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割耳計功令》(2 / 2)

“把弟兄們召集起來,我有話說。”

能動的人都到齊了,劉保告訴大夥馬上會有仗要打,山下會大反攻,他們必須衝下山,扼守住無名穀的山口,哪怕拚的全軍陣亡。

眾人麵麵相覷,他們被圍已經一個月了,山上山下音訊斷絕,劉保怎麼知道今天山下要大反攻?萬一判斷失誤,這麼點人衝下山去,隻能給敵人塞牙縫。

“你們不信我?”劉保微笑著,態度平和的像個**後的賢者,“請你們一定要相信我,不然我們一個月的苦,幾千弟兄的性命就白送了。”

“我們信!請將軍下令!”

人如果活膩歪了,求死的欲望勝過求生,與其困在山上生不如死,還不如衝下山去直接送死。

生又何歡,死又何苦。

賤軀何所惜,英名百世存。

……

“報,將軍,信使找到了,半道被射殺,信沒能送上去。”

“哎呀,你們都是幹嘛吃的。”

許褚不急,身邊的參謀卻急眼了,破口大罵。

許褚擬定了總攻計劃,作為極為重要的一環,劉保必須在總攻開始後衝下老鴉台死死扼住匈奴人北撤的咽喉,否則殲滅戰就打成了趕羊戰。

那這麼久的謀劃和犧牲就全白費了。

“他是長安武備學堂出來的,你們的煙雲,他應該能看得懂。否則——”

話戛然而止,後麵是什麼老將也不知道。

武備學堂的學生都熟知一個故事:當年李軌在遼東時與森林部落的野人開戰,森林裏視野不暢,通訊艱難,所以李軌設計了用五彩煙霧來傳達信息的方式。

這種方式被精心保留了下來,並作為衛軍的不傳之密,隻有極個別的高級將領懂得其中的奧妙。

劉保上山前,許褚交給了他一個密碼本:約定二人之間以五彩雲煙作為溝通的唯一方式,見雲煙,如見軍令。

此後每隔三日,許褚就在老鴉台下燃起五色狼煙,向山上的劉保通報訊息。

匈奴人也瞧出了些端倪來,但因破譯不了其中的奧秘,也隻能幹瞪眼。

一個月的時間讓他們放鬆了警惕,現在他們隻當這五彩雲煙是一種宗教信仰需要,或者是一種祝福的儀式呢,誰知道呢。

今天天沒亮,許褚又下令放起了五色狼煙,微風,天亮之後天空便多了一朵朵五色的彩雲。

劉保仰觀天象,知道大反攻的時候到了。

許褚相信劉保不會錯過這場饕餮盛宴,但他現在心裏沒底的是劉保是否還有一戰之力。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聽天由命吧。”

……

這場異常慘烈的激戰持續了兩天一夜。

硝煙散盡,勇士落幕,榮耀歸於英雄。

因為劉保的神勇,許褚的大計劃基本得以實現。

誘敵深入,困敵於堅城之下,四麵合圍,聚殲敵之主力於內線,化被動為主動。

此役,重創匈奴王師三部,殲敵兩萬三千人;重創左右王軍七部,全殲兩部,打殘三部,共殲敵四萬七千人;殲滅各部(族)仆從軍累計七萬餘人。

合計殲滅匈奴各軍十五萬。

總攻第一天,雙方在方圓三十裏的橢圓形範圍內殊死搏殺;入夜之後,靠山營突襲匈奴王帳得手,混亂中匈奴王勰昆受傷,王帳六將(司職警衛的禁軍大將)趁其昏迷暫時失去指揮的機會倉皇敗走,匈奴各部群龍無首,陷入混亂。

次日天亮之後,許褚嚴令各軍總攻,混戰至午後,匈奴各部皆敗,形勢徹底逆轉。

午後衛軍單方麵宣布進入屠殺模式,匈奴人表示不服,但沒什麼鳥用。

屠殺開始,敢於反抗者被全殲,俯首稱臣者也被全殲。

戰前,許褚頒布了《割耳計功令》,規定軍功統計以首級計算。

俘獲的俘虜當然也算軍功,但要打個折,這種情況下傻子才費力不討好去抓俘虜,當然是一刀斃命,割下兩個耳朵用麻繩穿起來省事。

當然也有深謀遠慮者不這麼幹,畢竟割耳朵隻能拿到賞格,但俘虜不僅可以領到賞格,還能送到人才市場上去賣。

要說健壯的草原蠻奴在內地的人才市場上還是蠻受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