人生:單純的基調與多彩的塗抹——記新撫鋼廠工會副主席易世良(2 / 3)

這個時期,易世良還讀了一些歐洲文學名著,他很喜歡文學,巴爾紮克、莫泊桑、托爾斯泰、屠格涅夫、高爾基的作品他都涉獵過。或許,這些作品常能讓他的苦悶情感得以寄托吧,苦悶的情感係於他父親的曆史問題上。易世良好學習,工作努力,但在進步上,他要比那些社會關係清白的人遇到更多障礙,他的政治信仰和熱情與他的現實處境常形成有些尷尬的對照。無奈,1958年,他從部隊轉業到了地方,來到新撫鋼廠的前身——撫順鋼鐵廠工作,負責工會的宣傳工作。就這樣,他開始成了工會工作者,這並不是他的初衷,他青年時代的內心秘密是做個教授或作家。

易世良摸索著做工會工作,這種摸索必要受到那個特定時代的政治、經濟和種種製約。工會工作如何以獨立的富有特色的內容配合黨政工作和生產效益的提高,而不使它流於瑣細枝節,單純成為一個“福利俱樂部”,或者隻是各項政治運動的簡單傳聲筒和批判工具?易世良不可能改變這種格局,但他好學的特性使他盡力在工會宣傳工作中發揮知識的作用,政治常識、曆史常識、文學常識,盡管他沒有自覺意識到這些知識在改變某些假大空的宣傳中會起些積極的作用。也許,正是這個時期,他已經萌動了開展職工文化活動的最初設想,雖然與八十年代他開展的職工思想文化建設的大構想、大策略、大目標相去甚遠。

易世良的事業需要新時期改革開放東風的催化。這位60年代開始報考遼寧函授學院學習,已修完大學本科課程的易世良等待得已夠久了。1983年,他擔任了新撫鋼廠的工會副主席,主管宣傳教育工作。多年的基層實踐知識積累使易世良踏上新崗位不久,就漸漸構築起開展職工文化活動的設想。這個設想來自於基層的實際情況,多年極左思潮的泛濫,我們的思想文化建設成了空洞教條的左傾辭令的堆積,非此即彼的思想模式,千人一腔的大批判語氣,塑造了許多刻板幹癟的自我形象。許多職工陷於吃飯、幹活、睡覺三個點上,沒有業餘愛好、個人追求,也不習慣於接受多種多樣的生活內容。人的創造力、開拓力,就在這種畸形文化氛圍中磨平磨鈍。這種文化心態也來自於社會文化發展的大氣候。在中國走向四個現代化的過程中,民族文化、國民性格的成因一度成為有識之士研討的課題,幾千年的禮教束縛使中國國民性格中注進了許多墨守成規、怯於冒險的因素,以現代化教育的推及中,沒有活力的惰性成為刻不容緩的改造對象。

當然,易世良沒有一下子就深刻意識到開展職工文化活動的思想文化建設上的深遠意義,但他清醒地知道,開展職工文化活動對於提高職工的自身素質,擴展人們的文化視野,開啟人們的創造力所有的益處。幾十年來,他背著沉重的家庭包袱機時沒有沉淪,正是文化知識滋補了他的精神,安慰了他寂寞的大半生。

人是萬事萬物的主宰。一切政治鬥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人的發展和完善。提高人的素質,即提高人的思維想像力、實踐創造力和道德的文明水準,總歸是提高人的生存質量。這種提高的途徑是多方麵的,除了生產實踐的重要途徑外,文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開放社會的多種實踐,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巨大的創造潛能。

易世良的認識由初步到深化,他的設想由簡單到豐富,在實踐中滾雪球一般地發展起來了。他領導的工會工作要為煥發人的創造性添一把烈柴,他要摸索出吸引職工興趣的活動方式,在一種真正寬鬆和諧的富有文化根基的文化氣氛中,培養人的尊嚴和信心。

易世良,這支不由己顛簸在狹小的港灣中二十多年的船兒,終於在改革東風的勁吹下,駛向了廣闊無垠的大海,他要乘風破浪遠航了。盡管在其後的這段航程中,他的轟轟烈烈的職工文化活動為他帶來聲譽,也招來貶詞和誤解。

易世良寫了一篇《論發展職工文化》的論文,就是此篇文章使他獲得不止一個獎勵證書。職工文化不是一個狹義的概念,它含有政治意識的、思想道德的、智慧技能的、心理素質的多方麵的意蘊,屬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範疇。在易世良的職工文化建設內容中,主要包括:崗位成才;建立工會積極分子隊伍;成立職工業餘愛好者聯合會;主辦富有文化傳統和智慧色彩的各種比賽,如風箏比賽、橋牌比賽、組織文學函授學習班……多豐富的內容,這些內容統統可以歸結為對人的潛能的開掘,對生產力的提高和完善,易世良在一些看似玩玩樂樂的形式中,切進了培養開發人的創造力、提高人的生存質量這一毫不平庸的大目標。

如果我們拋除久已形成的以表麵的政治功效看問題的偏頗,如果我們拋除在商品經濟發展的今天,單純以經濟指標來臧否成敗的片麵觀點,我們就要承認,職工文化建設工作是一項既有緊迫的現實意義,又有深遠未來意義的工作,它使職工在豐富的可供選擇的活動中,重新認識和發現了自我,發現了在以往日常生活中,被忽略了的某方麵的才華、能力,由此產生成就一番事業的願望,無論對於崗位成才還是崗位外的成才,都有潛移默化的益處,都有助於我們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和社會進步。這種效力不能急功近利地判定,它毫不遜於一次勞動競賽帶給企業的經濟效益。易世育就是這樣理解了工會工作的重心所在,他的工作天平傾到文化教育活動的一端。易世良的偏重文化活動色彩的工會工作與他一生追求進步,崇尚知識的經曆難道會沒有關係嗎?我在前麵已經提及,易世良的工作特點和風格帶有他鮮明的個人性格印記,指的就是這一點。政治信念、時代要求、個人嗜好這般吻合,造就了易世良創造性的開展工會工作的基礎。易世良始終認定,他的文化色彩濃鬱的工會工作並非不務正業,而是造就人、培養人的集體榮譽感,提高企業知名度,創造企業如家氛圍的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