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3 / 3)

正式宴會的席位、桌次高低以離主桌位置遠近而定,右高左低。同一桌上,主人居中,主賓位於主人右側,其他席位的高低以離主人的座位遠近而定。外國的習慣是男女摻插安排。

總的原則是,既要按禮賓次序原則作安排,又要有靈活性,使席位安排有利於增進友誼和席間的交談方便。

正式宴會一般均排席位,也可隻排部分客人的席位,其他人隻排桌次或自由入座。國際上的習慣是,桌次高低以離主桌位置遠近而定,右高左低。桌數較多時,要擺桌次牌。同一桌上,席位高低以離主人的座位遠近而定。外國習慣,男女交錯安排,以女主人為準,主賓在女主人右上方,主賓夫人在男主人右上方。我國習慣按各人本身的職務排列,以便於談話,如夫人出席,通常把女方排在一起,即主賓坐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坐女主人右上方。禮賓順序並不是排席位的唯一依據,尤其是多邊活動,更要考慮到客人之間的政治關係,政見分歧大、兩國關係緊張的要盡量避免安排在一起。此外還要適當照顧到各種實際情況。席位排妥後要著手寫座位卡。若我方舉行的宴會,中文寫在上麵,外文寫在下麵。

4.巧妙應對用餐過程中禁忌

入座後,不可玩桌上的酒杯、盤碗、刀叉、筷子等餐具。主人招呼即可以進餐。西餐進食,正確的做法是取得食品,即可開始食用,因為人手一份,不需等待。取菜時一次取得不要太多,需增加時,待侍者送上再取。進食時要文雅,吃東西時應閉著嘴細嚼慢咽,盡量不發出聲音;喝湯時不要啜,湯菜太熱,稍涼後再食用,忌用嘴吹去熱氣;嘴內有食物時切勿說話;吃剩的菜、用過的餐具、牙簽及骨刺等都要放入骨盤內,忌隨意亂扔;剔牙時,要用手或餐巾遮口。

吃梨、蘋果等水果,不要整個咬,可先用水果刀切成幾瓣,再用刀去皮、核,然後用手拿取吃,削皮時刀口朝內,從外往裏削。香蕉先剝皮,用刀切成小塊塊。橙子用刀切成塊吃,柑橘、荔枝等則可剝了皮吃。其餘如西瓜、菠蘿等,一般已去皮切成塊,吃時可用水果刀切成小塊用叉取食。

中餐的餐具主要是碗、盤、筷,西餐則是刀、叉、盤子。通常宴請外國人吃中餐,亦以中餐西吃為多,既擺碗筷,又設刀叉。刀叉的使用是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將食物切成小塊,然後用叉送入嘴內。歐洲人使用時不換手,即從切割到送食均以左手持叉。美國人則切割後,把刀放下,右手持叉送食入口。就餐時按刀叉順序由外往裏取用。每道菜吃完後,將刀叉並攏平排放盤內,以示吃完。如未吃完,則擺成八字或交叉擺,刀口應向內。吃雞、龍蝦時,經主人示意,可以用手撕開吃,也可用刀叉把肉割下,切成小塊吃。切帶骨頭或硬殼的肉食,叉子一定要把肉叉牢,刀緊貼叉邊下切,以免滑開。切菜時,注意不要用力過猛撞擊餐盤而發出響聲。不容易叉的食品,或不易上叉的食品,可用刀把它輕輕推上叉。除喝湯外,不用匙進食。湯用深盤或用小碗盛放,喝時用湯匙由內往外舀起送入嘴,即將喝盡,可將盤向外略托起。吃帶有腥味或怪味的食品,如魚、蝦、野味等均配有檸檬,可用手將汁擠出滴在食品上,可去腥。

宴會中如發生意外情況,例如用力過猛,使餐具發出聲響,或餐具摔落在地上,或打翻酒水等,不要著急。餐具碰出聲音,可輕輕向鄰座或主人說一聲“對不起”。餐具掉落可由服務員另換一副。酒水打翻濺到鄰座身上,應表示歉意,協助擦幹;如對方是女士,隻要把幹淨餐巾或手帕遞上即可,由她自己擦幹。

另外,宴會廳的布置應該嚴肅、莊重、大方,不要用紅綠燈、霓虹燈裝飾,可以用少量鮮花點綴。

總之,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場合人群的談判禮儀與禁忌五花八門,難以一一列舉。以上主要是就談判禁忌的起源和日常生活中比較重要的談判禁忌進行了介紹。具體應該怎麼在談判實踐中巧妙應對這些談判禁忌,要視具體情況而巧妙靈活地處理。