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泡了一衝,也許是這些年喝了太多種類以及各種級別的普洱茶,我大概明白了一些那些年前想不明白的事。為何當時我感覺這道茶有點接近於那種定製的生熟相接的普洱茶餅般口感強烈,因為它本身就是一道熟茶製作工藝中較淺發酵的工藝,所以當年它出廠的時候多少帶有些生澀以及類似於生普洱般的強烈口感;而後一兩年,朋友說喝不到原來的那種口感,正是因為它在陳化過程中淺發酵過的茶葉持續陳化發酵的後果所致。
我剛剛泡了的這泡茶,距離上次喝又已過了兩三年,茶湯紅亮而不濁,茶韻深潛而不張揚,茶氣低調卻延綿細膩;茶功力更深厚的輝哥說他喝出了棗香與陳香,於我,卻隻能喝到其中的棗香,陳香方麵似乎還不夠強烈。當然,這隻是一道05年的普洱茶,其轉化以及酵化能力還很強,加上它本身的淺發酵製作工藝讓它的茶餅本身還保留了更大的活性,所以這是一道應該還頗有變化的熟普洱。就我從喝這道茶的幾年曆程來回憶,這道茶在這幾年功夫裏的變化是相當明顯的。
這一次泡茶,置茶量精確為十克,出味很快,第一衝味道相對較淡;至第二衝,它的特點已經相當明顯;直至第八九衝,它的風格都能保持得非常完好。其後漸有些淡,可相對延長浸泡時間以及在每一衝之間的間隔時間上做功夫,一直泡到十四五衝都還相當不錯。喜歡較淡品味的輝哥說,在第七八衝後才是他的最愛;而我是重口味的家夥,所以從第二衝至第九衝於我而言才是最佳的品飲口感。回甘力、生津力以及續茶力都相當不錯。
2011-08-15;辛卯兔年丙申七月壬寅十六夜22:43。
[大葉]07年大葉醇香
這是一道相當中庸的一道茶,中庸而不平庸,這一點很難。
朱熹僅僅是說:中者,無過無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儒家提倡中庸之道,而如果認真地去讀過列為四書的《中庸》,我們就會知道其實中庸並不是如魯迅先生所批判的那般不堪。無過無不及,沒有誰給過我們一個標準的衡量標準,所以我們如何去把握這無過無不及的那道似有若無的中界線;也許可以說,說中庸以及想要中庸並不難,而如何把握自己的行為標準一直恪守著中庸之道卻非常之難。我們都不是聖人,聖人更不會守在我們身邊時刻地叮囑我們如何去行為,所以我們難免有時候會過猶不及,有時候會有過而無不及;我們總難免會犯錯誤,我們總在搖擺不定,總在過與不及之間不停地攛掇。恪守的渴望不曾間斷過,而所謂中庸之道的標準界限,卻總難免模糊;這也許是中庸之道修為的最難到達的彼岸。如若能做到中庸,我們可以很自豪地說——也許我們已經略窺儒家的高雅門庭了。
或者可以說,這道茶品是一道相當典範的深度發酵的熟普洱茶品,它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茶氣內斂而不張揚,茶湯柔順而不膩口,茶韻幽長卻不霸道;所以許多人一開始喝這道茶,常常會感覺它的特點並不很突出,但是多喝幾泡,喝得多了卻總不由自主地喜歡上它。
前陣子我一直在喝天緣茶廠05年出品的一道常規茶,那道茶跟這道茶可謂完全相反——它帶有一股濃烈的陳香,並且該茶所選用的茶青是帶有濃墨重彩的鮮明個性,一開始喝的時候很容易就喜歡上它,因為旗幟鮮明而通俗易明,可是喝不多久,一碰到那個味道很容易就感覺到膩口,於是我突然感覺,一道茶品既能做到經濟實惠可充當每天品飲的常規茶品,而又能做到每天品飲而不帶膩口的審美疲勞感——所謂的中庸,無過而無不及,就顯得非常難能可貴了。
總的來說,這道茶回甘力好,茶湯略帶有甜感,生津、續茶力方麵也不遜色,口感細膩而溫潤柔滑,若作為常規茶自品或待客,都相當不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道茶自出廠至今也已四個年頭了,略有陳化之後其表現更是韻味俱佳,相當值得推薦。
總有人說茶禪一味,而茶儒豈是殊味,同是一味。在品飲一道中庸茶品時慢慢玩味儒家所說的中庸境界,豈非雅哉妙哉。無過無不及,諸法平常;一道常規茶品所達達到的境界,相當難得。
2011-08-26;辛卯兔年丙申七月癸醜廿七;黃老誕;10:23。
[鳳牌]F501一級紅茶
我喝紅茶的時間遠沒有鐵觀音和普洱那麼長,所以此點評,隻是個人感知,一家胡妄語,僅供參考而已。投茶量為6克,茶湯觀之紅亮,有稠感,略泛油光,掛杯有色;嗅之有紅茶香,略有花香氣;品之入口甘而略有甜,不帶澀感,口感柔和不寒不燥。初邂此茶,稱道其夏熱止渴生津效果明顯。
茶韻較沉,喝下此茶時並無明顯感覺,但一小會後才自舌底以咽底升起。舌底泛香,而咽部開始有一種極明顯的稠甘感,這是生津力在口腔裏的出現表現;此時可大咽香津,因為吞咽無限,之後渴感漸止。而若如我這般煙齡老民,大多會在此刻烯起一根香煙,因為有生津的茶湯保護,咽喉不會因為香煙的刺激而有不適感,而我則在其茶韻飄香裏彌散著的幾縷輕煙繚繞中開始神遊物外飄飄逸然。此種舒適感會一直持續很久,這是比較出色的茶品才具有的優秀品質。
茶氣柔順悠長。記得《心經》裏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不知道為什麼,喝這道茶的時候,我總會不經意地想起這一偈;或許是人心浮躁,所以總難解其中滋味。乃至於品飲此茶,以覺心中空靈,之後才有小悟。午後,多躁多欲而無果,饑渴激昂而無泄,漸摒之;安坐,煮水,烹茶,偷半晌歡愉,閑暇自生,而茶味漸現。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衝,氣味色韻俱佳,湯亮而茶黃。其後氣漸衰褪,味漸散淡,色現頹勢而韻漸隱遠。可以說,這是一道性價比相當高的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