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 榆關風雲(十二)(2 / 2)

在台下數百人齊聲發出的呐喊中,劉金厚流下了幸福的眼淚。

這次榆關內的表彰大會上,李誠中一共宣讀了十九份嘉獎。除了劉金厚外,其餘十八份嘉獎分別表彰了十八名作戰勇敢的士兵,他們要麼是在戰鬥中殺死了一到兩名契丹人,要麼是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最終守城作出了貢獻。這十八人都被授予伍長之職,李誠中要求全體將士向包括劉金厚在內的十九名士兵學習,在李誠中的話語裏,這些士兵得到了一個嶄新的稱謂——“楷模”。

另外,李誠中宣布,將為獲得功勳的戰鬥集體向兵馬使府和刺史府請功!“戰鬥集體”又是一個十分新鮮的名詞,但這個詞很好懂,大夥單從字麵上就能夠理解這個詞的意思。獲得軍功的戰鬥集體包括:兩個駐守要塞的孟徐興、焦成喬夥,防守關城的甲都鍾四郎夥,以及周砍刀麾下近戰中表現突出的周小郎刀盾夥。

榆關一役的劄子經由馮道潤色、李誠中署名,很快就送到了平州城西的平州軍駐地大營,隨同送來的還有一車契丹人的首級,首級共有三十八具,都被簡單的做了防腐處理,保存完後,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契丹人的麵貌。

兵馬使周知裕坐在中軍堂上,他仔細的看著手中由榆關發來的劄子,欣慰不已。看完之後,他立刻吩咐身旁侍立的親衛趙在禮趕緊備馬,隨後二人馳出軍營,徑自入城,來到了平州刺史府。

刺史張在吉早已得到了馮道寫來的書信,按製,軍報劄子應當遞送兵馬使衙,但並不妨礙他從馮道的信中了解一應經過。得知周知裕前來,他連忙親自出門迎了進來。

接過周知裕遞來的軍報劄子,張在吉又仔細看了一遍,與之前接到的書信做了印證,心中立刻明白,兩篇文章都是馮道所作,看來此事再無玄虛了。

榆關戰事的初步勝利,不僅遏製了契丹人向平州內地侵掠的勢頭,卡住了關內關外的通道,對於整個平州局麵的穩定來說,都有重大意義,因此,雖然斬首不多,但幹係頗大。對於這些時日裏一直憂心忡忡的張在吉來說,這一仗終於可以讓他睡個安穩覺了,他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來保證秋收的正常開展,加大對碣石山下荒地的開墾,做好數萬難民的安置。而對於周知裕來說,則是他初到平州的第一個勝仗,對於保住他在大帥劉仁恭心中的地位,有著很積極的作用。

兩個平州軍政最高級別的大員相視一笑,忽然間不知該說些什麼好。

還是周知裕首先打破了這種忽然由緊張轉為鬆弛而導致的沉默,笑道:“幸不辱命啊,終於讓平州黎庶暫時能夠安寧一些了。”

張在吉也笑了笑,長長出了口氣:“這幾個月來,真不知道怎麼過的……今夜可以睡個踏實了。好問兄,多虧了你手下有這樣能戰之人,拉了批從軍不到半月的難民過去,居然就真個守住了榆關,還……哈哈,斬首三十八級……說來好笑,平州已經有兩年沒有打過這樣的勝仗了,尤其是今年,傳來的全是不利的消息。”

周知裕心裏高興,笑道:“畢竟是經曆過南征戰事的老軍精銳,當初某隻帶了八十多人來的時候,你還笑話某,現在看看,如何?”

張在吉略微有些尷尬,道:“當時情勢緊急,某心裏擔憂啊,還請好問兄不要怪罪了。”

周知裕一擺手,示意不用多說,沉吟片刻問道:“李誠中劄子中所請事宜,元利老弟怎麼看?”

張在吉拍了下桌案,果斷道:“沒二話,允了!此番勝仗,解某心頭之憂,穩平州之境,安黎庶之心,還有什麼不可!就連劄子提到的那個劉金厚,也可直接任命夥長,發給告身,還談什麼‘檢校’二字?咱們在後麵坐守太平,將士們在前方擔當危難,這點事情若還不答允,這官也別當了!還有李誠中……某觀好問兄營中至今尚無都頭以上軍官支撐,若是好問兄有意栽培此人,咱們便聯名上書節度府,給他求一個都頭的職位、仁勇的告身,免得他頭上頂著個‘檢校’的名分,實在是別扭!”

周知裕大聲道:“好!元利老弟果然痛快,沒有那幫窮酸文人的腐氣!”

張在吉失笑道:“你還不了解某?當年一起長大的,隻是走了文武兩條路子而已,如今卻來揶揄某。說起來,某倒是後悔當年沒有去從軍,此刻遇到兵馬亂象,方始領悟什麼叫‘百無一用是書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