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武陵源紀行(3 / 3)

漂流者們逸興湍飛,豪氣幹雲,說著,笑著……

是嗬!經過這次漊水漂流之後,不僅每個人都有一個驚險故事,而且,不管是抒情的還是哲理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思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三小時的漂流活動,正是我60多年人生旅途的縮影,這是我的感悟。

天子山傳奇

乘車從大庸市出發,一個半小時,就到了天子山腳下。汽車開始進入了一條狹長的山穀,以10公裏左右的速度,蜿蜒盤旋,向二千多米高的天子山頂峰爬行。我俯瞰來時的山路,像一條寬不盈尺的黑色緞帶,曲曲彎彎。有幾輛火柴盒大小的白色汽車,正艱難地蠕動著。坡度越來越陡,車速越來越慢,用了50分鍾的時間,我們才到了天子頂峰。

在遊覽之前,導遊小姐向我們介紹天子山的概況。她說,天子山是武陵源的中心風景區。九十華裏的環山景台路,將石家簷、茶盤塔、老屋場、鳳棲山、黃龍泉等五大風景區、84座天然景觀台、千餘個景點連接在一起。天子山地區,早在元代之前便有先民居住,至今山中古墓、古廟尚存。天子山在明以前同張家界同稱青岩山。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土家族首領向大坤,率眾揭竿起義,建立了以天子山為中心的根據地。由於他當時能代表各族人民的利益,被當地人民擁戴為“向王天子”。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被明軍五路圍攻,經過40多天的浴血奮戰,稱向王天子32年的向大坤,戰死在王子山。當地人民為紀念他,於1389年至1391年,相繼建成上、中、下三座天子廟,將向大坤戰鬥和生活過的地方,均以“天子”名之。從此,青岩山就改為天子山了。

我來到海拔兩千米高的天子山雲青岩觀景台上,憑欄遠眺,放眼四顧,武陵源風景區的千山萬壑,一覽無餘,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層巒疊翠,上出雲霄;飛瀑流溪,下臨無地。遠山峰多、峰高,峰奇,峰上有峰,峰外有峰,層層疊疊,連綿不斷。那峽穀幽壑中,怪石叢生,石峰林立,千姿百態,氣象萬千。有的如天女散花、西子捧心;有的如達摩麵壁,高僧布道;有的像雄鷹展翅、駿馬奮蹄;有的像千萬鐵騎、排兵布陣;還有的刀林劍立,列隊出征。真乃森森然,威威然,使人感受到了金戈鐵馬古戰場的氛圍。

從雲青岩的東側,沿山間小路拾級而下,我漫步在曲折、幽靜的詩畫長廊中。兩壁青灰色石灰岩、柱、峰,犬牙交錯,各抱地勢,勾心鬥角,峰柱上青鬆冠蓋,盤根錯節;老藤纏繞,至死不休。山花爛漫,幽香襲人;清風徐徐,沁人心脾。峰間岩縫,飛瀑垂掛。無論是那高不過丈的低瀑,寬僅盈尺的石潭;還是那淙淙的小溪,汩汩的山泉,都是是含碧彙綠,清澈透明,都會發出有節奏的清脆、圓潤的叮咚之聲,我醉了,索性伸展四肢,躺在這厚厚的海綿般的地苔上悠悠然,飄飄然,進入了靈台空明,渾然忘我的境界之中了……

返程的車上,我默默品味著那些文人墨客的讚美:“不到天子山,枉到武陵源”、“不是黃山,勝似黃山”、“誰人識得天子麵,歸來不看天子山”……

魂歸湘西——瞻仰天子山賀龍元帥銅像

凡是到武陵源天子山風景區的中外遊人,無不前往瞻仰賀龍元帥銅像。

賀龍,本名文常,字雲卿,1896年生於湖南省桑植縣。這位中國當代曆史上的傳奇式人物,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誣陷、迫害。1969年6月9日,含恨逝世。湘西人民決定在天子山為賀帥塑造銅像,以寄托他們崇敬、緬懷之情,並供後人瞻仰。

賀龍銅像坐落在天子山的雲青岩上,海拔高度為2000米。這是一塊平坦的青色巨石,麵積約為百平方米。這裏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前朝巍巍昆侖峰,後臨茫茫雲海、滾滾霧濤。銜筆峰、擂喜升帳、將軍列隊、天女散花、石船出海、直指藍天等自然景觀環繞左右。四季風景如畫,勝似仙境。這座銅像是由廣州美術學院教授、著名雕塑家潘鶴設計並泥塑成銅像模型,並由廣東省佛山球墨鑄鐵研究所於1985年澆鑄安裝成的。銅像高6.5米,用銅9噸多(包括戰馬在內),是我國近百年來最大的一尊銅像,也是世界上矗立在海拔最高處的一尊大銅像。銅像的西側有一荷花池,這是根據龍喜水的特性,將雲青岩下的清泉引進池裏,形成一道瀑布,從銅像腳邊落下,銅像的東側,是中共桑植縣委、縣政府立的一塊碑,記載了賀龍元帥光輝的戎馬一生。

賀龍元帥銅像,高大、雄偉,身穿軍大衣,佇立在湘西的天子山上。那雙明亮而又深邃的大眼睛,正凝視著神州大地,似乎已陷入沉思之中。他右手仍然緊緊捏著那個時刻不離的大煙鬥。人們仿佛看到了煙鬥冒出的縷縷白煙,已與天子山的雲霧融彙為一體,在千山萬壑中繚繞。勾起我們對賀帥的不盡的懷念,他那極富有特征的音容笑貌,又呈現在人們的眼簾。那象征著賀老總戎馬一生的戰馬,正緊緊依偎在主人身旁,似乎在傾訴離別的情懷和隨時準備和主人殺赴疆場的壯誌豪情。給人以無限悲壯之感。

遊人們紛紛在銅像前攝影留念。雙雙對對的中青年男女,大都是以表現愛戀情意的各種姿態,記錄下他們幸福而又難忘的時刻。而身著軍服的官兵們,都首先為賀龍元帥敬一軍禮,然後再以立正姿勢拍照。更有四個解放軍戰士,分別立正站在銅像的兩側,拍下了為賀帥守衛、站崗的照片。麵對此情此景,作為一個老兵,我不禁感慨萬千,潸然淚下……

我站在這天子山的雲青岩上,眺望著煙雨蒼茫、雲霧繚繞的奇峰幽穀,心中暗想,這就是哺育叱吒風雲的賀老總的地方。如今,賀龍元帥已魂歸湘西故土,元帥的銅像已與武陵源群山融為一體,必將與天子山永世共存,流芳千古!

《職工報》1994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